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面临的挑战

题目    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面临的挑战 
主讲人  范赫那克(Wilfried R. Vanhonacker〕 
时间    1998年6月23日 
地点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致福轩 
主讲人简介

香港科技大学市场系主任
 

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面临的挑战

 

1998年6月10日,作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百周年校庆系列讲座的第十四讲,香港科技大学市场系主任范赫那克(Wilfried R. Vanhonacker〕 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致福轩做了题为“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面临的挑战”的演讲。

范赫那克先生概述了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面临的五方面的挑战,语言生动有趣,受到听众的欢迎。

一、外国直接投资面临的挑战

范赫那克先生从外国投资者的角度,向中国听众解释了外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市场,吸引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但事实证明,外国直接投资者在中国并没有赚很多钱,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碰到了什么麻烦?需要深刻反思。范赫那克先生总结了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受到的五个挑战。

1 传统文化的挑战

范赫那克先生认为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适应是其在中国受到的第一大挑战。这些传统文化要求外国投资者同中国人共事必须考虑面子、考虑复杂的关系网,还要具备极大的耐心。非中国人却往往没有这种文化敏感性,因而在一些场合难免遇到困难。中国人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网,尽管在国外也存在关系,如由于相互信任存在的业务关系,但令外国人不能理解的是,中国的这种关系有时同贿赂或腐败联系在一起。不过他们意识到,建立这种关系网非常重要。此外,除非需要,中国人做事速度较慢。因此,外方要求的快速工作节奏和中国人的慢性子之间存在冲突。

 

2 国家的挑战

国家的挑战包括政治动向、政策管制、官僚机构和法律方面的挑战。范赫那克先生认为,在中国不关心政治动向根本就不可能做生意,尤其是项目较大时。大多数商人不喜欢同政界人士联系,这是不明智的。中国的政策管制太多,多变,缺乏透明性,常令外国企业无所适从。打官司时,法庭有时偏袒本地企业。尽管如此,政府工作作风、法律等状况确实在不断改善,但腐败作风也许还将长期存在。

 

3 合同问题的挑战

绝大多数合同都是关于风险共担的合同。签订一个合同需要双方进行谈判,这牵涉到资金的投入、可行性研究、执行以及使用何种语言问题。范赫那克先生认为,在中国,所谓的“合同”实际上是迄今为止谈判的记录,明天就可能改变。外商在中国签订合同之前,必须从生产能力开始仔细进行可行性研究。他认为,合资企业中,中方的合作伙伴很少真正注入资金,经常出现违约问题。而且,有50-60%的合同是以中文签订的,中文在表达上具有一定的含糊性,这也给违约创造了条件。

 

4市场规模的挑战

范赫那克先生从市场竞争、市场动态变化以及交通三方面阐述了市场规模的挑战。以汽车生产为例,虽然中国人口众多,但1997年中国的汽车销售量为50万辆,而实际生产能力为160万辆。这样,中国市场可以说是一个小市场。就竞争而言,由于众多同行业外国企业的进入,中国市场已很有竞争性,外资企业要获得盈利并不容易。即使表面上看来竞争不太激烈,但由于保护和关系网等诸多原因,也使外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中国市场尚需进一步提高竞争的透明度。此外,中国市场由于正处在发展培育阶段,变化相当迅速,外国企业很难正确地预测未来市场需求的特点和规模,对其产品的市场规划有时与市场现实的发展不一致。中国的基础设施(例如交通问题)和服务设施尚需进一步完善。

 

5 运作问题的挑战

企业运作包括基础结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市场知识和运行资本等多方面。范赫那克先生指出,由于当地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因此技术、人力资源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存在雇员跳槽频繁、市场信息不完全、缺乏市场研究等许多问题。合资项目中,中方不愿共担风险而难以筹集流动资金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总而言之,范赫那克先生认为中国是个很有潜力的大市场,但现在面临的五方面的挑战确实给外国直接资本运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提问与回答

问:在当前面临的挑战下,外国直接投资在未来的趋势如何,是否会减少?

答:不会。在最近的2-3年,由于此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国直接投资不会再增加,但会保持原有规模,采取观望态度。外国直接投资者会削减成本,2-3年之后,会有新的一轮投资浪潮。他对前景是乐观的,但是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问:不确定性处处存在,外国直接投资者都是理性的,既然他们进入中国,难道说他们做了错误的决定?

答:我没有说他们做了错误的决定。投资当然是理性决策的结果,但投资者想尽早得到回报,在他们背后站着的股东也着眼于短期回报。每个国家都会存在这些问题,只不过有些问题在中国更严重,而有些问题则较轻。

 

问: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有哪些?

答:很多。一是不要采取合资形式,以减少麻烦;第二,尽力扩大市场容量;第三,增加教育、培训的投资。传统文化则很难改变。

 

问:许多进入的公司做得很成功,例如可口可乐、麦当劳和摩托罗拉。外企的成功是否与其选择进入的行业有关?

答:如何衡量成功呢?利润并不是一个唯一的衡量指标,因此,难以就此说他成功。在短期内,品牌很重要。长期而言,他们都希望赚钱。总之,定义成功必须很小心,单有品牌也不能说成功。

(倪金兰整理)
 

 


(本简报文章如需转载请事先征得本中心同意)

地址:北京市 海淀区 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1475,6275-1476

传真:(010)6275-1474 电子信箱: ccer@pku.edu.cn   ccer@ccer.pku.edu.cn

网址:http://www.ccer.edu.cn

编辑:海闻 姚洋 发行:邢惠清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