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改革时代中国的经济增长和通胀 JPE上一篇文章的评论

Redistribution in a Decentralized Economy: Growth and Inflation in China under Reform

Loren Brandt Xiaodong Zhu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0, vol. 108, no. 2

--------------------------------------------------------------------------------

作者: 似乎有知识  文章选自: 似乎有知识 | 论文评论员 http://econcaffey.spaces.live.com

这篇文章要解决的问题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两个现象:首先经济出现明显的周期,高增长和通胀后面是调整整顿以及随之而来的萧条;另外一个现象是国有企业吸收众多的投资和劳动力,但是其经济绩效却远远不如非国有企业。

如何解释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上述特征,作者的观点有三个因素起作用:经济分权,政府保护国有企业的许诺和政府的信用计划和控制。具体的机制是:在银行信贷分配分权化以后,地方银行往往有激励将资源投入到绩效更好的非国有行业。这样当然会促进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也带了整体经济的增长。但是却迫使要恪守承诺的政府不得不依靠发钞来满足国有企业的需要,进而带来通胀。其后突如其来的整顿往往是因为政府在分权条件下对银行控制力减弱的反应,为了进一步集权并上收管理权。

作者同时认为分权并不是造成通胀的原因,真正的推动力是通过上述机制:政府不断增加对低效的国有企业的资金转移导致了通胀压力。因此作者认为解决之道是政府收回保护国有企业的承诺并停止依靠发钞支持国有企业的行为。

那么对于这个问题其他学者怎么看呢?(原文中此部分在文章的后部,结论之前,现在移到此处易于比较。)大部分的研究将产出的波动归咎于投资的变化上。最这种观点,作者并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导致波动的是投资在国有和非国有部门间的波动。其他的学者没有注意到投资在部门之间的分配,他们注意的是投资在基础产业和其他产业、地方政府和中央部门之间的分配。其逻辑和作者这篇论文相似,地方政府没有投资基础产业(如原材料、能源和交通,中国的现实真的是这样么?)的激励,而这些产业的欠发展慢慢形成整个经济的瓶颈,因此迫使中央政府依靠发钞来发展这些产业,造成通胀。作者的回归结果并不支持这些结论(证据见表3 作者并没有给出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结果的不同,没有检验先前研究采用数据和方法的异同)。

第二部分:介绍改革后中国的制度环境,主要是三个特征,经济分权化(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政府对于国企支持的许诺和信贷计划和控制。作者提供数据说明改革以后流入国企的现金流是稳定增长的。信贷控制方面,每年央行会把信贷计划分配给各省银行。但是大部分年景,这些计划被银行当作指导性的计划(Indicative credit plan),事实上银行试图将这些资金投入到效率更高的非国有部分以获得较高的报酬。而所有这些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均很难监管和控制。为了控制这些计划外的信贷计划,中央政府采用更加严格指令性信贷计划(administrative credit plan)。不过从指导性信贷到指令性信贷,中央政府也面临着很大的固定成本。指令性信贷使得信贷安排变的低效。

第三部分 动态增长 转移和通胀。本部分将对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周期性循环提供解释。

A 许诺 软预算约束和生产率差距,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支持许诺使得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的预算约束软化,进而导致生产力的低效。

B 信贷安排和周期, 如果中央政府可以很有效率的控制银行对国企进行补贴,而不是简单的依靠发钞,其通胀率应该维持的正常水平。单纯依靠发钞会带来很多后果,比如恶性通胀,此举会迫使中央政府停止信贷安排,并采用指令性信贷计划,这样流入非国有部分的现金流减少,生产降低,同时通胀也被控制。但这些取得成效以后,政府又恢复指导性信贷计划,经济复苏,通胀增加。这就是个圈!(Thus the cycles)

第四部分 经验证据

为了证明以上的故事,作者需要证明一下三个关系:信贷安排的角色 在国有和非国有部分的信贷安排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政府需要依靠发钞支持国企的必要性 发钞和通胀的关系

年份:1981-92

A 信贷安排的角色 作者应该标明推动经济绩效和通胀的周期性循环的是政府在国有和非国有部分间的信贷安排。第一个回归表明对于非国有部分的资金支持导致国有部门的投资份额下降。表二回归1

B 投资安排 增长和发钞 作者还应该证明经济绩效应该和国有部分投资份额成反比(表二回归2a 和2b)。然后再证明国有部分的投资份额下降使得国有和非国有的绩效拉大,这样国有部分只有依靠政府 政府也只能依靠发钞。为了证明这个关系,作者用国有部分投资份额来解释发钞收入(GDP比率)表二回归3。

C 发钞和通胀 这个比较简单 表二回归4a和4b,作者提到中国的高通胀其实并不是由于高增长引起,而是因为中央银行为了支持国企而发钞造成。

结论:分权化和政府对于国企保护的许诺是中国改革两大特征,后者使得国企管理出现预算约束变软,而后者的作用是双刃剑(double-edgedSword),分权使得中央对银行控制降低,而分权也使得政府收入来源减少(比如价格控制、汇率控制和市场保护),因此不得不依赖发钞来兑现自己的诺言。不过,因靠发钞补贴国企终究是饮鸩止渴,当国企非国企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则补贴就会超过政府的能力,这个时刻,政府只有依靠行政性信贷计划来维持对国企的保护。虽然近期政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减少对于国企的补贴,但是作者质疑这些举措的长期性。

--------------------------------------------------------------------------------

简短评价,这是一篇发表在top journal上关于中国改革的文章,主要问题是解决中国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高增长和高通胀循环的现象。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和以前学者的研究之间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只是作者将注意力由产业门类或者中央地方角度转移到了国有和非国有部分上,并强调说这才是解释上述现象真正原因。

从文章可以看出,empirical evidence其实并不十分的重要,作者提供的empirical证据不管是从样本量还是回归技术(采用的是普通的OLS 变量也很少)上都有很多改进的地方。本文的证明的特色,存在很多因果关心,每个因果关系用一个方程式解决。但是所有这些并不影响文章的学术水平。总之这篇文章的解释很powerful 也耳目一新。

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21122&ID=401364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