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思想共享难卖钱(创作闲话,之五)

    天才米尔一八四八年提出的灯塔例子,触发了百多年不断的不大不小的辩论,没有谁分析得对,是辩论到今天还是余波未了的原因。六十年前森穆逊称灯塔的服务为public good,误导,后者中译「公用品」,不对,再误导。我改译为「共用品」,那才对。


  一个公厕任何人都可以用,说是公用是对的,但不可以共享,因为甲用时乙不能用。一个public beach译作「公众海滩」或「公共海滩」,都对,但严格来说不能共享:我躺在滩上,你不能躺在我身上;你的孩子在滩上游戏,干扰着我。米尔的灯塔,是无数船只可以一起用,在黑夜中避开礁石,互不干扰。这才是共用品的特征。灯塔的建造者收费会有困难吗?传统之见是灯塔要由政府建造,免费给船只使用,因为私营收费有困难。高斯曾经追查英国的灯塔史实,发觉不少灯塔由私人建造,收费的,最后由政府收购,拥有灯塔的私人业主赚到不少钱。关键所在,是当时英国的私营灯塔是通过港口的船务部收费,近于由「政府」强迫收费了。
 

  共用品的特征是无数人可以一起用,英语称concurrent usage,互不干扰。一个电台节目是好例子:各人在自家收看或收听,互不干扰。靠有线操作可以收费,但无线则要靠广告收入,除非政府插手协助。莫扎特的音乐也是共用品。当年莫氏要靠富人订购乐曲,或学子购买曲谱,或在可以关上大门的乐厅内演奏。如果莫氏今天仍在,每次电台播出他的音乐可以收钱,他富可敌国,但学子们在家中弹奏他的乐曲,怎样收费呢?


  思想也是共用品,收费更难。不是对社会没有贡献——对社会的贡献可能价值连城,但市场无价,是以为难。牛顿的三大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等,是人类的骄傲,但在市场出售这些思想恐怕不及一张画作。上述的三项伟大思想会永远传世,但一般算是了不起的思想创作,因为市场无价,没有顾客出钱收购珍藏,其传世机会比不上今天国内一个二等画师的作品!这是因为思想是共用品,油画可以独占,不是。
 

  卖不起钱的思想可能大有价值,盘古初开以来,守秘或保密是一种把思想成果带来市场收入的方法。我有个思想,原则上所有的人可以共享,但没有谁知道是什么。我成功地把这思想造出产品,市场有价,但外人见到这产品不容易知道制造的秘密,我的思想就会因为保密成功而赚到钱。如果外人见到产品可以猜出制造之法,守秘或保密是没有用场的。
 

  一四七一年,意大利首先推出发明专利的保护。这是今天吵得热闹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前身。这种保护可以给思想创作带来市场收益:虽然发明的本质是共用品,但有了发明专利的注册,不付钱不能用。是费用很高的专利维护,但因而发达者大有人在。费用之外有三个条件。其一是发明者要公开秘密;其二是要把发明成功地表达在可以观察到的实物上;其三是发明专利的保护有限期。

 

  我不要在这里多说曾经花了不少钱研究过的专利话题——读者会很容易天旋地转,但显而易见,大部分的思想创作是不能注册为发明专利的。经济学的创新思想,不能这样保护,可以共享,市场无价,没有谁会买下来收存珍惜,传世的机会于是渺茫。像高斯定律那样可以肯定历久传世的经济学思想,百年难得一见。
 

  别的学术我不敢多说,但西方经济学的思想知识历来是通过大学出售的。可以由学生交学费来购买,而近代则不少由政府付补贴。一般而言,大学的教授拿得薪酬,教书之外还要作研究,要搞思想创作。至于这创作能否导致加薪,是非常复杂的话题,这里不论。这些年的发展是鼓励增加文章数目,创出废物无数,我骂过了,这里也不论。
 

  这里要说的,是学术思想要传世的确困难。我有资历说一下,因为从来没有为加薪写文章:初出道就获终生雇用合约,在正规学报发表文章一年没有一篇,数量少。这样的行为起于当年在西雅图华大时,系主任与院长一致促我不要多发表,要集中火力博大文,不用担心加薪云云。华大之前在芝大,系主任与院长也这样说。这样的学术生涯不容易遇上。
 

  博大文,谈何容易哉?不论两次中计,选择了过于困难的话题,所得甚少。另一方面,自己认为是称意之作,我无从猜测传世的机会如何。再另一方面,有些自己认为不怎么样的文章,过了二三十年才开始有人提及。
 

  文章是否传世的准则是相当明确的。发表后若干年还有人提及,就是传世了若干年。十年后偶尔被提及一两次可能作不得准,但十年后每年有三几次是了不起的传世!那是指被他人引用的次数,七十年代初期起有好事之徒每年作出统计,发表。
 

  不少例外。一位朋友作某学报编辑,被提及的次数激增,后来下马,提及次数暴跌,因为投稿者要擦编辑的鞋。一些作者埋堆,互相引用论著,大家一起增加被引用的次数。一些教授多收博士生,或明或暗地希望博士生发表文章时提到老师。写毫无创见的纵览文章(survey article)被引用的次数特别多,因为很多作者懒得读原文,有理冇理只引用有关的纵览文章。以上一切,短暂传世有效,长远一点要靠真功夫。
 

  在经济学而言,一篇文章发表后十年每年有两次被引用,十分难得。二十年后每年还有两次,是大文。三十年后每年还有两次,是经典。五十年后还有,绝对是奇迹。我可能活不到佃农理论发表后五十年!
 

  是不公平的世界。拿出些有实物为凭的创作,只要市场有价,传世五十年易过借火。但思想不是实物,可以共享,没有购买者可以据为己有,市场于是无价,传世几年也不易。要靠他人引用或提及而传世,基本上是冻过水。如果你不是西洋血统,思想要在西方传世,难上加难,因为某些原因,非西洋血统的在西洋发表文章不容易被提及。不是过于敏感,而是有胆打赌:我的中语文章在中国传世的机会,要远比我今天的不少人认为是经典的英语文章在西方传世的机会为高。我也敢打赌:论到传世机会,我的文章比不上我的书法作品。后者没有什么了不起,但不是共用品,可以独占,市场于是有价,虽不足道,但得者会保存下来。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