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网络与中国经济发展

题目    网络与中国经济发展 
主讲人  林毅夫等 
时间    1999年12月21日 
地点    北京大学电教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

林毅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鹤,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经济信息网董事长;李汉生,北大方正总裁;茅道林,新浪网首席营运总裁、美国华登风险投资基金高级总裁;马云,阿里巴巴网站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吴征,天地数码集团营运总裁、前香港亚洲电视总裁;蒋亚平,人民日报网络版创始人;高红冰,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处长。


 
网络与中国经济发展

 

1999年12月16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电教报告厅成功地举办了“网络与中国经济发展”论坛,标志着纪念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系列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参加讨论会的嘉宾有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经济信息网董事长刘鹤博士,北大方正总裁李汉生先生,新浪网首席营运总裁、美国华登风险投资基金高级总裁茅道林先生,阿里巴巴网站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马云先生,天地数码集团营运总裁、前香港亚洲电视总裁吴征先生,人民日报网络版创始人蒋亚平先生,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高红冰处长。讨论会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主持。

吴征先生首先发言。他以本世纪初的铁路热为例说明网络泡沫是正常的。没有泡沫就没有发展。但是,如果要寻求一个良性的网络经济回报模式的话,就要脚踏实地地按照国情和市场需求做出切实可行的决策。网络经济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好处是西方五百年来积累的资本优势仿佛忽然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网络时代最重要的是内容本身,而不是网络的技术架构;内容是网络的火车头,是网络的目的,而科技只是手段。网络时代的到来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的结合。冰冷的、数码的、虚拟的空间需要一些人文的温暖,所以,我们不能只用科学家、工程师或投资银行家的眼光来看互联网,时代需要人们超越行业的限制来看待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时代最大的挑战就是它把工业社会的单向和广播型的管理模式变成双向、互动、交流型的管理模式。这些彼此互动的沟通是靠内容来实现的,而内容不是钱能买得到的,内容需要内心的文化内涵和理想的光芒。

刘鹤博士接着发言。他认为网络是一种新的社会基础结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新的理念,或者说是一种新的外部环境。网络无视国界的存在,鼓励资本的自由流动,是全球化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网络的真正驱动力量是私人企业家和市场机制,所以,讨论网络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是讨论全球化、WTO和市场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网络在短期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震荡可能大于网络带来的机会。挑战主要表现在现行体制、就业和收入分配三个方面。网络是无视国界的,网络要求的是一种范围经济而非规模经济,网络的组织结构是一种扁平的结构而不是金字塔结构,网络的观念是互动的,所有这些都会对现行体制产生重大的冲击。网络只承认“第一个”,相当多的人如果失去了进入网络经济的某些条件的话,就可能会面临失业的挑战。中国的贫富分化程度也可能会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而加剧。中国经济现在已经到了不改革就很难持续稳定发展的阶段了,但是,在改革已经改到了国有部门的情况下,改革似乎已经没有动力了,而网络冲击恰恰是下一步改革的新的、最好的动力。网络和WTO可能会对中国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但是中国是一个大国,有大国的传统、大国的文明,我们欢迎这种挑战,我们希望机会就在挑战中产生。

李汉生先生介绍了方正新提出的电子传媒(E-media)策略,同时也讨论了网络时代经营模式的一些特点。李先生首先对比了工业时代和网络时代的不同之处。在工业时代,只要能首先把产品做出来,把成本降下去,就能赚钱。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来激烈,为了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去,就要对市场非常了解,要充分了解客户的信息,做很多推广、销售方面的工作。而未来的网络时代的经营模式将是一种注重个性化的经营模式。在未来的网络时代,技术的发展使媒体行业有一种趋同的趋势,将来既可以在网站上看电视、听广播,也可以在报纸的网页上获得多媒体服务。媒体的经营模式是以其创造的内容来吸引读者,以广告为收入来源(以后电子商务将是主要的收入来源)。网站的经营模式也就是媒体的经营模式。基于这种趋势,方正调整了一直服务于媒体的一些技术策略,以方正的技术和产品服务于E-media客户群。现在,中国对“电子商务”讨论很多,但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网站上买东西不是真正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应该能优化整个供应链,达到零库存的经济效益。E-media是电子商务的初级阶段,要先把网站搞起来,把更多的信息弄上网,让网民多起来,然后才能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E-media是未来的B-to-B(商家—商家)、B-to-C (商家-客户)电子商务的起点。个性化的客户关系指的是网站尽可能多得了解访问网站的客户的信息,然后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服务,使客户对网站所提供的服务更感兴趣。比如说,我们根据过去的访问记录知道张先生很喜欢运动,系统就给张先生一个耐克运动服装的广告。在个性化服务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假如,李太太曾经在网站上买过三个月婴儿用的尿布,那么,三个月后李太太再来访问网站时,系统就向李太太提供六个月婴儿所需商品的广告,此外还有个性化的新闻服务等等。

茅道林先生在发言中强调市场规模对于市场标准的决定性作用。茅先生认为互联网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互联网是个性化的;第二,互联网有一种整体效应,一加一大于二;第三,互联网的变化非常迅速,互联网的一个月相当于传统经济的一年;第四,互联网既是无国界的,又是“匿名”的。茅道林先生比较了三对国家和地区:香港和新加坡,台湾和南韩,中国和印度,发现大陆的软件业在一定的程度上落后于印度,台湾在互联网的应用上不及南韩,香港的网络基础设施不及新加坡。但是,如果大陆、香港和台湾完全结合起来,变成一个大中华互联网经济体的话,将会对亚洲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市场规模是最重要的。有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之后,你就可以确立市场的游戏规则和标准,使游戏规则和标准对自己更有利。因此,中国应该迅速提高互联网的普及程度,扩大整个市场的规模。在今天开放的互联网经济时代,如果我们不仅能吸引其他竞争者来我们的市场,而且也能到其他市场上去竞争的话,那么网络和电子商务将会对中国经济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中国有6000万有线电视用户,2000万手机用户,4000万股民,市场规模是非常惊人的。如果能用互联网把这些用户都连起来,经营好,就会产生极其巨大的经济效益。中国人对自己的市场比较了解,因此我们最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马云先生创建的“阿里巴巴”网站在全球拥有二十多万会员。马云先生认为中国互联网成为世界前十强是很有希望的。建设网站的主要成本是场地租金和购置电脑、雇佣程序员的费用。中美之间的电脑价格是一样的,而其它成本比美国低很多。如果把网站做好的话,中国人做的网站的收入和美国网站的收入应该是一样的,而中国网站的成本只是美国网站的十分之一,所以中国的互联网应该是很有发展前途的。马云先生指出,即使传统行业也常常需要五六年的建设周期,而互联网行业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电子商务才发展了两三年,因而不能要求网站马上就能赚钱。在谈到亚洲的电子商务时,马云先生认为亚洲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与欧美相差较大,亚洲人也不习惯用信用卡在网上支付货款,因此“商家—客户”和“客户—客户”的电子商务模式很难在亚洲发展起来。但是,亚洲的中小企业众多,这些企业没有能力建设自己的网站,又需要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服务发展业务,所以“商家—商家”的电子商务模式在亚洲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蒋亚平先生展望了面向新世纪的中国新媒体。蒋先生认为现在新闻网站、商业性媒体网站和公司网站等概念非常混乱,互联网内部的差别也很大,因此蒋先生提出了新媒体的概念。政府、网站和网民三者之间的互动,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变化,经济、政治、文化和传播的全球化,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和五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都将会对中国的新媒体的格局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传统媒体(如人民日报)的发行量增长很缓慢,但电子媒体(如人民日报网络版)的点击量却以数百倍的速度增长。迅速膨胀、竞争激烈和乱中有序是新媒体发展的主要特点。目前新媒体发展有四支主要的力量。一是政府的新闻中心、信息中心,二是传统媒体的网络版,三是发展极其迅速的商业ICP网站,四是电信部门的ISP网站。这四支力量决定了未来中国新媒体的格局。蒋亚平先生认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互联网的技术特点决定了新媒体将不仅是信息平台,而且同时也会是生活平台和商业平台,新媒体将不仅是新闻信息的来源,也将是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中的载体。

高红冰处长讨论了网络经济的新规则。在世纪末,中国互联网以指数化的速度飞速增长,预计在一、两年内将达到3000万用户的规模,这将会带来极其巨大的个人电脑需求、通讯设备需求、软件需求和其它种种需求,将极大地刺激经济的增长。高红冰处长认为如此快速的增长的原因在于以下三个定律。摩尔定律,指的是集成电路的功能每十八个月翻一番,价格下降一半。梅特卡夫法则,即网络的经济价值与其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联网的用户越多,对经济的影响越大。雅虎法则,说的是互联网企业的定价不以盈利为标准,而是以其未来的盈利可能性为标准。目前网络的带宽每六个月翻一番,而网络革命才刚刚开始。在98、99两年中,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已经卷入了互联网经济。高红冰处长指出了互联网发展的几个趋势。一是所有的业务全部用IP来跑;二是从电话网上传数据转向数据网上传递话音;三是所有的服务都向www化、移动化和多媒体方向发展,未来的手机可能是一个智能化的终端,能收发电子邮件、浏览互联网、看电影,还能炒股票;四是每个人既是信息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互联网是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它有五个要素:网络、信息源、应用系统、终端设备和访问者。今后将会用IP协议和标准将现有的电信网和其他网络全部改造成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当数以亿计的用户和大量的内容都连上互联网时,互联网就会成为第四媒体。在应用系统和高速宽带网连接起来后,电子商务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如果每个人都上网的话,信息社会也就来临了。今后的终端设备将从PC向非PC发展,手机、呼机、电视和机顶盒都将成为上网的工具。在信息源方面,今天有五亿个网页,2000年将会有十亿个网页,还将会有大量的交互式信息上网。随着网络的发展,人的观念也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和汽车、钢铁等传统产业的公司相比,信息产业公司的员工很少,而公司的市场价值却比前者高很多。网络经济正在改变今天的工业经济学。

演讲结束后,各位嘉宾和同学们就一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有同学提问:“互联网会不会是‘黑郁金香’式的虚幻泡沫呢?”刘鹤先生回答,互联网给每个人都提供了机会,但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关键是要找到自己准确的位置。

有同学向吴征先生提问:“您是一位成功的传统媒体人士,请问您进入新媒体之后是如何运作的?”吴征先生回答,新媒体和旧媒体只是不同的形式表达同样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新媒体和旧媒体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北大是以人文精神著称的,我希望大家多注重一些实质,多注重一些内容,多从内容上考虑我们怎样才能为中国的网络发展做一些事情。

有同学请马云先生谈谈他作为一个计算机的外行是如何管理一个IT企业的。马云先生回答,他的合作者中有非常精通计算机的;同时,他作为外行还具有优势,他提出的问题往往出乎内行的意料,给他们提供新的思路。他的公司的每个产品都要经他最后审定,因为,如果他不会用,大概80%的客户也不会用。

有同学问高红冰处长:“象新浪网这样的好公司因为国内的限制必须到国外去上市,为什么国家不把它买下来?”高处长回答,谁去买新浪网应该由市场决定,国家的职责不允许国家去买它。

(王晖根据录音整理)

 


(本简报文章如需转载请事先征得本中心同意)

地址:北京市 海淀区 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1475,6275-1476

传真:(010)6275-1474 电子信箱: ccer@pku.edu.cn   ccer@ccer.pku.edu.cn

网址:http://www.ccer.edu.cn

编辑:海闻 姚洋 发行:邢惠清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