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茅于轼:也谈人生的意义

  再过两年我就八十岁了。人生的旅途快走到了尽头。这几年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是:人生的意义何在?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几十年,到底是为了什么?想了几年,答案慢慢地浮现,越来越清楚了。我很后悔,到老才认真想这个问题。年轻时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如果我早几年想,早几年找到答案,我的人生会少犯许多错误,自己也会过得更顺利些。  

  也难怪,人生意义,或者人生目的的大问题不是没人研究,恰恰是研究的人太多,各说各的,莫衷一是,搞得大家稀里糊涂,索性不闻不问,过一天算一天拉倒。我不是说人家的研究不对,没有价值,而是太抽象,太高大,过于理论化,没法付诸实践。我们需要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这个答案要能够清楚地指导日常的所作所为。  

  现在我把这个思考了好几年年答案告诉大家,和大家分享。答案很简单,复杂了就没用了。这个答案就是:“享受人生,并且帮助别人享受人生。”  

  需要稍微说明一点,什么是享受人生?我的意思是:人生一世所得到的快乐总量极大化。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享受极大化,而是一生一世的快乐总量极大化。这儿所说的享受不光是物质的,更包括精神的,包括主观的满足感。它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只顾现在,不顾将来。而是既顾现在,更顾将来。人们要追述健康长寿,因为长寿的人活得长,当然得到的快乐可能更多。要远离有害的环境才物质,这些事物会减少你的快乐。行动要考虑后果,不要贪图一时的痛快,遗患无穷。在帮助别人享受人生。为什么?人生一世顺利不顺利往往不仅仅取决于自己,更多地取决于环境,或者说取决于别人。如果别人处处跟你捣乱,你就过得很不顺利。别人希望日子过得快乐一点,大家就应该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所谓“君子成人这美”,这是孔夫子留下的格言。如果大家都懂得帮助别人快乐,我们就有了一个创造快乐的环境,大家都比较容易实现快乐总量极大化的目标。所以帮助别人享受既是为了别人,其实也是为了自己。这一点儿也不矛盾。  

  用这一信条处理周围的事情,会使自己的日子过得高兴。凡是碰到难于决策的事情,想一想怎么能使自己快乐,也使别人快乐,答案就有了。有了这样的信条,养成了习惯,用来对待父母子女,妻子朋友,同事或领导,并且用它来处理自己在公务上的问题,你就不会犯愚蠢的错误,就会远离烦恼,周围的人都会喜欢你。  

  懂得享受人生,并且帮助别人享受人生!这是我发现的至理名言。 

  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 

  原因很简单。为穷人说话能够得到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赞同。穷人是弱势群体,需要有人为他们说话。哪怕说错了,也不同担心。因为立场不错,顶多是技术性错误。说话的人考虑自己的社会影响和对自己的舆论评价,为穷人说话是不会出问题的。我国是一个特别讲究立场的国家。立场错了一切都错。谁敢犯错立场性的错误去为富人说话呢。所以都站在保险的立场上为穷人说话。  

  为富人说话则不同。由于大众受马克思剥削理论的灌输,富人被认为是剥削者。为剥削者说话当然错了。我国又有仇富的传统,帮富人说话肯定是不受欢迎的。所以话还没有说,立场先已经错了。谁会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呢!至于做事,为富人做事是有酬劳的,所以大多数人愿意为富人做事。而为穷人做事很难有酬劳,所以为穷人做事的人比较少。于是结果是许多人为富人做事,为穷人说话;很少人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做事。这样一个社会是很不正常的,是容易出问题的。所以我要反其道而行之,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做事。先要说明,我这里所说的富人不包括贪污盗窃,以权谋私,追求不义之财的那些人,而是指诚实致富,特别是兴办企业致富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我愿意为这样的富人说话,并不是和富人有什么特殊感情,或者我个人得到他们什么好处,而是考虑全社会的利益。中国穷了几千年,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仇富。社会上有了一些富人就变成众矢之的,就被剥夺,被侵犯。这一传统几千年没变,而集中反映在文革时候。其结果大家知道,就是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彻底的穷人国。谁也不敢变成富人。万一变成富人,不但自己被整被斗,连子女都不能上大学,不能参军,不能入党。九亿人口彼此监督,不让任何一个人变富。幸亏邓小平提出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才打破了僵局。现在许多人批评邓小平这个政策,是不明白当时的背景。我们要让全国人民最后都变成富人,目前如果我们没有齐步变富的办法,只好先让一部分人致富。我们正在走上这条路。如果我们见到富人就想打倒,其结果就是又回到穷人国的状况去。我相信这不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愿望。  

  我为富人说话,遭到猛烈的批评。有这么多人反对保护富人,我更觉得有保护富人的必要。因为的确有一批人准备打倒富人,再次剥夺他们。这批人反对为富人说话,反对保护富人。所以骂我为富人说话的做法。当然,我不仅仅为富人说话,我同样也为穷人说话。不过正如前面所说,为穷人说话的不乏其人。所以我愿意更多的为富人说话。其实,我为富人说话不仅仅为了富人,更是为了大多数的穷人。因为他们最终也要变富。如果把富人都打倒了,穷人还有前途吗?他们一辈子只能永远当穷人,永无出头之日了。除非自己现在是穷人,先打倒富人,等到自己变成富人之后再来保护富人。这对某一个人来讲的确很理想,但是对全社会来讲是没法执行的。唯一的办法是富人穷人同样保护。这就是人权。 

  穷人容易受欺侮,受压迫。这大家都知道。但是富人一样会受欺侮,受剥夺。这大家未必很清楚。在我们这样的社会里,一个人变富了就可能有种种麻烦随之而来。如果我们问一问任何一位企业家,当企业家容易吗?他们要交纳各式各样的苛捐杂税,要对付不讲理的官员,给他们上贡,请吃饭,陪娱乐,说好话,低三下四地做人。中国的企业家是全世界最难当的,风险最大的,负担最重的。在执业中稍有闪失,比如得罪了某位高官,没有协调好黑社会的关系,立刻灾难临头,多年的努力马上付之东流。在一个政策多变,朝不保夕的环境中,战战兢兢做事。但他们作出了伟大的成绩。中国改革三十年,财富的创造增加了十倍之多。这主要是企业家的功劳。人们常说,工人农民创造财富。这固然不错,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家创造财富。改革之前也有工人农民,为什么财富那么少?现在就多了一个企业家,财富就蓬蓬勃勃地创造出来了。因为是企业家把劳动,资本,技术,市场等要素,以最有效的方法组合起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社会最需要的产品。这种组合要素的任务是企业家完成的,不是工人农民或知识分子所能完成的。一个国家经济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好坏,而企业的好坏取决于领头的企业家。当然还有政策环境的改变,从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是党的领导好。虽然企业家们未必具有远见卓识,他们只是为了赚钱,但是客观上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使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我国的企业家在过去三十年中,在一个十分险恶的环境中,完成了里程碑式的丰功伟绩。为什么我们不保护他们呢? 

  光为穷人说话是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做事。要帮助他们的孩子能够上学,有病时有钱看病,搞生产时有钱买化肥农具,或能进城打工,碰到个别老板欺侮时有人帮他们维权。这些事一部分有政府在做,但是远远不够,需要民间参与。而且是自我牺牲式的参与,不计报酬,不计名利,一心为穷人着想。可是这样的人还远远不够。  

  我也赞成为穷人说话,他们的权利也需要保护。但是我反对为了讨好舆论,哗众取宠,说的话最终对穷人不利。比如鼓动穷人反对富人,宣传富人有罪,宣称穷人和富人势不两立,制造剥夺富人的理论。还有许多表面上帮助穷人,其后果损害穷人的似是而非的政策,如要求小额贷款低利息,要求大学降低学费,制造富人搭穷人便车的政策,让穷人上当受骗。这些问题一时难于搞清楚,但是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做事是一定不错的。让我们勇敢地去做吧。 

  什么是和谐的基础  

  我认为要达到和谐,从根本上讲,需承认人和人是平等的。或者说,没有任何人可以高高在上,超人一等。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如果某些人可以高高在上,超人一等,那么大家都会去争这个地位。这个社会还和谐得起来吗? 

  中国的历史,甚至可以说全世界过去的历史从来都是一个不平等的社会,所以翻开人类历史看,基本上是一部战争史,不是内战就是外侮。百姓在里面受的罪就罄竹难书了。难得有几年太平日子,就是盛世了。中国近二三百年来动乱不断。远的不说,就这近一百年来看,先是孙中山推翻满清政权,接着是军阀混战,日本侵华,三年内战,以后就是不断的阶级斗争。只有最近这三十年大家过上了太平日子,没有严重的内部纷争,没有外来的侵略,我们的日子就好过多了。可惜的是我们可能忘了和谐的基础,搞成人跟人不平等,有些人高高在上,问题就慢慢地发展,慢慢地积累,弄得不好,和谐被破坏,灾难就跟着来了。 

  全世界也一样。中世纪以后,平等和自由的观念渐渐地被确立,战争越来越少(规模却越来越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财富快速积累,在和平环境中科技突飞猛进。我们享受了几千年从来没有过的物质条件。在发达国家里,内部纷争用民主的方法解决,内战几乎不可能发生。但落后国家还坚持着人跟人不平等的制度,不过人们在觉醒,历史在教育着人们,他们最终也要走上平等的道路,谁也挡不住。我国《宪法》第五条写道:“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就是平等。平等并不是人人的收入都一样,而是人人受到法律的保护都一样。没有人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超越法律。 

  和谐,当然不仅仅是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和谐,官员和百姓之间的和谐,也包括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和谐。个人之间的和谐也同样遵循一个道理,即人跟人平等,人和人没有区别。所以道德的基础是设身处地,体谅别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道德的金律。它的出发点就是人与人平等,不要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我所提倡的“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以及延伸到“也给你不爱的人以自由”,就是尊重别人,平等待人的意思。遵守公共秩序,就是平等的原因。高谈阔论,目中无人,排队加塞,随地吐痰,都是突出个人,不平等,搞小特权的表现。大家都说,中国人到外国旅游,往往高声喧哗,不文明,不懂得尊重别人,只顾自己,都是素质低的表现。也就是没有人与人平等的观念,不把别人看成和自己同样的人。几千年的皇权社会培养了中国人不平等的习惯。要么当顺民,要么当暴民。受压迫时逆来顺受,得机会时欺侮别人。我们反对官吏的特权,但是一旦自己有点权也想搞一点。官员都是百姓变的。这样看来,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全民族的教育过程。我们要向孔子学习,也要向外国学习,赶上世界潮流,同时也是恢复中国良好的传统道德。 

  如何实现和谐社会?使全社会快乐总量极大化 

  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可以说没有什么异议。但是什么是和谐社会,各人心目中很可能是不同的。如果每个人按照自己所设想的去建设和谐社会,而各人想的和谐又不同,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和谐。搞得不好反而更不和谐了。所以讨论什么是和谐社会确实非常重要。 

  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我们应该防止设定了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一个过于理想化的目标。乌托邦的社会是一个理想,它虽然非常美满,可是实现不了。把这种理想当成目标,拿这种十全十美的理想作为和谐社会的蓝图,不但注定实现不了,而且反而使得我们更感到挫伤,更不满意了。比如对于贫富差距的看法。可以说大多数人都认为贫富差距过大是与和谐社会相背的,把消灭过大的贫富差距看成是和谐社会的目标,这当然是对的。但这里就有一个危险,到底贫富差距多大算正常,这不可能有一个客观标准。我们看到高级宾馆里有住豪华套间的,也有打扫厕所的,就认为这个社会不和谐,那就有点危险,因为我们把一个不可能现实的目标定为和谐社会。倒不如说,接受一个适当的贫富差距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虽然什么是适当同样没有客观标准,但是强调接受一个现实的贫富差距,更容易使我们增加满足感。确实,贫富差距的现实存在是一个不可更改的事实。至今没有任何一个社会科学家能够提出无差距的社会目标。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安排是将交易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原则之上,要消除一切歧视。但是保留了一个重要的歧视,就是对没有钱的人的歧视。这种歧视不得不保留,否则就是乌托邦。 

  又如对于贪污腐化的看法。这种现象无疑是不和谐的原因,应该彻底消除。但是从现实出发,就要认识到消灭贪污腐化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应该看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有程度不同的贪污腐化,而且中国并不是最严重的。甚至在于发达国家中,根绝了贪污腐化的也只是极少数。我们不必要认为有贪污腐化就对建设和谐社会丧失信心,而应该看到反贪污总体上有进步,就是好的。类似的过于理想化的希望,不宜当作对和谐社会的衡量尺度。与其把和谐社会看成一个目标,不如把它看成一个过程。我们能够认定目标,有所前进,这就是建设和谐社会。这样的认识更有利于增加全社会的认同感,减少不和谐的现象。 

  自从经济改革以来,我们国家的财富生产已经增加了大约十倍,二十多年前许多人所盼望的餐餐有肉吃,能够穿上毛料衣服,有彩电可看,这些愿望现在早已不是问题。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买汽车,买房子,出国旅游,现在也不是高不可攀。但是我们并不感觉怎么快乐,生活中的矛盾倒增加了许多。个人所经验到的事情,大家所看到的社会上的事物,不怎么叫人高兴。我们的财富增加了十倍,可是快乐没有增加多少。这是我们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因。因此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是让快乐的增加和财富的增加一样成功。过去我们成功的是增加社会财富,失败的是快乐没有相应地增加。现在需要的是让快乐也能够像财富那样的迅速增加起来。 

  我在下面提出一个观点,解释什么是和谐社会。我认为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过程,其特点就是增加全社会的快乐量,最后使全社会的快乐总量极大化。所谓快乐总量就是全社会中每个人所感受倒的快乐量的总和。也许有人要问,快乐的量怎样度量?如果快乐的量无法度量,何谈它的极大化。的确,这是一个难题。如果某人的快乐减少了一个单位,另外一个人的快乐增加了两个单位,全社会的快乐总量正负抵消之后增加了一个单位。这可以使社会快乐总量极大化。如果人和人之间的快乐量无法比较,这样的快乐总量增加是不可现实能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方法,既避免了不同的人之间的快乐比较,又能保证快乐总量的增加,最后趋于极大化。这个办法就是每个人努力增加自己的快乐,同时不要减少别人的快乐。此时全社会的快乐肯定是有所增加的。如果在自己得到快乐的同时又增加了别人的快乐,那么全社会的快乐就能够更快地增加。借用经济学的语言,这就是快乐的帕雷托改进:没有任何人受损的情况下至少有一个人的快乐增加,全社会的快乐总量一定是增加的。不断地进行这种帕雷托改进,全社会的快乐总量就能不断增加,最后使快乐总量极大化。经济改革成功的经验也是用这种方法。 

  需要稍微说明一点,什么是个人快乐的增加。我的意思是:快乐的增减不光是当前的观感,而且包括未来的快乐。它应该考虑到人生一世所得到的快乐总量。它不仅仅是某时某刻的享受,而是一生一世的快乐总量。快乐不仅仅是物质的享受,更包括精神的享受,包括主观的满足感。它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只顾现在,不顾将来。而是既顾现在,更顾将来。人们要追求健康长寿,因为长寿的人活得更长,当然得到的快乐可能更多。要远离有害的环境和物质,这些事物会减少你的快乐。 

  个人追求快乐,对大多数人而言似乎不是问题,人都会追求快乐。但是也不尽然。确实有些人不懂得享受快乐。比如跟别人生气,这就是减少自己的快乐而于事无补。更不必说许多人只图一时享受作出后悔的事来。结果是自己一生的快乐总量的损失。寻求快乐是一门大学问,可是我们这个社会从来不讲怎样得到快乐,只是叫人怎样多赚钱,似乎钱就等于快乐。从小学教写字算数,到大学教一门专业,都是围绕着赚钱。可是钱确实不等于快乐,而最重要怎样快乐的事从来没有人教过。老师本人就不知道怎样得到快乐,恐怕连想都没想过。 

  人生一世顺利不顺利,快乐不快乐,往往不仅仅取决于自己,更多地也取决于环境,或者说取决于别人。如果别人处处跟你捣乱,你就过得很不顺利。别人希望日子过得快乐一点,大家就应该帮助他实现这个理想。所谓“君子成人之美”,这是孔夫子留下的格言。如果大家都懂得帮助别人快乐,我们就有了一个创造快乐的环境,大家都比较容易实现快乐总量极大化的目标。所以得到更多快乐的方法,从全社会来看是帮助别人快乐。帮助别人快乐既是为了别人,其实也是为了自己。这一点儿也不矛盾。 

  ……

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与思考:当前社会问题随笔
作 者: 茅于轼 著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 价:¥29.80 
 
推荐:

  献给为和谐社会奉献的人们,一个思考的人,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愿意为人民代言的人,关于当前社会问题的随笔。不肯说假话的经济学家,弥足珍贵的茅于轼作为中国当前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茅于轼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是当今中国最值得尊敬的知识分子之一。他做的工作,他的存在状态,是在给今天的中国示范一种真实的生活。他不是斗士,他只是个不肯说假话的经济学家。 不肯说假话的经济学家,弥足珍贵的茅于轼:一个思考的人、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愿意为人民代言的人,关于当前社会问题的随笔。本书是他献给为和谐社会奉献的人们。

内容简介:

  读书让精神丰厚,让心灵充盈,让思想纵横捭阖。不囿于一门学术,穿越壁垒,拓展视野,终成大家。本书是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茅于轼的著作,主要内容包括也谈人生的意义、什么是和谐的基础、认清中国自己的位置、金融垄断和非法集资、建设新农村的前后左右、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 

目录:

也谈人生的意义
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
什么是和谐的基础?
如何实现和谐社会:使全社会快乐总量极大化
创造快乐是最伟大的事业
财富只不过是得到快乐的渠道之一
经济二元化结构是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
从财富创造和财富分配看中国
认清中国自己的位置
巧言令色鲜矣仁
从旅游看人生
马来西亚记行有感
经济高速增长中的休闲业
全面提高职业经理人的素质
政府该花多少钱为人民服务?
扶贫款该由谁来花?
寻税务和谐之路
税务改革的新举措
我们每个人交了多少税?
什么是以人为本?
为什么企业有社会责任?
经济高速增长下的争论
我国房地产市场扭曲的宏观原因
比较房价与车价的变化得到的启示
关于经济适用房诸问题的回复
粮食危机和住房价格
中国中产阶级的兴起对世界资源的影响
资源定价之我见
靠随手关灯实现不了节能目标
对电价调整的几点想法
煤电价格应该如何联动?
“产能过剩”分析中的逻辑问题
铁路春运不涨价的社会成本
谈谈土地的价格
世界石油市场中的安全和效率
中国真有这么多的危机吗?
用科学态度对待气候变暖
找零钱何以成为问题?
重新认识高利贷
兴办小额贷款的几点经验
推广民办小额贷款,活跃农村金融
金融要服务于农民的最迫切需要
为什么小额贷款必须是高利率的?
谈小额贷款的质量
建设新农村的前后左右
农村低保的划时代意义
关于有效位
社会变化的同步性
保护知识产权的不平等性
社会科学中的牛顿定律
金融垄断和非法集资
收入分配问题的再审视
社保基金问题的实质
制度是选择的约束或环境
就业为什么难:市场失效和政府失效并存
大学扩招七年后的反思
经济人权指标的研究
经济自由主义背后的不自由
家政服务是创造快乐的事业
家政业追求什么?
给参加福特项目同学们的信
市场需要道德的支持
道德的公共视角
道德能值多少钱?
道德比法律更重要吗?
功利主义就不道德吗?
忆峥嵘改革岁月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