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到非洲做什么

  中国的身影重新出现在非洲大陆。20世纪60-70年代是中国和非洲的蜜月期。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以及其建国之后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很多支持。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经历了外交政策的调整,更加强调大国外交和睦邻关系。到了最近十年,中国重新发现了非洲。这是因为中国和非洲都发生了变化。中国应该从一个封闭和内向的国家变成了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活跃的大国。而非洲经济也在最近10年持续增长,进入了一个难得的"黄金时期"。非洲大陆资源丰富、土地广阔、人口年轻、具有高度的成长性。为什么中国要到非洲去?因为现在是非洲复兴的前夕。中国之所以到非洲,是为了帮助非洲实现经济起飞和可持续的增长。非洲的可持续增长对中国来说收益最大,因为非洲对于中国,不仅仅意味着资源和矿产,也不仅仅意味着潜在的市场。非洲将是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全面而平等的合作伙伴。

  中国到非洲要做什么?重商主义不应该是中国非洲政策的导向。中国的非洲战略越来越以经济利益为主导。这种务实的风格受到了非洲国家的欢迎,但也在国际社会中遇到很多质疑。尤其是西方言论指责中国帮助非洲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利益,并不关心非洲人民的福利。中国应该在其非洲政策上高擎"道德旗"。中国到非洲,就是为了把"和谐世界"和"共同发展"的理念带到非洲。如果非洲国家欢迎中国,中国就一定能够在国际社会中赢得支持;只有让非洲的人民得到实惠,非洲国家才可能诚心的欢迎和接纳中国。

  因此,中国对非洲的援助首先应强调民生问题。尤其是在粮食生产、工业化、就业和疾病防治等方面中国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非洲尽管有广阔而肥沃的土地,但是却一直被饥荒所困扰。只有解决非洲的粮食问题,才能给非洲带来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国在粮食生产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中国的粮食亩产能够达到1500斤,而非洲的亩产量只有100-200斤。妨碍非洲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往往是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尽管包括世界银行和OECD国家在内的国际援助帮助非洲进行了不少基础设施投资,但是西方援助项目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都太高,道路渐渐失修,农田渐渐荒芜。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非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因为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成本低、效率高。如果中国对非洲的官方援助能够加强对农村的农田水利、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投资,农业企业便可以后续跟进。以非洲的自然条件,加上中国的技术和资金,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非洲的温饱问题。据说,尼日利亚总统在访问中国的时候曾经感慨,只要中国的一个县到了非洲,就能够解决尼日利亚的粮食问题。在解决非洲国家自身的粮食问题之后,增加的粮食产量可以向中国出口。对于非洲国家来说,这增加了其出口种类、改善了其贸易条件、能够带来更多的外汇收入,促进经济增长。中国目前已经从非洲进口了各种农产品,比如中国是尼日利亚的最大的木薯进口国。中国向非洲国家开发农产品市场,与欧美国家实行高度的贸易保护政策、拒绝对非洲开放国内农产品市场形成鲜明对比。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土地和水资源稀缺,进口农产品可以帮助中国节省有限的土地和水资源。

  非洲的矿产资源对中国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在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仍然会持续增长。但是,过分强调开发和投资非洲矿产资源,既是片面理解了中国目前所面临的资源和能源安全问题,也容易给其他国家渲染中国在非洲的"殖民主义"授以口实。中国需要稳定的能源和资源供应,在这一点上,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利益并不冲突。如果仅仅是强调独 占所有权,其实是难以保障能源和资源安全的。所有权是脆弱的,一旦在投资国出现政局动荡、政策调整(如将海外投资收归国有)、恐怖主义、绑架、抢劫以及罢工等事件,中国的投资都可能会受到伤害。海外投资的目的应该以对冲价格风险为目的,在这一点上中国应该借鉴日本在巴西等地铁矿山投资的经验。日本也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尤其是其对钢铁的需求甚旺,由于其对巴西、澳大利亚等低的铁矿山进行了投资,如果铁矿石价格上涨,日本的进口成本固然会提高,但其投资收益也相应增加,这就对冲了价格上涨的风险。因此,中国在非洲的能源开发和投资应该不求拥有,但求参与。尽管经济学中有所谓的"资源诅咒",即资源最丰富的地方经济发展反而受其拖累,但是,对非洲国家来说,能源和初级产品开发应该是其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个历史机遇。中国应帮助非洲国家在开采的基础上就地深加工,帮助非洲国家在开采矿山的同时,建设出一座座新兴的城市。

  非洲市场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但是,把非洲视为中国廉价产品的出口市场是片面和短视的。廉价产品无序的冲击非洲,将导致非洲国家的制造业受到较大冲击,也会带来失业问题加剧。中国企业之间在非洲陷入恶性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如果非洲自己的制造业无法发展,非洲人的收入水平无法提供,非洲所能够为中国产品提供的市场容量是有限,而且会逐渐萎缩的。中国的制造业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必须切实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但是,如果企业都去非洲倾销廉价产品,会延缓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中国企业应该效仿20年前到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更多的和当地的企业合作、雇佣当地的劳动力,帮助非洲发展制造业,帮助非洲企业加入全球分工和价值链条,为非洲经济提供"造血机制"。对中国来说,这有助于减少国际上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缓解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当非洲的经济发展、人均收入提高之后,会为中国的出口产品提供更多的市场。

  通过发挥在粮食生产方面的优势,中国可以帮助非洲国家摆脱饥荒,改变落后和贫穷的生活方式;通过中国企业和非洲企业的合作,扩大中国在当地的投资和雇工,中国可以帮助非洲提高就业。通过发挥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优势(尤其是治疗疟疾),中国可以帮助非洲人民提高健康状况;如果中国帮助非洲国家解决了粮食、工业化、卫生和就业问题,当地人民对本国政府的支持程度就会提高,非洲的政局会更加稳定,政府治理会逐步得到改善,经济发展自然会更快更好。民心所向,中国在当地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就会显著提高,因为他们能够切身感受到中国带来的实惠。非洲国家的政府在民众的支持下,会更加支持中国:中国能够给他们提供的不仅仅是紧迫的资金和现代化的国会大厦,中国可以帮助他们得到本国人民的选票。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