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随机致富的傻瓜》书摘

         让我们假设,现在有一大群人,清一色是能力欠佳的经理人。所谓能力欠佳,定义是他们的期望报酬为负值,也就是机运和他们过不去。现在指示蒙特卡罗发生器从罐子里随机取球。罐中有100颗球,其中45颗是黑球、55颗是红球。每次取出后再放回去,因此红球、黑球的比率不会变。如果取出黑球,经理人赚1万美元;取出红球,赔1万美元。因此每位经理人可望有45%的概率赚到1万美元,55%的概率赔掉1万美元。平均来说,每一回合经理人会赔1000美元,不过这只是平均值而已。
  第一年结束时,我们预期会有4500位经理人获利(占45%);第二年,其中的45%的人获利,也就是2025位;第三年有911人,第四年是410人,第五年有184人。我们封给他们响亮的头衔,让他们穿名牌西装。没错,存活下来的经理人,只占原始群体的2%以下。这些人现在是众所瞩目的焦点,没有人会去提另外98%。我们能够得到什么结论?
  第一个有违直觉的结论是:一群能力欠佳的经理人,仍会有少数人的绩效纪录很好。事实上,假使有位经理人不请自来,站到你家门口,你无从得知他是好经理人还是坏经理人。即使整个群体都由长期而言必将赔钱的经理人组成,结果也不会有显著的变化。为什么?因为波动性的关系,其中必然有些人会赚到钱。由此可见,市场的波动反而对坏的投资决策有帮助。
  第二个有违直觉的论点是:我们所关心的绩效纪录的极大值的期望值,受原始样本的大小影响较大,受每位经理人的个别运气影响较小。换句话说,某个市场中,绩效纪录杰出的经理人数目多寡,主要取决于当初选择这一行而没去念牙医系的经理人数目;至于他们个别的获利能力,影响则没那么大。如果1997年入行的经理人多过1993年,那么2002年的“优秀经理人”会多于1998年——我敢说一定如此。
  几年前,我对那时候的“宇内高手”某甲说,绩效纪录没有他想象得那般重要,他觉得这句话很伤人,气得拿打火机掷我。我从这件往事学到很多。务必牢记,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成功全凭实力,毫无侥幸,只有失败时才会认为是机运使然。他所在的是一个由“杰出交易员”所组成、当时获利颇丰的部门。当他在部门内业绩领先群雄时,更是志得意满、不可一世。他们后来在1994年纽约酷寒的冬天中“爆仓”——由于格林斯潘出乎意料地调高利率,债券市场发生崩跌。
  前面说过,存活者偏差取决于母群体的原始大小。一个人过去赚到钱这个信息,本身既无意义且不重要。我们必须知道他所属群体的大小。换句话说,如果不知道曾有多少经理人尝试过且失败,我们没办法评估绩效纪录的有效性。要是原始群体只有10个经理人,那么我会毫不考虑地把一半的积蓄交给表现优异者。如果原始群体有一万名经理人,我会对他们的操作成果视而不见。
  ……
  大体来说,华尔街的分析师都受过充分的训练,有能力察觉企业在报告盈余时玩弄的会计花招。这场游戏中,他们通常能够赢过企业界。但是他们还没受过能够处理随机现象的训练。一家公司的盈余某年增加,没有人会马上注意到。连续两年增加的话,它的名字会开始出现在计算机屏幕上。到了第三年时,分析师就会建议投资人买进。
    和前面所谈的绩效纪录问题一样,假设一开始有l万家公司,平均而言只能勉强赚到无风险报酬率,也就是报酬率和政府公债的收益率差不多。它们从事各式各样具波动性的事业,到了第一年年底,会有5000家“明星”公司的盈余增加(假设没有通货膨胀),另有5000家“蹩脚”公司亏损。三年后,我们会有1250家“明星”公司。投资公司的股票评估委员会会将这些公司的名单交给你的往来业务员,并且“强烈建议买进”。业务员会留下语音信息,说他有个热乎乎的建议,值得立即采取行动。他会用电子邮件寄给你一长串的公司名称,而你可能因此买进其中一两家公司的股票。负责管理你的退休基金计划的经理人,也同样会取得整张名单。
  同样的道理也可用于投资范畴的选择。假设你处于1900年,有阿根廷、俄罗斯、英国、德国等许多国家数百项股票市场的投资可选。理性的人不只会买美国等新兴国家的股票,也会买俄罗斯和阿根廷的股票。接下来的历史,我们都很清楚:英美等国的股票市场表现都非常好,投资俄罗斯的人,手头上持有的股票却和中等品质的壁纸相去不远。表现很好的国家,占原始投资数目的比率不大;由于随机性,少数一些投资类别可望有很好的表现。有些“专家”会说出一些傻话(当然带有自私的目的),例如“在任何20年的期间内,市场只涨不跌”,我很好奇,他们是不是晓得有上述问题的存在。■


  摘自《随机致富的傻瓜》,(美)纳西姆·塔勒布著,盛逢时译,中信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