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经济复苏没有捷径

  从长远来看,我们没有陷入绝境,仍将能从大衰退(Great Recession)中复苏。因此,我们不仅要衡量经济刺激政策的当前影响,还要衡量它们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产生的后果。理智的凯恩斯主义者认清了这一点。他们坚信,宁可在未来面临增长损失,也要在当前通过政府支出恢复经济增长(为支持当前支出而借的债务,在未来偿还时会损害未来的增长)。我们来考虑一下可能适用这一道理的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全面恐慌,这种情况下,需求暴跌,银行和企业破产,组织资本被摧毁。当前,除了希腊,恐怕没有哪个工业国家陷入这种境地。

  第二种情况是,失业率长期高企,导致长期失业者丧失就业所需的习惯和技能。这种情况可能更加接近一些工业国家的现状,例如美国和西班牙等。如果能使那些原本可能失业的劳动者获得收入,那么,在今天采取措施使就业出现可持续的增加,所带来的益处将超过成本。

  那么,关键问题是,政府支出增多能否改善最为严峻的就业问题。从这一点看,实施全面经济刺激的理由就不那么令人信服了。在美国,在那些经历了房产价格兴衰、出现大笔家庭负债的社区,需求最为疲软。地方需求走低打击了零售和餐饮等行业的就业率。一味地全面增加政府支出或许过于草率——纽约需求增加对于拉斯维加斯的家庭外出就餐(并由此创造更多餐饮就业岗位)没什么帮助。有针对性地核销拉斯维加斯家庭的债务,或许是对刺激经济的资金更加有效的利用。

  不过,当前不景气地区积累的历史债务表明,需求相对于收入可能过高。如果确实如此,在借贷这种危险的刺激措施缺席的情况下,需求将保持疲软。政策应该帮助工人流动到有合适工作的地方,例如,帮助他们摆脱房屋及相关债务的束缚,使他们不必有违约之虞。

  经历过住房建设萧条的州,就业率更低一些。在这些州,建筑工人以及房产经纪等相关工作的失业率更高。仿照20世纪30年代由国家出资兴建一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能使他们再就业吗?可能不行,因为今天基础设施已经成熟的美国不再需要那么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此外,会搭建石膏板的工人,能否轻而易举地铺好光纤电缆,这就不得而知了。或许,推出支持私营部门就业再培训的政策会更好。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房地产业经历了大起大落,这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警告:通过基础设施支出刺激经济增长存在巨大困难。虽然日本大兴土木,但从未完全走出危机。对于日本人而言,“长期”已经走到头,那一代人老了,人数也少了,政府债务水平依然是七国集团(G7)中最高的。

  美国政府依然有余力进行支出。英国则有些捉襟见肘。英国庞大的金融行业依赖于政府的财政状况,因此政府不能拿财政冒险。紧缩措施很痛苦,因此在未来采取紧缩政策并不可信。不过由国民共同承担税收增加和支出削减,可以逐步灌输一种国家使命感,帮助一国渡过时艰。

  对希腊而言,政府支出是问题所在,而非解决方案。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会实施明智的紧缩措施,开除歌舞升平时期上台的政客,削减工资和养老金,调整自身,征收税收并提供有用的服务,同时保持向穷人和老人进行转移支付。随着公共部门劳动者开始分担私人部门的痛苦,国家能够进一步团结起来。而且,改善政府效率,实施其他结构改革,将使欧洲更容易提供融资,阻止政府职能进一步遭到严重削弱,也更容易进一步减记希腊债务,吸引私人投资,点燃人们对经济增长的希望。

  有针对性的政府支出或者精简的紧缩措施,加上理性凯恩斯主义者建议的路线,在部分国家或许可行,能够帮助加快经济复苏。但我们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逐一审查各国的政策。我们尤其要警惕凯恩斯主义者中的民粹分子,这些人一味地说,“从长远看,我们死定了”,以此为短视的政府行为辩护。他们说解决问题有捷径可走,结果会给世界带来损害。他们误导民众和领导人,结果很可能诱发革命,而无助于经济复苏。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