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管理中的行为智慧——赫什•舍夫林《管理错觉》译序

  作为行为金融学的大师级人物,赫什•舍夫林的新作《管理错觉:情绪和直觉如何影响企业决策》一书的中文版终于面世了,这也是我第二次执笔翻译舍夫林的著作。五年以前,他的行为金融学权威著作《超越恐惧和贪婪》(Beyond Greed and Fear)中文版问世,在国内引起较大的反响。不过,这次,原作者将行为金融学的触角扩展到企业管理领域,颇有些金融学帝国主义的味道。  

  舍夫林用行为金融学的视角来看待企业管理问题,似乎有些越俎代庖。不过,如今,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已经越来越金融化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以说,在这个意义上,舍夫林的著作正可谓得风气之先。金融正成为企业当中越来越重要的领域。在过去一年中,我在给企业财务或管理人员作财务管理领域的培训时,一些学员在得到讲义后往往认为,老师准备的金融知识太多、太专业,不像是财务课程。然而,在听完课程后,他们当中多数都能转变观念:公司财务真的应  该译作“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因为,离开金融,企业注定要成为市场中的弱势群体!
  以往,我们总认为,金融活动的主体是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所在的行业被称为“金融业”。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不理解,为什么在西方语境中把我们所说的金融业称为“金融服务业”?其实,这涉及一个基本的问题:谁是金融活动的主体? 

  顾名思义,金融是指资金融通。广义一点说,采用陈志武教授在《金融的逻辑》中的定义,金融是指一切跨时间和跨空间的配置。显然,我们的储蓄行为是在进行跨时间的资源配置,资金的跨境流动则是跨空间的资源配置,两者都属于金融活动。这一活动的主体是谁?当然是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和家庭(个人)。离开金融机构,经济中是否存在金融活动?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商业信用属典型的金融活动,股票和债券发行与投资均毫无例外地可归入金融活动之列!

  这样,我们就可回归到对金融活动的本源理解:金融活动的主体是微观经  济主体,即企业和家庭。只要存在微观经济主体的资金融通行为,即有金融活动的存在。那么银行和证券公司,抑或其他的金融机构,又在扮演什么角色呢? 无疑,它们正是所谓的“金融中介”,或者称为金融服务机构。它们的使命在于为其他微观经济主体的金融活动提供中介或咨询服务,以便提升金融活动的效率,自己也从中找到生存的空间。 

  正本清源,我们知道,“金融服务业”代表了对金融概念的正确理解,而企业作为市场上最重要的金融活动主体,它们必须理解金融产品,理解金融活动的机制,从而为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大化作出正确的决策。 

  由此可知,从金融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管理问题,可谓牵住了企业管理的牛鼻子。对于严重缺乏金融观的中国企业来说,这一视角无疑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一个分工越来越细的时代,企业员工是否都要理解会计原理?他们是否都要了解财务规划和激励机制设计的细节?他们是否需要将自己掌握的信息与别人进行共享和交流?这是一个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有一类知识是属于制度层面的知识,它们应该成为“公共知识”,以区别于每一个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特殊技术知识。会计、财务、激励制度和信息共享这四驾马车所涉及的知识就属于这一类。一个普通工人应该掌握一些基础的会计和财务知识。只有这样,他才能理解自己所做的事情对企业的重要性,它会如何影响企业产品的成本?自己的工作带来的财务后果是什么?如果公司财务出现了问题,自己的岗位可以作出什么样的调整,以便为企业的财务状况改善作出应有的贡献? 这一切,都是舍夫林在《管理错觉》一书中所张扬的“开卷式管理”的一部分。会计、财务规划、激励机制和信息共享是开卷式管理体系中的四驾马车,而最终,它们要“浑然一体”,充分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良性运营。这一观念在某种意义上说,具有革命性的冲击。原本人们都认为会计是会计部门的事儿,财务是财务总监的事儿,而现在,这些事儿竟成了大家都应该了解的公共知识。虽然斯塔克他们早有开卷式管理的实践,而且这一实践也在《伟大的商业游戏》中得到了实录,但上升到理论层面,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则无疑是舍夫林在本书中最重要的贡献。用行为金融学的观点来看待开卷式管理体系,实际上就是将开卷式管理看作是纠正直觉驱动偏差和框架依赖的过程,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的理性化,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  在会计部分,作者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企业经营活动记录的全过程,让每一个非专业人员都能理解会计报表的形成过程和原理。在规划方面,作者居然当了一回编剧,在一个设定的舞台上让环保材料公司的五位领导同志演示了如何将决策偏差幽灵拒之门外的实战技巧。在激励机制方面,舍夫林又将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的道理讲得明白透彻,大量的正反案例让人感同身受。而在信息共享方面,作者又以细腻的笔触分析了信息共享的难点,特别是参与信息共享者的心理偏差。躬身自省,我们是否存在这些偏差,从而使自己沦为信息壁垒制造者之列?  克服偏差幽灵的关键一击在于,要把会计、财务规范、激励和信息共享四驾马车整合起来,浑然一体,才能实现开卷式管理的最佳效果。在最后一章,舍夫林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模拟案例,让每一位教师可以复制他的成功教学,也让每一个学生可以隔海完成与行为金融学巨匠的教学互动。   

三  

  知识是没有国界的。舍夫林在本书中所述及的问题,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必须意识到,由于中国企业管理和文化的特殊性,很多问题远不像书中所写的那么简单。虽有“拿来主义”之便,但中国企业的管理之路,也许注定要经历更长时间的探索。中国的企业管理中,隐性规则与显性规则似乎同等重要。这就使得“开卷  式管理”在很多企业的员工眼中成为一种奢望。管理者共享信息的意愿似乎是一个问题。如舍夫林在书中提到的,拥有信息就意味着拥有了权力。如果信息共享了,也就意味着将权力拱手交了出去,那么,领导的权威何在?权力和坐次又有什么意义?在比照行政级别确定坐次的国有企业中,这一问题无疑是极端重要的。虽然如此,本书仍是一个良好的借鉴范本。对于一些希望改进管理透明度、提升管理效率的管理者而言,本书显然是一个易懂、易学、易复制的读本。退一步说,如果能让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学会从金融的角度看待管理和财务问题,或者用该本奠定学习行为金融学的基础,则对译者而言,当是一个极大的安慰!  自2000年与舍夫林接触,至今已有10年。2007年10月,在中国股票市场疯狂的顶峰,作为第四届中国金融学年会的主要组织者,我曾邀请他来中国为大会作主题报告。在会上,他用一系列数据直陈上海股票市场的“非理性繁荣”,令人难以忘怀。作为一个学者,他的严谨、深度和社会责任感实为本人所仰视。这些特征在他的著作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舍夫林将环境保护问题作为贯穿本书的一条红线,不仅使本书成为一个普及行为金融学和开卷式管理的通俗读本,而且借助一切机会宣传环境保护,这无疑使本书实现了效用最大化,也充分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实为吾辈学习之楷模!

  本文作者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学教授。

中文书名:管理错觉——情绪和直觉如何影响企业决策

英文书名:Ending the Management Illusion:

How to Drive Business Results Using the Principles of Behavioral Finance

ISBN 978-7-301-16508-9/F·2403

作者:赫什•舍夫林(Hersh Shefrin)著  贺学会

定价:36.00

开本:170×240

版别: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03月出版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