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刘志勤:恶性金融竞争侵蚀中国经济

【核心提示】中国的金融业没有垄断是不行的,这会动摇中国的经济大盘的稳定性;但是这种垄断不加调控和管制,任其发展,也同样危险。

 

  笔者近日和国内中外资银行的朋友谈论当前金融界的“残酷”竞争时,他们如此形容各自的工作状态:有的说,“我整天就像疯狗一样工作”,有的则说,“我们每天就像饿狼一样寻找盈利的机会”,还有的说,“我们的员工时刻像傻驴一样奔腾向钱,难得有喘息的机会”。这些近似事实的“牢骚”表述虽不同,但是它们反映出当前金融行业恶性竞争的现状。我们需要了解产生这种竞争状态的结构性问题和制度方面的缺陷,找到相应的处理方法。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势必会影响到中国经济能否健康发展,能否实现稳着陆、软着陆。

  其实,在中国金融界产生这种恶性竞争的原因很简单,不仅受到华尔街等国际金融界不良习气的影响,而且中国金融产品的存在结构性偏差,缺乏更有效的、安全的创新产品;其次是体制内绩效激励机制的唯一性、单一性和不可取代性,使得银行成为“唯利是图”的机构。“从别人碗里抢肉吃”成为行业内的行动准则。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指标经济”也是使中国GDP指标常年走高的重要原因。如何用好“指标经济”这个杠杆,使其成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永动机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在金融改革方面要解决“崇洋媚外”的习惯思维,这样可以减少我们和外资银行处处比较的压力。许多国内银行都有一两个外资银行作为自己的战略伙伴。据了解,这些外资银行最终带给中方的贡献十分有限,倒是外资自己利用中资银行提供的便利条件扩大了知名度,扩展了它们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由此看来,中资银行在国际市场上不必过于温良恭俭让。 与外资银行比拼,是压在国内许多银行身上的大山。

  其次,长期困扰各行各业发展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如何让企业和员工始终保持战斗力,使得员工像疯狗、饿狼、傻驴一样为利润指标的完成而殚精竭虑。这样并不能保障企业利润的增长,反而成为企业的不安定因素。因为,谋求高利润必定伴随着高风险。国际上就有一些银行始终坚持“无风险,低利润”的发展模式,经受住各次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保持了良好的信誉。

  最后,应当设法对我国银行业的经营范围、产品种类实行格式化、模块化,实行“势力范围管制”。各个银行都应设立自己的主营业务,或主攻方向。这样,各家银行不会为了同一块面包大打出手,互挖墙脚。瑞士是个多银行国家,人均银行占有率居世界前列。各银行之间平和、友好、相安无事,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银行不跨界经营。尊重并承担社会责任,反对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让同行享受盈利,应当是我们发展哲学的核心。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正是恶性竞争导致了分配不匀,贫富差距被人为地扩大了。

  现在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的金融业是个垄断行业,认为它的垄断特点导致了当前的恶性竞争,这是需要认真讨论的问题。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中国的金融业没有垄断是不行的,这会动摇中国的经济大盘的稳定性;但是这种垄断不加调控和管制,任其发展,也同样危险。许多银行业同仁表示,他们并不害怕竞争,而是希望这种竞争中有人的尊严,有竞争所带来的真正乐趣。有尊严的竞争,是银行界面临的挑战。

    (作者是瑞士苏黎世州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