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两种不同的经济学方法论

  经济学,如周其仁正确地指出过的,有两种似乎出自同一学派但实质不同的方法:(1)佛里德曼的被西蒙戏称为"轮椅里的经济学"方法论,即他著名的"只要预测准确,经济学假设的真实性无关紧要。"在这一立场上,杰文思的太阳黑子经济周期理论,如果预测准确的话,也应当叫做"经济学";(2)科斯的被我称为"直面现象的经济学"方法论,即悬置一切既有理论,以真实现象为出发点重新构建能够解释现象的理论,哪怕这重新构建的理论与既有的理论相重合从而显得"多此一举"。在这一立场看来,每一次对需求的分析都只能从直面特定的需求行为出发,决不承认任何先验的需求规律。

理论或理论模型的意义是什么?我认为理论的主要功能是澄清思想,而不是解决问题。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学的目的仅仅是"解释世界"而不是"改造世界"。怎样的过程可以澄清我们的思想?我认为每一次思想的澄清都只能从所思考的现象逐渐理解其形成机制最后达成概念性的解释。如果经济学家习惯了直接从先验概念出发来建构现象,就难免"六经注我",把成熟市场社会里的经济模式看作我们自己社会里的经济模式,把完全竞争看作当然成立,从而把利润最大化当成分析企业经济行为的当然出发点。其实呢,至少在我们所面对的许多产业,例如电信产业里,竞争始终就不是充分或完全的,于是企业成本的"最小化"始终是个应当询问的问题,从而单位产品的真实成本从来就没有被揭示出来过。

我承认,"直面现象"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我的观察中,目前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能够靠嗅觉(而不是任何理论)找到现象的真实解释,然后转过身来告诉理论家们:"这就是理论应当前进的方向"。理论家们都明白,原则上,他们能够建构无穷多的理论来解释任何一种特定现象,正好像无穷多博弈均衡足以解释任何特定现象一样。离开现象的指导,理论毫无意义。苏格拉底是最勇敢的理论家,因为他说?quot;我所知道的全部,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苏格拉底这样认为,是由于他终于发现哲学以及一切理论毕竟只是某种"自圆其说"的从而令人信服的解释,而自圆其说是可以不包含任何真实性的。那些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人,以为苏格拉底故意捣乱,以"名学"破坏一切既有理论的尊严,他们把他处以死刑,以此来表明理论不仅仅是自圆其说的虚幻。苏格拉底死后约两千五百年,海德格尔再度宣布"哲学的终结"(形而上学的、逻各斯中心的、封闭且试图解释一切的命题体系的终结)。

让我最后再说几句被我们奉为圣经的需求下倾定律。我们都明白,这一定律仅仅是理论,它说:当价格是完全独立的变量时(市场完备性),当价格完全由消费者本人担负时(制度假设),当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被完全补偿掉时(价格效应的提纯),当其他一切方面的因素维持不变时(局部均衡分析),消费者愿意购买的由这一价格标示的物品的数量与价格成反比。换句话说,"希克斯需求"曲线下倾。另一方面,我们也明白,日常所见的需求都是"马歇尔需求"即包含了价格的收入效应的需求。如果我们不论现实问题是怎样的而非要坚持希克斯需求下倾的核心地位,非要将一切需求行为还原到希克斯需求上去,那么,我相信我们将遇到无穷无尽的"不可观测"的麻烦(因为"偏好"决定的无差异曲线族下倾的程度常常是不可观测的),而这些麻烦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1980年代后期,在西蒙教授坚持批判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方法论长达三十年之后,人们开始议论:"经济学理论原来也是一种自圆其说的话语啊!"苏格拉底的幽灵开始在经济学上空徘徊,理论只是为了想清楚问题,理论对现象的预测能力将随现象的多样性发展而越来越弱,理论只有直面现象才不会丢失。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