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寻价与投机

在股票市场中,交易双方为获得价格信息,愿意让专家获得索价与还价之间的差额利润。

上篇文章说到,在小商品市场里,寻价不仅是卖方的行为模式,也是买方的行为模式。其实,寻价行为也可以在豪华商厦的商品交易中出现,比较典型的是照相机和计算机的交易。

一般而言,只要商品的价值足够高,买卖双方就都愿意支付相形之下显得微不足道的时间来寻找合适的价格。购物者对购物所需时间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Derived demand)。派生需求的弹性,随所需求事物(此处即时间)的价值占产出总成本比重的下降而上升,这是马歇尔提出的派生需求四定律之一——“The importance of being unimportant”。人们在买房子的时候,很少在乎寻价所花费的时间的价值,因为对于房子这一“产出”而言,寻价所支付的时间价值在总成本中只占极小一部分。

故而,五常教授在《经济解释》卷二里描述的寻价行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尤其在发展中经济的现实生活中,远比教科书经济学所讲的定价和受价普遍。可是,寻价不能被教科书经济学承认。因为对任一给定的商品的交易,如果我们承认寻价,就不得不承认对给定的每一单位商品,可以出现不唯一的成交价。而在同一种商品交易中出现的这些不同的成交价格,意味着我们无法集结得到关于这一商品单一的需求曲线和单一的供给曲线。

换句话说,尽管我们已经假设了每一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却不能把任何两位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如教科书经济学所做的那样横向叠加,以得到他们的总需求。以此类推,我们也不能把任何N位消费者的个体需求相叠加,以得到市场的总需求。阻碍我们做这种叠加的,是被张五常称为交易费用的那种信息不对称性。

这样,因为信息不对称,同一种商品的市场被切割为许多小市场,每一位消费者的需求曲线都可以被视为他所在的那个小市场内唯一的需求曲线,于是,我们就观察到同一商品的许多不同的成交价格。其实,斯蒂格勒写过一篇叫作《市场广度限制劳动分工》的小文章,试图以价格的同步波动来定义市场的范围。例如,当孟买的茶叶价格与伦敦同种茶叶的价格在给定时间内同步波动,并且呈现足够小的均方差,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把孟买和伦敦的茶叶市场视为同一个市场。反之,即便在五常卖桔的那个局部市场里,假如发生在他左边的交易与发生在他右边的交易的成交价格完全不同步,我们也没有理由认为他们所在的是同一个市场。

再换一个角度。上述寻价行为又可以视为潜在的交易双方为了个人利益,试图把原来的离散市场通过寻价整合为同一个市场的努力。例如,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有一种专家(Specialists),他们除了负责各自分工的股票交易外,还被指定维持他们所负责的股票的市场——当待出售的股票数量大大超过待购进的股票数量时,专家必须买进;当待出售的股票数量大大低于待购进的股票数量时,专家必须卖出。

总之,在任何时刻,市场必须被维持在一定的成交价和成交量上,这些专家于是被称为市场制造者(Market makers)。他们把关于同一种股票的离散市场和无数离散市场所产生的关于同一种股票的千差万别的价格,整合为关于同一种股票的同一个价格。在金融学教科书里,这种行为被称为投机。

没有投机行为,就没有单一的市场价格。毫无疑问,这批专家从投机行为中获取了巨大的利润,但股票交易的双方为得到价格信息,愿意让专家获取这一利润——通常表现为股票的索价(Asking price)与还价(Biding price)之间的差异,这差异与市场的厚度成反比。所谓厚度,即任何一个价位上等待成交的买卖双方的股票数量,这数量越大,市场越“厚”,从而等待成交的股票之间的竞争就使得价差越小。在纳斯达克市场上,由于市场太“薄”,专家们获取的利润比在纽约股票市场上大若干倍。

最后,为引出更深入和更现代的经济学观点,我再换一个角度来讨论五常所描述的市场里的寻价行为。让我们站在一个给定的消费者需求曲线的任何一点往下方看,显然,我们所处的那一点揭示出下列信息:为了获得与我们所处的这一点对应的那一单位物品,我们所观察的这个消费者愿意出的最高价,就是我们所处的那一点对应的价格。在这样一个视角下,需求曲线无非就是这一特定消费者在拍卖场上对公开拍卖的每一单位物品所能喊出的最高价格——假设他了解这个商品的质量的话。只要供拍卖的物品数量足够多,我们就总可以把这一消费者的全部喊价描在座标纸上,而这些点所构成的集合的最小上界就形成一条需求曲线。

用拍卖理论来描述需求曲线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拓宽需求曲线的含义。假如消费者并不了解他所要购买的商品的质量,那么,他很可能希望参考其他消费者关于同类商品的成交价格,或者希望从卖方的叫价中获取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这在拍卖理论里叫作评价共享(Common value),它导致股票市场上的追涨杀跌行为。

五常所论的寻价,其实就是拍卖理论所说的评价共享时的竞拍,它的行为模式不同于完全私人评价(即每一个消费者都明确了解自己所要购买的商品的质量)时的行为模式。后者可以导出一条确定的需求曲线——只要有足够多次的拍卖,前者则无法保证导出一条确定的需求曲线——不论进行多少次拍卖。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