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赖德胜: 兼顾就业促进和收入平等的经济增长

  主讲人:赖德胜,社科院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学术兴趣为劳动经济学和教育经济学。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出版社社长,现兼任北京市劳动保障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五四”奖章等,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和北京市新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研究”(07&ZD044)首席专家,出版专著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我首先将中国划分成三个30年:1949—1978年以阶级斗争为纲、计划经济、维权主义为特征;1978—2008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市场经济、自由主义为特征;下个30年还充满未知。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巨大成就: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折合成美元,中国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280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德国的99.5%,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中国 GDP占世界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 1.8% 上升到了2007年的 6.0%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倍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增加到2007年的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07年的4140元;贫困人口数字从2.5亿降到2148万,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现在国家财政收入5万多亿,可办很多公共事业,经济危机来了之后,国家有能力调控;外汇储备今年达2万多亿,因此,中国政府在这次次贷危机中发挥很大作用。这30年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我今天要讲的是这30年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我们还面临着挑战。

  第一个是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中国进一步稳定发展的巨大障碍。如何衡量呢,要看基尼指数。中国的从1978年的0.3上升到了2007年的0.48,在全世界看来都是大的。经济增长是得实惠了,但这个实惠不均匀。如果这个问题不改变会引起一系列问题,今天很多问题的产生就源于收入差距扩大。当然,这个差距扩大有一部分是我们所追求的,平均主义没效率,是我们要打破的,但这个差距要有一定界限,否则可能有危险。

  第二个是劳动收入占 GDP的比重不断下降,而劳动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上升是规律性趋势。1980-1984年美国劳动收入占GDP的74.3%,原因是劳动者素质提高,能力资本的回报增加。我们劳动力是种资源,不是目的,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劳动收入下降是个大问题。

  第三个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下降。经济增长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出口。我国投资的贡献率从1978年的不到30%到2006年的41%多,40%的贡献是投资拉动。消费从1978年70%到现在不到40%,这其间也有很大变化,最高是50%,最低是30%。出口从早期的负到现在的40%。我们经济增长靠什么?美国经济增长贡献70%来自消费,中国现在靠投资。中国政府现在那4万亿投资是搞建设,也不是消费。消费率为什么这么低,跟我们前面讲劳动收入降低、社会保障不完善、教育收费是有关的。

  第四个是就业压力仍然很大。首先,1978-2007年农村住户户籍劳动力中离开本乡镇外出从业劳动力1.3亿人,占农村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达到27.5% 。根据多数人认同的估计,现在农村仍有1.5-2亿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其次,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我是从1999年就开始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在国内是很早的。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 80年代初期,知青返城,搞股份制的最初目的是解决就业问题。85年以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90年代中后期下岗再就业,现在是大学生就业率不到75%。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大学生就业问题当作重要问题。大学生就业率不到75%,这个四分之一是什么概念?2008年有599万大学生毕业,明年610万,职业学校每年毕业1000万,而每年新增1200就业岗位。(指着11月20日,江苏省暨南京市2009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公益供需洽谈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图片)这是昨天江苏省暨南京市2009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公益供需洽谈会现场的情景,你们看,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多大。这次金融危机受较大冲击的两大群体就是农民工和大学生。再次,也是我们正在研究的问题,残疾人就业问题,我国残疾人8千多万,相当于总人口的6.3%,现在残疾人就业率不到非残疾人的五分之三。我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有社工学院,为残疾人服务也是我们的工作。

  我们有很大成绩,但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我们的下一步就是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否则就是经济有增长没发展。所谓有增长没发展,就是一是结构转变不明显,二是成果没共享。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要靠经济的共享型增长,或叫包容性,这是近一两年经济学家开始倡导的经济增长方式。现有的定义强调了结果均等的重要性,即强调收入分配平等的重要性。而对中国来说,过程也非常重要。共享型增长就是指兼及就业促进与收入平等的经济增长。第一,经济增长对中国来说仍然十分重要,维持较高速增长既必要也可能。我们仍然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主要任务。经济增长要保“8”,保持国民经济8%的增长。为什么要保“8”,据测算,中国增长5%相当于美国经济零增长。第二,经济建设中要把就业放在高度重要的位置。我们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我以为它包括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源的使用。我以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包括两个环节,没有高水平的劳动力我们的就业质量差,而有高水平的劳动力没就业就要出问题。就业含义包括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就业质量,即体面就业。第三,增长要提高劳动者收入,促进收入平等,这有利于扩大消费, 有利于经济安全, 有利于人力资本投资, 有利于收入分配平等。亚当·斯密指出,经济增长靠增加投入和分工,分工产生效率,而分工的重要背景市场半径,市场半径越大分工越细,效率越高,而市场半径要靠人口。因此,人口数量既是负担也是机会,要扩大消费,扩大内需。一定要提高劳动者收入,通过这个良性循环:经济增长—就业扩大—劳动收入提高—消费扩大—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的良好增长。

  那么,对分享型经济增长的实现,我有四点建议。

  第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觉得,还要加上一点,由主要依赖大企业带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向大中小企业并重转变,因为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的主要途径。发达国家每的企业数在50个左右,发展中国家在20-30个,而中国还不到10个。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而我们中国创业环境、体制、机制都不足,要想办法创造条件促进创业。因此,我一直强调中小企业对带动就业的巨大作用。而中小企业实际上就是创业,所以,我们要培养创业精神。中国创业不理想,是有很多问题,其中一个大的问题在教育。大家的创业精神没有被激发出来,原因是到大学才讲创业,太晚了。我的建议是中小学就应开设有关创业与商业课程。美国、英国小学就有business education。

  第二,要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我认为要得到长期回报,就要投资以人。经济学既讲投资又讲回报,这就是人力资源的概念。

  首先,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国家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总理亲自盯的事情,未来教育发展要靠这个《纲要》。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百分比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我国自1993年提出要在上世纪末财政性教育经费要占到GDP的4%,但最近十几年来,最高为2003年的3.28%,最低为1996年的2.44%, 2006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01%。

  其次,要提高教育质量。高校扩招要考虑数量扩大与质量提升。相关人士认为,高校扩招速度如此之快是存在问题的。我觉得问题主要是新办高校或地方院校,师资很难有保证。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是大学的质量下降了。质量的重要方面在创新。

  再次,要优化教育结构,教育要与市场需求相匹配。中国是二元经济社会,分割型劳动力市场,生源来自全国各地而就业却集中在发达地区。一方面,师资不足,另一方面,局部城市存在过度教育问题,如有博士教小学的现象。

  四是要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认为,教育的公平包括两方面,一是优质教学资源的分配,公共教育资源在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群体间配置要公平;二是贫困家庭子女考上大学之后的费用支出成了很大问题。这里要强调两个群体,一个是留守儿童,一个是流动人口。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相当严重,教育不只是上学的问题,还有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常年见不到父母,缺少关爱的教育是有问题的。流动人口的问题,可能是未来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因为来自农村的子女在城市长大,看电视、看报纸,受城市环境的影响,但教育、就业的机会没有,是社会不稳定因素。

  最后,要加强培训。这次广东沿海农民工被迫返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技能,不能转换工作岗位,做十年也只会一种工作。而受教育程度提高以后,将来你做的工作不一定是你所学的,具备素质后转行很容易。因此我建议现在是搞培训的好时机。中国投资4万亿,我呼吁一定要切一块蛋糕给教育,搞培训。

  第三,要依法保障劳动者权益。我们的单位人均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周边国家,《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实施不会影响整个产业格局的发展反而会促使不少企业转型,并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四,要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市场一体化。地方经济的分权与政府间竞争是中国近30年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与许成钢《政治集权下的地方经济分权与中国改革》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地方间活跃竞争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我们不要因为目前的金融危机就否定市场经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推行强调市场与自由的市场经济,但是,在1997年经济危机后,国家加强了对市场的管理,地方经济分权政治集权越来越严重,市场化严重倒退,中国不但没有和国际接轨,内部反而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子市场,从而使得中国的市场经济半径很小。比如发行教材,各省优先发行本省图书,本来人口优势就应该具备市场优势,但现在市场分割就使得这一优势发挥不出来。打破垄断和壁垒,促进流动和竞争,建设一个一体化的市场,是中国经济未来能够持续增长的条件。市场并不是有些人所认为的追求财富,它的本质是发挥微观主体的自由选择权,只有发挥每个个体的能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才能激发劳动者的潜能,促进共享性增长。市场的扩大,选择的增加,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等,本身就是共享型增长的内容和体现。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