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贾格迪什·巴格沃蒂:经济学家有关危机的四个谬论

  如果项目的开支是在短时期之内无法削减的,那么政府就应该少干点这样的项目

  对于分别被美国人称为华尔街和主街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双重危机,以及有关金融改革和经济恢复前景无休止的讨论中,存在着几个谬论,需要加以纠正。

  谬论一:这场危机将产生“自由落体”式的经济衰落。

  这个可怕的预言所指向的世界经济,甚至是美国或者欧盟,并没有像牛顿的苹果那样垂直下落。现在,人们已经不再讨论美欧经济面对的究竟是L型衰退还是V型衰退的问题了,经济大幅波动的现实已经成了讨论的新焦点,因为收入和财务指标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温和上升的趋势。

  谬论二:通过货币扩张,美国正在操纵美元的汇率。这与美国所一直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的做法根本如出一辙。

  两者的情况其实是不一样的。在全球需求不足这个前提下,中国低估人民币价值这个事实就可以被视为一种以邻为壑的政策,将原本就不足的全球需求分配给中国产品。

  另一方面,美元疲软是美国货币扩张的副作用,美国之所以实施货币扩张政策是因为中国和德国拒绝增加支出来增加世界需求,并且采取进一步财政刺激措施的空间已经不存在了。这整体上来说与美元走弱然后将不足的全球需求转移到美国商品上的做法是不同的。

  谬论三:当前的全球不平衡状态将持续困扰我们。

  经济学家总是不可避免地将当前的形势推而广之。因此,比如说中国和德国的经常账目盈余以及美国的赤字都被认为会持续下去。但是历史上不乏盈余国家变成赤字国家的例子。当我还在牛津上学的时候,我的一位老师唐纳德·麦克道格尔(Donald MacDougall)写了一本书叫做《长期美元问题》(The Long-Run Dollar Problem),在书中他表示美元正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称的“稀缺货币”。但是,当这本书出版的时候,这个问题已经消失了。

  最初,中国盈余的出现并非是设计好了的,而是偶然发生的。美国的赤字也是如此。美国的赤字主要是新的税收政策没能为伊拉克战争提供足够的资金所导致的。

  现在,中国人自己也意识到他们把盈余投资于美国国债后,所得的回报微乎其微。所以他们现在热衷于把外贸收入投资于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消除像印度等国在进一步发展中所遇到的严重瓶颈。

  因此,中国的进口将会增加,盈余也就会相应下降,这有以下两点原因。首先,工资将会被部分用于进口货物。其次,基础设施投资需要大型设备,大多是由西方供应商所提供的。此外,美国进行财政整顿的巨大压力,在奥巴马政府最新的预算提案中有所体现,这应该会减少美国的进口需求,进一步缩小双边不平衡。

  谬论四: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已经过时。

  一些人批评奥巴马的凯恩斯主义刺激性支出,其中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声称美国需要的是“长期的”能够提高生产力的支出。但这是一个不合逻辑的推论。凯恩斯不是傻瓜。他明白,政府如果进行有利于提高生产力的投资而不是“直接的浪费性的”增加支出的活动,最终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那么问题很简单:什么投资能够带来最大的经济回报?但这同样是复杂的。

  一个“结构性”考虑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鉴于未来需要削减赤字,而当前为了振兴经济又需要增加赤字的情况,奥巴马所面对的问题有如从最高挡平稳换挡到倒挡。很显然,我们从中得到的教训就是,如果项目的开支是在短时期之内无法削减的,政府就应该少干点这样的项目。

  作者贾格迪什·巴格沃蒂(Jagdish Bhagwati)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与法学教授,对外关系委员会国际经济学高级研究员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