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破解管理中的常识魔咒

  在工作、生活、思维领域,人们喜欢靠在习惯的躺椅上,尽享舒适安全,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如同毒品,让人慢慢失去体验真实世界的能力。如果有任何新生力量妄图打破这种美好,都会遭遇蔑视和抵制,甚至有被驱逐出境的危险。

  在《常识的正面与反面:伦敦商学院至关重要的管理课》一书中,作者无情地批判了“习惯”在管理领域犯下的致命错误。这种“习惯”并非仅是出自于企业自身,有的出自于教科书、规则定理,有的出自于行业惯例。作者指出,在貌似高深实则禁不起推敲的管理世界里,正是那些常识、定律、思维定式,将人们圈定在了封闭的套子里找不到突围方向,越努力错得越离谱。

  该书共分做管理中的赢家、破解战略思维的要点、掌握组织和管理的艺术、实际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偏见、最具现实价值的应用与案例五章,每章均可独立阅读,内含的76篇小文亦可做精神小点,在茶余饭后慢慢品味。书中的内容并不高深,只要人们有打破常规、向常识叫板的勇气,走出潜意识里的“思维蓝海”,都可以读懂。在书中,作者仅是给刀枪不入的“习惯性思维”撬开了一线天,能否由此通往广阔自由的领域,破解常识魔咒,则全凭读者的领悟力和探索力。

  书中的内容充满了争议,例如在“战略需要大胆、热情和创意”一节中,作者指出“成功的事物会引起很多人的追捧,而失败的事物却无人问津,成功有很多父亲,失败则是一个孤儿。”如果拓展开想象,盘点被人们忽略的失败案例,作者的这番话则可解读为成功有很多儿子,它们多数都叫做失败,世界上没有完全可以复制的成功,却有因照搬照抄而无法避免的失败。当然,“父亲”和“儿子”不是问题的纠结点,它们之间将是一个永序循环,真正需要探讨的是如何让成功的种子有萌芽的机会,以及如何将失败积累成资源,成为成功的养分。

  在既有的思维模式下,不论给管理冠以什么新鲜动人的名字,都只是概念的游戏。那种一味向标杆企业学习的管理者,以为自己在不断突破企业发展潜限,追求卓越,却不知自己是在别人玩剩的游戏里,试图用火车追赶飞机。当各种管理工具和模型模板大行其道,管理虽然越来复杂化、精细化、标准化,却永远缺少一种能够转化为现实创造力的真正能量。管理者用冰冷的规则压榨和束缚人们工作的激情、创新的热情,太多的“管理”实则向员工传达出来的是“你无需思考,只需听命操作”的退行思维。你还奢望,已经被机械化管理的员工为企业贡献最新智力成果,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吗?

  当“管理”扼杀了普通员工的人性,那么企业高管在管理中就如鱼得水了吗?书中同样给予了无情抨击。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是最标准的夹心饼干,他们夹在股东利益与社会责任,年度经济效益与企业长远发展之间,小心翼翼,亦步亦趋。如何破解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困境,为企业求得一片健康发展的空间,仍需企业的股东和管理者在不断的利益制衡与博弈中求得平衡。

  说到底,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管理的招数太多了,只能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圈死套牢。要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快人一步抢占先机,首先当为自己的思维解套,再全面释放员工的创造力,正如同书中所述“跨界思考,学会突破形形色色的边界”、“梳理企业流程,削减繁文缛节”。企业管理百年,走过了一段“标准化、规范化、机械化”之路,是时候进行一场管理思维大逆转的革命了。

  需要指出的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该书旨在向常识宣战,纠正谬误,而它本身也未必一定是真理,它只是人们在向真理求证的路上,由前卫的思想者、管理专家激起的思想浪花,能否形成企业管理领域改革创新的大浪还需时间检验和校正。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