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民主观念的要素及其文化表达

    我曾写过一篇很长的文章,探讨那些对人类社会至关重要的观念在不同文化传统中可能具有的不同表达——我称之为“核心观念的文化表达”(汪丁丁,“民主的要素及其文化表达”,《新政治经济学评论》2007年第三卷第三期)。我相信,如果一个观念是具有根本重要性的,也就是说,没有哪一个人类社会能够长期忽略那一观念而生存得很好,那么,在不同文化传统之内,必定可以找到那一观念的要素。这里,我首先假设,诸如“自由”、“民主”、“正义”、“理性”、“效率”等核心观念,如同真、善、美这样的基本观念一样,都是足够复杂的观念,以致我们——不论我们的文化传统是怎样的——无法将这些观念视为维特根斯坦早年提出的类似“素数定理”所依据的那种“原子观念”。换句话说,一个观念,只要它具有根本重要性,它的内涵和外延就必定早已被它所在社会的历史极大地丰富了,以致它必须是一个复杂的观念。

    我不能想象也不能赞成有所谓简单的“自由”或简单的“民主”。虽然,有些人或许会争辩说:民主可以表达为一套程序,它甚至可以是符合某种事前达成共识的正义原则的程序。但是,假如我们考虑到公共选择的成本可能非常昂贵——以致我们不得不承认“代议制”在许多决策情境中是比“直接民主制”更有效的民主形式——我们就必须考虑任何一套程序在特定人群及其传统内实施时可能发生的成本。事实上,许多源自西方社会的行之有效的程序,在中国社会屡屡失效,因为政策制订者没有考虑到与本土文化密切相关的制度费用。

    所以,我们应当寻求的,不是完全照搬其它文化传统里被认为成功的观念,而是寻求这些观念的基本要素在我们自己文化传统里的表达——所谓“文化表达”。

    自“鸦片战争”以来,我们中国人学习西方列强,由“器物”层面至“制度”层面,再至“文化层面”。只有在这一历史关照之下,我们才可能理解1920年代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们的问题意识。并且,基于我们对那一时期中国思想和政治领袖们的中国问题意识的理解,我们才可能理解为什么早期共产党人如此普遍地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也才可能理解“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给我们中国人的那件礼物与中国无政府主义者们的儒家文化理想之间的深切联系。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1935年以前,具有精英意识的那些中国人已经完成了“器物-制度-文化”这样一个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历程。正是基于这一历程,被有些误导地称为“文化保守主义”的领袖们,著名者如梁漱溟,才会“以出家的精神做农村建设”,纷纷投入于中国社会基层文化的改造这样的艰苦工作。深信中国心灵不可能融入于西方文化,梁漱溟等人毕生努力的要旨,是通过继承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来创建一个适应新时代的新中国。

    另一方面,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三十年的时间里,西方思想家们对他们自己文化传统有了深切的反省和批判。这样,1950年代以来,基于东方人的文化自觉和西方人的文化自省,人们逐渐意识到:“跨文明对话”是解决西方问题和东方问题的必由之路。只有关注不同文明之间的重大差异,人们才可能成功地借鉴不同文明的优秀制度。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什么制度是可以脱离它成功运行的那一历史情境而依旧保持其“优秀”性质的。

    就“民主”这一核心观念而言,它的第一项要素是“个人权利”(也可以简称“权利”),其次才是“程序”以及符合某种事先达成“共识”的正义原则的程序,最后,当然,是与它不可分离的“自由”观念。假如我们要内涵式地而不是外延式地定义“民主”这一观念,那么,我坚持“自由”作为民主的第一要素。这一基本原理来自西方思想传统,我反复介绍过,奈特(Frank Knight)教授1942年、1944年和1946年发表于《伦理学》杂志的那三篇文章提供了这一思想传统的经典表述。

    以“民主”这一观念的第一项要素为例,在中国社会,例如目前,我们如何界定每一个人的权利?这里,有效的界定必须是可行的(即成本足够低廉从而可实施的)。我认为,这样的权利界定,只能是社会博弈过程本身。特别重要地,这一过程的出发点(所谓“Status Quo”,可译作“既得利益格局”)是深植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之内的。我们知道,政府应当做的,是鼓励和保护那些根据自己的权利意识自觉维护和争取个人权利的公民。可是我们不知道,政府应当界定怎样的个人权利——从立宪到经济社会以致家庭内部各种情境之内的权利。

    在上述的前提下,于是,中国文化传统内的民主观念的表达,除了具有路径依赖性之外,还必须具有主动设计的因素。这里,制度创新的基本原理是鼓励和保护各种制度之间的竞争,因为当社会被某一独占性的制度“垄断”了资源的时候,它的创造力和它对变动环境的适应性便会枯竭。注意,这一原理的实质是鼓励和保护各种思想观念之间的竞争。民主,只在这一意义上“是一个好东西”,尽管它其实只是一个“不太坏的”东西。比这一表述稍许深刻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你想要什么样的民主?或者,再深刻一些:你能够界定什么样的民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