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脱钩论”给了东亚一种错误的安全感

  时下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甚至新兴市场经济正在和美国经济"脱钩"(decoupling)。然而,这种"脱轨论"只能是一种暂时的幻觉,而且将会给我们一种错误的安全感。

  从GDP增长率来看,美国经济一直低迷不起,但中国经济却高歌猛进。尤其是2007年,美国经济遭遇了次级债的危机,增长率再次下跌到2%左右,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却将在炫目的11%之上。

  以上中美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同似乎是在“脱钩”,但中美经济出现的背道而驰,美国经济的低迷过去主要是因为投资下滑,而消费仍然增长较快。美国的投资下滑确实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大,但是美国的消费和中国的出口,从而和中国的经济增长之间从来也没有出现过"脱钩"。

   "脱钩论"者津津乐道的,是东亚区域内的贸易联系比以往更加紧密,但是这并不说明东亚经济已经形成了一个互帮互助的世外桃源,而只是贸易的形式从过去的产业间贸易变成了目前的产业内贸易。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将生产的链条分开,放在不同的地区,以便得到规模经济和部分地区低要素成本的好处。然而和"脱钩论"者想象的不一样,东亚经济在 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不仅没有在增加内需方面有显著改善,反而越来越依赖外需,东亚地区是在进行产业内贸易,但产品的真正需求在欧美市场,尤其在美国市场,这个地区不断膨胀的外汇储备就是一个佐证。

  为什么"脱钩论"是错误的,因为它违反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在全球化的时代,一国和全球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一方面我们通过国际贸易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但是另一方面,外部冲击通过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我们不能既盼望从全球化中得到好处,又奢望能够在全球化的风险中独善其身。

  "脱钩论"的危险在于,它将给我们一种错误的安全感。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我们需要保持对美国经济下滑对中国出口,以及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心。

  一个值得忧虑的现象是:美国经济越来越多的靠消费支撑,消费占 GDP的比例已经提高到72%。过去几年美国消费的增长,主要不是来自收入的增加,而是财富的增加。美国的就业状况始终没有好转,包括白领和蓝领工人的工资都没有显著提高,美国居民过去几年的消费增长,主要来自于低利率政策刺激了住房和汽车等靠抵押贷款的消费。与此同时,过去几年中国的贸易顺差急剧提高,即使是 2005年以来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也没有减缓贸易顺差的增长速度。结果是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提高,大约有1/3的经济增长是靠净出口拉动的。

  如果消费对于美国经济的重要性提高了,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也提高了,那么一旦次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很有可能影响到美国的消费下滑,消费下滑很可能引起美国经济进入较为严重的衰退,美国经济"硬着陆"的概率会更大,这样,中国经济受到的负面影响不是更小,而应该是更大。

  当然,2008 年全球经济的走势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如果美国和欧洲政府的干预政策生效,次级债带来的损失会被逐步消化,金融市场上的恐慌心理逐渐平息,全球经济也可能只是经历程度较小的增长放缓。

  另外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积累了高达1.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对于防范潜在的金融危机具有相当的震慑力。中国的财政状况也非常健康,财政收入不断提高,即使出现了出口滑坡、增长停滞,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加大对公共产品的投资、刺激国内消费,仍然可以维持较快的经济增长。

  “脱钩论”给了我们错误的安全感,如果我们承认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收益者之一,那么我们同样需要警惕,当全球经济走势有可能出现逆转的时候,中国也会是最可能的受害者之一。这就是全球化时代的现实主义。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