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农大校长柯炳生:农业院校学生应无条件免费

  9月12日,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提出,为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支持中国农业发展,国家应无条件免除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学费。

  2009年9月12日,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2009年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如此呼吁。

  未来中国粮食需求还会增加,但耕地面积却在减少。柯炳生认为,要确保有效的粮食和农产品供给,不能期望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只能靠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农业专家指出,到2020年,中国粮食总需求量将达到5.7-5.8亿吨。但是,2008年中国粮食虽然已连续五年丰收,总产量也就5.285亿吨,还有4000多万吨的缺口。同时,2008年中国进口了3743万吨大豆,如由国内生产,还需增加3亿多亩耕地。

  在柯炳生看来,在耕地不断减少的前提下,保障粮食等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只能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要提高粮食单产,办法有三:一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三是推动农民应用先进科技成果。

  柯炳生认为,中国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动农民应用先进技术上,政府的投入与现实需求相比,差距相当大。他呼吁,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培养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强化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

  据柯炳生介绍,农业院校占农业科技创新的“半壁江山”,是农业基础科研的主力军,也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主渠道。但是,中国农业院校获得的政府投入,无论是与其需求相比,还是与其他综合类大学相比,差距都很大。

  柯炳生举例说,在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985”工程中,前34所大学中竟无一所“农业高校”。这使得“985工程”首期用于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未能惠及农业院校。

  中国农业院校目前历史包袱沉重,科研成果以公益性为主,贫困大学生比例较高。由于政策支持不够,目前农业院校数量日渐减少,招生占全国高校招生的比例也在降低,生源质量受影响。

  柯炳生说:“越是农业大省,学生和家长就越不愿报考,认为农业院校是培养农民的,生源质量越不好。这种误解给农业院校的招生录取带来困难。”

  农业院校在校生占全国大学生的比例在下降。柯炳生指出,近十年来,学习农科专业的大学在校生,总数从11万名增长到33万名,增加了2倍。但同期中国大学生总量增加了5.5倍,农业院校大学生占全国大学生的比例,从3.1%降低到2.9%。

  中国的农业院校数量也在减少。目前,全国只有29所独立的农业院校,八个省份已没有独立的农业院校。浙江、上海、重庆等地的13所农业院校已并入综合性大学。虽然并入后生源质量提高,但柯炳生认为,其招生规模和发展空间已大大缩小。

  据柯炳生介绍,对过去五年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调查显示,大约有三分之二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由于农业院校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柯炳生建议,应无条件免除农业院校大学生学费。

  柯炳生预计,以每个学生四年需缴纳1.2万元学费计算,实现全国农业院校大学生免费,每年只需投入10亿元,但对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而言,却影响深远。他还建议,国家可设立数十亿元的农科院校发展基金。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