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成长的喜悦

  昨天我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出席了"招商证券论坛"并在上午的主题演讲中发表了一个演讲。我说,我曾经把中国当前流动性过快增长的现象称为“成长的烦恼”,的确,流动性的增长过快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政策选择上的麻烦。而今天我还想加还是一句,它也是我们“成长的喜悦”。用英文,我把它叫作:Pain and Gain of Growing。我们也许应该再换个思路看待流动性增长过快的问题。不能老是认为流动性过剩是一个头痛的问题,而是要同时想明白,就主流而言,今天的流动性增长的局面说到底还是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喜悦,它说明我们的投资有了更高的回报,也说明我们有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在进行了这么多年的产权和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我们终于迎来了一个收获期。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流动性的增长反映的是我们投资机会和投资回报率的增长。而投资机会的增长可以解释为我们进行产权改革的一个成果。举例来说,如果没有1995年的国有部门战线的收缩和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如果没有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银行治理,如果没有资本市场上的体制性障碍的清除,如果没有突破土地不能交易的限制,我们就不可能进入到今天的这个流动性增长加快的局面。有了这些体制性的改革,原有的存量资产就可以产生更高的收入流量。中国在1999年之后似乎就进入了这个收获期。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是,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在经历了1989-1999长达10年的缓慢和持续下降之后开始转为加速增长。而在2000年之后,几乎所有行业的赢利水平也开始加速增长。尤其是中上游的产业更加突出。

  从政策上讲,面对流动性的增长局面,我们应该是疏而不是堵。疏导的方法很多。比如,我们应该大力推进资本化的进程,全力发展资本市场,让更多的公司在国内外上市。其次,我们也应该抓住机会发展主权基金,尤其是中国的政府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正是主权基金发展的良机,积极参与国际的投资和并购。第三,应该大力鼓励中国企业法人向外购买资产,尤其是去直接并购或者在海外投资于与能源与基础原材料方面的企业。第四,国内应该抓住机会把社会保障基金的盘子做大,尽快去分享资产部门的收益增长。最后,应该考虑发展第三所有权的基金组织。也就是允许社会组织和事业单位,特别是吃财政饭的,去持有国有资产的产权,逐步建立起我们的社会性的国有资产的股权持有者。

  日本20年前提供给我们的不仅仅有教训,也有经验。流动性过剩时期日本的海外扩张和财富积累也是值得借鉴的。处在资金充裕和金融深化与繁荣时期,如何利用这个局面迅速提升财富水平,实现一些国际战略上的布局,更好地盘活政府手中的资产,是需要有战略性考虑的。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