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从北京市政府软件采购风波说起


        前一段时间,北京市政府软件采购引起了媒体和网友的议论纷纷。我不了解内里的细节,但我认为如果由最终用户作选择,那么不管怎样,微软都应该会是大赢家——十年前如此,十年后的今天更如此。

  我的网站从1998年起用了一个统计服务,累计来访用户的基本数据。现在每月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三万多个点击,其中中国大陆占74%,香港4%,北美4%,而读者们几乎清一色地使用微软操作系统,其中WinXP占50%,Win2000占32%,Win98占16%;使用其他操作系统如Linux和Sun的用户,几年前还占几个百分点,但现在已少到忽略不计的程度。如果说这些少量的用户都集中在令微软在公开采购中出局的政府部门,那似乎是不可能的。

  我有一些朋友,谈起微软忿忿不平,动辄要挑战微软霸权,但私底下用的还是微软。想想他们反感微软的原因,其中之一即是微软致力于打击盗版。大家知道,微软正版软件的价格居高不下,而盗版软件俯拾即是,用盗版软件成了许多人的惯例。现在微软不但打击盗版工厂,还惩罚盗版用户,让盗版用户出现蓝屏。所以一些人对微软大动肝火,不难理解。

  这个现象,“实验经济学”给的学名是“初始分配效益(Endowment Effect)”。传统经济学中,人们对一个咖啡杯的估价应该是个定数,但实验经济学却生动地表明,人们对这个咖啡杯的估价,与他们是否“曾经拥有”这个咖啡杯有极大的关系。实验分两组人进行;在甲组,每个人都得出价购买咖啡杯,平均下来一个咖啡杯的成交价格是2美元;在乙组,先向每个人免费赠送一个咖啡杯,然后再让他们出价把已经属于他们的咖啡杯卖掉。一买一卖,本来是同一个咖啡杯,理论上估价应该大致吻合,但事实上,乙组出售咖啡杯的平均价格达到5美元,比甲组的估价高了一倍多——人们一旦“曾经拥有”,咖啡杯的价值就大大上升了。

  生活中的大部分商品,从来没有盗版可用,不管多么贵重,都得付钱才能拥有,所以大家也没什么意见。但软件不同,一开始就有盗版,人们用惯了盗版。因为曾经拥有,所以就不情愿放手,这解释了人们对微软愤怒的原因之一。

  我在五年前发表了一篇文章《凭什么挑战微软》,预言了微软今天通过在线升级来抑制盗版的作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确定用户注册码的做法可以轻而易举地杜绝盗版。但是,即使杜绝了翻版软件,我也不认为这会给中国的软件工业带来根本性的推动。因为我认为微软不会维持那么高的软件价格。”微软产品的价格,相对于中国老百姓的收入水平的确相当高。但我始终认为,微软之所以没有积极地对中国用户降价,是因为盗版泛滥。盗版是因不是果,价格高是果不是因。大多数人都把因果颠倒看了。试想,假如微软的产品固化为一张难以复制的插卡,或者干脆演化为一种在线的调用服务,那么盗版就基本杜绝了。这样,微软就不会坐视不理,让付不起高价的顾客掉头而去。

  而对于国内的软件厂商,我认为不一定非要在操作系统和字处理系统领域与微软较劲。微软在这两个领域相当成熟,在欧洲、日本和阿拉伯世界都能够一统天下,我们应该冷静考虑一下推广国产替代品的成功概率。这里特别想提一提中文图书的电子化业务。美国有JSTOR,把有史以来的学术期刊逐页以图形方式扫描存档,供学术机构通过互联网调用。想法虽然简单,但却做得一丝不苟,短短十年间就成了西方标准学术资源。由于它收费高昂,目前中国内地只有北大、清华、复旦等大学购买了查阅权。从这个例子我体会到,成功可以源自简单的想法,大有可为的事情很多。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