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穷大脑和富策略

对于这篇文章的读者来说,极端贫穷的记忆不是没有,也可能正在模糊。经济增长把凶险逼仄的日子带走了,留给我们宽裕的生活。然而贫穷并没有远去,和过去一样,它躲在我们看不到或者经常是不愿意看的地方。

数字是这样的:全世界每天生活费用在 0.99 美元之下的人口有足足十亿人。0.99 美元能买什么东西呢?iPhone 中常见的游戏经常标价 0.99 美元。1997年到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据调查,几个危机严重的国家,赤贫人口的生活水平下降不大。原因也很简单:这些人生活在“永恒的经济危机”之中。

看看他们的生活我们就会发现,“宽裕”这个字眼意味着什么。我们也会疑惑,过去几十年里,全世界投入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力解决贫困问题,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生活得如此悲惨?答案之一是所谓“贫困陷阱”——当人们陷于贫困时,常常会发现从中脱身非常困难。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个陷阱表现为目前收入与未来收入的比较。当目前收入低于某一阈值时,未来的收入可能更低。没有良好的助力,穷人通常很难走出这一陷阱。

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经济学家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针对大家关注的贫穷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讨论。他们将穷人比喻成赤脚对冲基金经理,因为和这些经理一样,穷人生活在巨大的风险之中。然而又和这些经理不一样,基金经理如果失败,并不需要自己承担一切风险,穷人就不行了。

每一年,都有巨额的资金和大量的人力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直以来,对于穷人本来懒惰、缺乏长远目标的指责也不绝于耳。或者,很多经济学家希望用更市场的方式解决贫穷问题。然而两位学者还是通过更细密的数据,展现了问题的复杂性。

例如穷人很少购买保险,很少储蓄,但是经常需要借高利贷进行日常经营。保险的问题常来自具体的生活情景。例如在作者举出的例子中,复杂的保险赔偿法律不仅让很多投保者搞不清楚,也经常因为某些条款拒绝赔付。对于教育医疗水平都很差的穷人投保者,一次这样的案例会伤害大量投保者的信心。而储蓄则是另一个大问题。很多穷人平时存下的钱会因为各种原因“留不住”。经济学家发现,穷人并非坐等机会。很多社区发展出了储户联合的方式,大家一起储蓄一个共同账户。有些组织也在帮助农民,例如提前把一部分钱变成化肥存储起来。

研究者认为,我们的大脑尽管在理性上能够意识到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问题,但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处理长期目标是非常困难的。很多穷人在接受调查时都表示,如果想省钱,他们会不去购买香烟、酒、零食等东西,也都知道存钱的重要性。但是在生活中,大家的选择并不理性。缺乏上升空间和生活目标,常常让人很难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反正一点小小的变故就能让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而生活压力让人们更需要一点便宜的调剂。正如作者引用乔治•奥威尔的话,失业的时候,加糖茶和人造黄油白面包不是最有营养的食物,却能让我们感觉好一点。

这些学者和社会工作者并不打算直接回答贫穷陷阱真的存在么,或者现如今的扶贫手段是否有效。书中举了不少例子,很多人通过类似实验的方式,在不同的村庄、市镇投放不同的策略。免费发放的蚊帐和低价蚊帐,用于鼓励入学的不同政策⋯⋯不同的测试揭示了很多贫困人口的困境和决策特点。举例来说,少女怀孕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更别说在那些艾滋病流行的贫困地区了。在这些地方,女孩常因为怀孕而辍学,而对于很多女孩来说,提早结婚也许是个不错的出路。在肯尼亚,少女怀孕问题很严重,受到宗教团体、民间力量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影响,官方鼓励的教育是所谓禁欲(Abstain)、忠贞(Be Faithful)、避孕(Condom)或者死亡(Die)教育,简称ABCD教育。这种教育效果并不理想,12到14岁的少女五年后怀孕率为30%。

研究者开展了三项研究。第一项是在部分学校中安排老师的性教育培训。结果发现,防艾滋病教育的时间增加了,但是问题并没有什么变化。第二项则是告诉学生一些过去不讲的话题:年长的男人比同龄人更容易让你感染艾滋病。结果一年后怀孕率相比没有这一知识的学校,从5.5%下降到了3.7%。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寻找年长男性伴侣而怀孕的比例大幅下降了。而第三项研究更简单:发放免费校服。结果发现,提供校服的学校能够降低怀孕率3个百分点,但对于那些开展了性教育的学校,校服的作用就不大了。

研究者认为,造成这个结果的缘故是:这些女孩知道不受保护的性行为可能怀孕,但是找一个年长男性如果能够结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校服让学生留在了学校里,避免了不少接触成年人而怀孕的机会。但是性教育反对婚前性行为而鼓励结婚,让女孩关心找个丈夫的问题。同龄孩子是不可能负担家庭的,只有校外的成年人有这个能力,因此,这种教育很可能抵消了校服起到的作用。这个例子中,研究者就通过更切实的行动,来考察了针对一个具体问题,什么样的策略更为有效。

经济学家和社会工作者试图通过更实证、更积极的手段干预贫穷问题。然而心理学家又要说,贫穷带来的问题不仅是一条收入曲线,还能影响我们的认知。

就在2013年8月的《科学》杂志上,阿南迪•曼尼等学者发表了一项《贫穷损害了认知》的论文。

我们都知道,贫穷意味着更多的健康问题、更少的教育,也可能带来更多高利贷等经济风险。然而,研究者想通过另一个办法,探究贫穷和基本的心理能力之间的关系。于是,他们设计了两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在新泽西的一家购物中心中选取了购物者,研究者通过这些人的收入和住房条件,再参考美国人的收入和住房数据,把他们分成了“穷”和“富”两个组别。之后,要求他们设想四种状况的一种,例如:“你的车坏了,需要花上一笔多少多少的钱修理,你可以付全款、贷款或者试试忍一下,你该怎么做决定呢?”

情况分为两种:花很多钱(如1500美金)的困难条件,和花不多的钱(如150美金)的简单条件。

研究者认为,依靠想象,经济不甚宽裕的人处理这些问题的机制会被唤醒。

结果确实如此。在设想了自己如何处理后,研究者让被试者进行了瑞文填图测试和空间控制测试。前者通过图形测试逻辑推理,后者则测试反应、控制和判断。这两个测试都不需要语言文字的参与,因此也排除了被试者受教育水平差异所带来的影响。结果,当面对的是花一点钱解决问题的简单条件时,不管是“穷”还是“富”,大家在推理和判断方面,富人只有微弱的优势。而当面对花一大笔钱的问题时,“穷”组的被试者在做两项测试时,成绩都大大下降了。研究者通过改变实验奖励的金额等方式重复了实验,结果都很相近。当“穷”组被试者处理了花钱很多的设想后,认知测验成绩都更差了。

研究者也觉得,仅仅靠这么一项实验,还是不能模拟穷人在现实世界遇到的压力。于是,他们设计了一项实验,这一次的被试者是印度的甘蔗农民。他们选取了泰米尔纳德邦的54个村落,一共四百多名农民,进行了认知能力测试。甘蔗农民的生活是非常辛苦的,在收获前,他们会面临更多的经济压力。选择这个地区研究的好处明显:因为甘蔗一年多熟,大家种植和收获的时间并不同步,研究者很容易同时找到收获前和收获后的农民。

实际的田野调查也发现,农民在收获前确实遇到更多压力,例如更多贷款,调查中也回答有更多的支出的压力。

而研究者测试了瑞文填图和斯特鲁普效应测试(Stroop Effect,一种测试用户反应和控制能力的测试),结果显著发现,收获前的农民比那些收获后的农民更差。这一结果和之前在美国超市中的测试结论是相近的。

看来,贫穷不仅意味着金钱的短缺,还意味着认知资源的短缺。研究者比较了这种缺失的效果。他们说,成绩的下降大约相当于智力下降了十三分,或者像是一整夜没有睡觉后的下降。“宽裕”二字这么来看,宝贵之处就不仅仅在钱上了。《贫穷的本质》中,两位学者对于穷人不能长远规划的问题感到无奈,也许心理学的研究能够解释部分原因:当我们饱受经济问题的折磨时,保持理性精明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看到我们在这一领域投入的智力和不停的尝试,我们也许可以和两位作者一样,对战胜贫穷问题表现出审慎的乐观。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