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经济过热的判断依据

 

  当NASDAQ指数从5000点跌到4000点的时候,跌幅为20%。当这个指数从1200点上升到1440点的时候,上升幅度为20%。现在看来,4000点太高了,而1320点则太低了。前者可以说是过热,后者则是过冷。若是用上升幅度或者下跌幅度的大小来作为评价冷热程度指标的话,达到4000点时的情况是过冷,而达到1440点时的情况则是过热。这样的问题可以说是“基数问题”。不与5000点或者1200点这样的基数联系起来看的话,上升或者下降20%这样的数据只能说明变化幅度比较大,并不能说明变化的结果是大是小。

  对于正弦曲线来说,在最高点和最低点,变化率是0;在最高和最低的中间位置,变化率最大。其实对于光滑的曲线来说,在局部的最高点或者最低点,曲线的斜率总是0。这样的情况与天气的年度周期变化一样。最热的是8月,最冷的是2月,但是一年里温度变化率(与上月相比)最大的时间是不冷不热的10月和4月。举这些例子的意思是,增长率指标与绝对值指标的变化可以非常不一样。

  (不太关心具体数字的读者可以粗看一下这一段往下走。)经济波动的情况与光滑曲线的情况不同。在1978年以来的24年里,经济增长率最高的两个年份是1984年和1992年,GDP增长率分别为15.2%和14.2%。但1984年全年平均并不过热,1992年全年平均还偏冷。大致上说,在最冷的年份的下一年会出现很高的增长率。这个曲线画出来很不光滑。如果用通货膨胀率(这里用GDP价格指数)作冷热程度指标的话,局部最热的是1985年,1993年~1994年。有的分析说,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比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慢一步,这一步大约是1年~2年时间。其实情况不是这样的。1992年的GDP增长率非常高,但当年并不过热,原因是“基数”太小。我自己的估计是,因为1989年和1990年生产水平太低,1991年的实际生产水平比潜在生产能力低6.9%,那时正常的增长率大概9.5%。14.2%这个增长率比正常增长率高4.7个百分点,但因为基数偏低6.9%,1992年全年平均仍然是生产水平低于潜在生产能力(上半年偏低,到年底可能差不多)。1993年开始偏热,通货膨胀率也上去了。从统计数据上看,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的相关性其实很低。主要的原因不是时滞,而是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与冷热状况之间的相关性很低。从这个角度看,现在经济增长率很高而通货膨胀率不高,其实很正常。这两个率之间本来就没有很强的关系。

  简单地说,在过冷之后出现一个短时期高增长的结果通常不是过热,严重过冷之后高增长一年的结果仍然是偏冷,就像前面说的NASDAQ指数从1200点涨到1440点一样。很多人说,现在正常的经济增长率大约是9%。如果确是这样,在连续几年平均增长率不到8%以后,实际生产水平可能比潜在水平偏低几个百分点。假如说基数偏低3个百分点,那么连续三年保持10%的增长率以后才会达到正常,还不偏热。

  度量经济冷热程度的直接指标只能是总生产能力的利用率,与其长期平均值相比较。在一些重要部门形成瓶颈制约的情况下,还要考虑瓶颈的情况。如果没有特别严重的瓶颈或者瓶颈可以较快扩张的话,总生产能力利用率与就业率的高低大致上是一致的,而且就业率本身就是生产能力利用率的主要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业率就是衡量冷热程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另外一些方法包括通过对GDP历史数据的分析来估计当前生产水平的高低。总的来说,估计生产能力的利用率或者经济的冷热程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在缺乏就业率的可比历史数据的情况下更是这样。

  现在的一个情况是GDP数据与工业数据不甚协调,看GDP增长率有点问题。另外,由于持续几年总需求疲软,现在的总需求转强对企业和个人相当出乎意料,原来的企业投资方向和就业者的知识能力发展方向与现在的需求结构不匹配,导致了不同产业冷热不均的情况。比如有些技工非常短缺,就像电力短缺一样,而很多服务业就业供过于求。所以,从总量上看,目前还谈不上过热,但是结构问题导致了总生产能力难以正常发挥,对短期的总生产能力要打一点折扣。

  目前是否过热是一回事情,是否走向过热和以多快速度走向过热是另一回事情。可以认为,如果保持今年上半年的货币供给增长速度,出现较高通货膨胀是必然的。防止未来的过热并不意味着现在已经过热。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