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关于信息的故事

经济学最核心的理论之一,也是九十年代以来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是拍卖(auction)理 论。因为拍卖是最典型最古老的市场行为;因其典型,经济学核心命题例如需求曲线向下倾 斜规律、供求均衡规律、各种价格弹性规律、垄断竞争价格的特征以及各种揭示选择者的主观偏好的定价机制,各种关于“理性”行为的强弱不等的假设,各种关于信息不对称性的假设……都可以通过对这一典型从而单纯的市场行为反复考察而得到检验(详见我在1993年 《经济学动态》介绍“实验经济学”的文章)。我觉得,在当代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对拍卖行为的研究与博弈论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相互作用。同时发展(许多拍卖行为的研究借助于博弈论,许多博弈论命题需要通过拍卖实验来验证)。拍卖是实践过程,博弈是关于实践的理论视角之一。
     我对拍卖的兴趣就是从这样的理论兴趣中生发出来的。香港铜锣湾和湾仔之间的那一段洛克道上,有一个面向普通百姓的拍卖行。因为是在马路边上,我有时也进去凑热闹。里面拍卖的物件大多是极便宜极普通的小商品(电池、假手饰、玛瑙、塑料用品、电话、小电器、厨房用具等等),拍卖人从1港币开始叫价,生意似乎挺兴旺。在德国的商业中心杜塞尔多夫,这里的拍卖行专营高档物品,古董、名画、家具、挂毯、瓷器、手饰,琳琅满目。我觉得那个拍卖人很累,因为要飞快地唱价,要注意台下的出价,还要读递来的字条,还要 通过助手随时与卖主联系。
     终于,几个月以前,我读到关于网上拍卖行的报导,跟踪找到了“叫卖(On Sale)",美国最大的网上拍卖公司。与传统的拍卖行相比,“叫卖”的规模小得多。目前,它主要经营计算机及其附件。家用电器。家具、以及网客之间的“自由交换市场”。拍卖大多采用美国方式(Yankee auction),即卖主出一个最低起价,网客们逼价(bidding price)。拍卖大约可延续数天。任何人,只要以信用卡号码和邮寄地址注册就可以获得一个帐号和密码,参加叫卖。拍卖中止时,拍卖行按逼价高低分配物品。如果有多于一个单位同样物品拍卖,
    那么出价一样的买主当中购买量最大的买主优先分配。在出价一样,购买量也一样的买主当中,按下订单的时间早晚分配。例如我参加竞叫一种手持式扫描仪(4寸半,全套输入及编辑软件,主机插版,一年保修),产品是新出厂的,起价9美元,库存数量9只,屏幕显示详细技术指标说明及照片,4月7日午夜12:30中止拍卖,届时最高价格是19美元。这价格比同类产品在“商店里的售价便宜至少40%。拍卖的整个过程,我都通过下载的“观价台(bidwatch)"监视,并且知道各个时刻按照出价最高、次高、数量大小等等,排列胜出者的名单。另一次,我参与竞叫三台台湾产的宏基电脑,产品也是新出厂的,全套设备,奔腾Ⅱ中央处理器,时钟速度266MHz,硬盘存储6.5GM,32倍速光碟驱动,64MB的SDRAM。起价199美元。中止时逼价在999美元和1039美元之间(前两名胜出者以1039美元各买走了一台,第三名以999美元买走了一台),大约比商店里的价格便宜305美元(比我在北京中关村见到的同类机器便宜50%以上)。类似的例子还有,全新IBM笔记本ThinkPad760XL 电脑(MMX,时钟166MHz,硬盘2.1GB,屏幕12.1寸TFT,辅助设备等等),成交价1599美 元;Dell全新笔记本Inspiron3000电脑(MMX,时钟速度200MHz,硬盘3.2GB,屏幕 12.1寸TFT,20倍速光驱),成交价1599美元。对我来说,主要的困难是运输成本太高,物品送到夏威夷至少贵了一百美元。“叫卖”目前还没有提供北美以外地区的送货方式,所以我也无法替国内的朋友购买这些产品(美国邮政总局最近与中国邮电部达成双边商业直邮协议,包括网上贸易,但未见进一步实施的规章)。
    教科书经济学通常定义完全竞争的市场为:所有的当事人都观察到同一个价格而没有人能够影响这个价格。当然,这里假定了商品本身是质量同一的,并且所有的当事人都在同等程度上明了这商品的各种特性。由于这一定义的苛刻,完全竞争的市场很难存在。斯蒂格勒曾经用同一商品的价格在不同地理范围内的统计相关性(即将这些地区价格波动与平均价格之间的方差限制在一定程度之内)来定义该商品的“市场”。在这样的定义下,伦敦的茶叶市场与孟买和上海的茶叶市场是相关的,从而构成统一的茶叶市场。但是问题并不到此终结,如果我们意识到:所有的当事人观察到同一个“价格”的时候,他们想象中的商品完全可以是不同的。我在香港吃过的早茶里面的几乎每一种点心都比在夏威夷和在北京吃过的早茶里面的同名点心要好吃得多。以至当我在菜单里见到“海鲜灌汤饺”这个词的时候,必须详细询问侍者那里面装的是哪些材料,如何炮制,甚至要问及红醋。姜丝等调料的出处。我相信北京的读者在西单“天下一品”吃到的台湾牛肉面就与在香港铜锣湾皇室堡旁边那家台湾牛肉面的味道很不一样。类似地,没有哪两家韩国菜馆做出的朝鲜辣白菜味道是一模一样的;细品下来,也没有哪两家饺子馆能够做出一模一样味道的饺子,或者,一模一样味道的酸辣汤,鱼头汤。京白豆腐汤……以及几乎每一种我们叫做“家常菜”的菜肴。惟其“家常”,味道才复杂,才难以调制得一模一样。
    当然,我举了烹调的例子,这对“教科书经济学”不大公平,因为烹调是最没有办法“标准化”的,类似的难以标准化的商品(劳务)还有:美容馆、修脚、按摩、摄影、家庭佣人、裁缝、科研与教学“成果”,甚至政治家的“政绩”、孩子的“成绩”、经济“效绩”,这些多少能够标准化的东西,其实也是难以一律要求的。这样看来,世界上大多数事物是难以标准化的。换句话说,当我们进入市场参与所谓“完全竞争”的时候,我们其实是观察到了一个叫做“价格”的信号,这个信号唤起我们头脑中一种与该价格对应的“名词”——一个概念的想象,根据这个信号所刺激起来的这个想象中的意念,我们决定自己在这个市场里的行为。你不妨试着寻找反驳我的证据,最后你仍会同意我对“完全竞争的市场”的这个描述。我承认,这描述颇像伯克莱大主教的“感觉实证论”。不过说到底,我们经济学家都是英国经验主义传统的后代。
    既然“完全竞争的市场”依赖于每个人想象中的对应于同一个价格的那种“商品”的意念,那么这价格在每个人头脑中唤起的意念不同,就导致市场的不完备。这判断我相信站得住脚。所以,微观经济学在最传统最纯正的主流经济学家那里被叫做“价格理论”,因为完全竞争的市场分析其实只是价格分析;任何质量上的差异都会破坏市场的完备性,所以保持纯洁的办法就是拒绝“价格”之外的信号分析。“叫卖”所拍卖的商品都是已经相当标准化了的商品,这样就保证了信息在当事人之间的对称性,或者更正确他说,减少了当事人之间的关于商品的信息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很难消除。例如,我就不愿意出价50美元在“叫卖”网上购买一个56K的调制解调器,因为对其技术指标的描述实在吃不准,不知道是否合用于我的这台IBM笔记本电脑。这是一种普遍情形,世界上的“信息”总是针对着特定目的而言的信息,我们理解了某个“信息”,这意思是说,我们理解了该信息对于我们所要实现的某个目的的意义。这是胡塞尔提出现象学分析方法的初衷(请读者想想他对“intentionality"这个概念的解释)。正由于我们每个人在这世界上都有不尽相同的目的 和生命历程,我们完全不能指望我们会有相同的对同一信号所包含信息的理解。因此,完全竞争的市场从来就不,也从来不应当存在(否则这个世界真不成为值得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了)。 
   市场机制越是安排得可以让同一个价格信号在不同当事人头脑里引起近似的意象,市场的竞争性就越接近完备。在这个意义上,“叫卖”网上的市场相当完备。在这个市场里,与传统的拍卖行不同,每一个当事人都有充足的时间对市场作出反应,因为在拍卖中止之前的任何时间里你都可以下网收集资料,甚至开车去附近商店看看同类商品的价格,或是给该商品的批发商打电话询问批发价格,然后再回到网上给出你认为可以接受的叫价。网上市场价格的变动也相当平缓,不像在拍卖行里那样拼死拼活的。历为反正在拍卖最后中止的时刻以 前,任何人都可以加价到现有价格之上,赢得物品的所有权。股市里的教训告诉我们,“追市”的人总要付出高得多的代价。所以,买方有充足的时间考虑出价高低,结果应当是买方受益,即成交价格倾向于比在拍卖行同样商品的成交价格低(如果信息条件相同)。
    以上便是我在“叫卖”网上学到的最初一些知识。接下去,我打算利用“叫卖”收集一些数据来检验不同信息假设下市场价格收敛到均衡点的速度。当然,这也只不过是重复前人在经济学实验室里做过的工作。我觉得理解市场经济对我们这些在计划经济里面长大的人来说,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如果你也有同样的感受,那就也到“叫卖”网上去体验一下市场生活吧。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