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广告是盐

 

梁小民
  俗话说,好厨子一把盐,坏厨子也是一把盐。对企业来说,广告就是这把盐。

  我把广告比作盐是受了《百喻经》中一则寓言的启发。《百喻经》是由古印度佛教法师僧加斯拉编的佛经,早在南朝齐朝时代就由来华僧人求那毗地译成中文。这本书用近百例寓言故事阐述佛教教义,有许多人生哲理,今天仍有启发意义。

  启发我的这则《百喻经》中的寓言题为“愚人吃盐”。说的是,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作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盐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我把广告比之为盐,这则寓言或许可以这样理解,某企业产品销售不好,别人让它做广告。企业做广告后,销路打开。于是就想,做一点广告效果如此之好,做更多广告岂不更好?于是就争得了中央台的广告标王,结果企业跨台了。说得更具体一点,这不就是秦池酒吗?

  广告对产品销售的作用正如盐对菜味的作用一样。“广告”一词来自古希腊语,意思是“大喊大叫”。我觉得这个本意蛮确切的。在现代经济中,“不喊不叫”没人知道,酒好也怕巷子深,但喊多了,岂不让人烦吗?何况把资源都用于“大喊大叫”,不干实际事,产品没特色或质量差,谁会去买呢?

  经济学中用需求的广告支出弹性来说明广告支出对增加销售的作用。这个弹性是用需求量(即销售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广告支出变动百分比计算出来的。例如,假设广告支出增加了10%,需求量增加了15%,需求的广告支出弹性就是1.5。在正常情况下,广告支出增加,需求量增加,需求的广告支出弹性是正的,这就是广告的有效作用(加盐正好菜的味道也好)。但如果广告支出增加太多,引起消费者反感,需求量反而减少,需求的广告支出弹性为负,这就是广告的副作用(加盐太多菜没法吃了)。

  菜味道好坏的基础还是菜本身,如果用烂白菜叶子或臭鱼烂虾去做菜,盐加得再适当也没用。同样,广告起作用的基础还是产品的特色与质量。产品本身不行,广告做得再多再好也没用。当年秦池夺得中央台广告标王时风光得很,它的老总说,开进中央台一台桑塔纳,换回一台奥迪。但秦池酒用各地收购的散装酒(有些甚至是假酒)来勾兑,酒本身的质量不行,广告也救不了命。开进去一辆桑塔纳,什么也没出来。秦池倒下去了,然而又有多少企业还在步秦池的后尘?

  许多企业的误区正在于混淆了广告与产品的关系。菜的好坏关键在菜本身,产品销售好坏的关键也在产品。名牌企业之所以成为名牌,主要靠的不是广告,而是产品。只有做出有特色的好产品,广告才起作用,没有好菜往哪儿加盐呢?谁都知道耐克是名牌,但这个名牌首先是做出来的,而不是靠广告吹出来的。耐克鞋的创始人经过多次试验,做成了鞋底的空气垫,使鞋轻便而弹跳力强,穿起来舒服,成为它有别于其他鞋的特色。同时,耐克坚持高质量,无论市场多好也不以次充好。在这种高质量产品的基础之上,耐克请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作为形象代表,大做广告,这才成就了今日“地球人都知道”的耐克鞋。产品的特色与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产品销售成功的基础。广告是锦上添花。

  当然,菜再好也离不了盐,产品再好也要广告宣传。广告对产品销售的成功有重要作用,我们经常说这是差异化战略。这就是说,企业要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产品。有些产品的特色容易辨认,例如外形、包装上的变化,但有些产品的特色并非一目了然,比如内在的质量差别。而且,一种产品是否有差别还取决于消费者的认知程度。简单说,只要消费者认为某种产品有特色,它就有特色,而无论它与其他产品有多少差别。广告正是要把细微的产品差别告诉消费者,或者让消费者感觉到,实际上并没有多大差别的产品有差别。

  在现代社会里,名牌本身就是无形资产,名牌产品既是质量的保证,也是消费者某种身份的象征。创名牌固然靠产品好,但也离不开广告。没有巨大的广告投入和成功的广告设计,再好的产品也难以成为名牌。需求的广告支出弹性在正常情况下为正数,正是因为广告的这些积极作用,这也正是现代社会中广告支出日益增加的原因。如果运用适当,广告支出引起的需求量增加的百分比大于广告支出的百分比,就称为广告支出富有弹性。这才是成功的广告。

  把广告比之为盐,就要掌握一个度。俗话说,好厨子一把盐,坏厨子也是一把盐。看来做菜的秘诀之一在于盐放多少,如何放。所以,菜谱上总讲放盐“适量”。对企业来说,广告就是这把盐,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厨师放盐靠的是经验,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做多少广告和如何做广告,固然有些理论指导,但关键也是经验。

  读过《百喻经》中的这个寓言都会觉得这个愚人可笑,但这样可笑的企业又有多少?多想想这个寓言,就知道如何运用广告了。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