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从计划到市场”的张军书房

  张军老师过一段要去英国、瑞典和日本作一系列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演讲,书房在这期间也就成为了他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史海沉浮、交锋往事都在他的读写中。

  张军的书房或许正是个中国经济转轨的不错观测点。张军从书架中找出一本早期买的《论社会主义经济》,是前一段刚刚逝世的计划经济理论大师蒋学模先生所著。张军笑言,他上大学时经济学界正值计划经济理论一统天下,他自然也服膺于蒋学模先生的观点。

  理论界的“改革开放”似乎总是走在现实世界之前。1985年,张军本科毕业,他的经济学思想也开始悄然转向,“我那时正迈出从‘计划’到‘市场’的第一步”,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一直到1992年才正式确立,80年代末正是两大思想阵营交锋之时。

  张军的书架上有一本科尔内的《短缺经济学》,颇有年头。1986年左右,中国经济学界掀起了一股东欧热,张军当时也阅读了大量这样的东欧经济学家著作。东欧热正代表了当时中国经济的春潮萌动,计划经济也得结合点市场调节。

  不仅仅是经济学著作,张军在80年代中后期的阅读在各个方面都走向“开放”。金观涛主编的《走向未来丛书》当时给张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他们这些处于思想界前沿的中青年学者来说,这套丛书无异于是时代赋予的身份认同。

  再往后,张军的市场经济思想体系日益成熟,他的书架在那时候也开始大量添置了西方经济学的原典著作,他自己的著作也逐步的占据了书架的一角。

  据说,张军阅读的物理等自然科学著作甚至要多于经济学,他的书架上随处可见吴建雄、苏步青和杨振宁等科学家的有关书籍,“老一辈学人的述学经历是我最爱看的书”,聊天中,他拿出了一本25年前阅读的费米夫人的《原子在我家中》。而费米是核物理大师,杨振宁在芝加哥投奔的导师。

  张军比较爱看张五常的书。最近,张五常因为在某次会议上说了句“中国目前的制度是历史上最好的制度”而广受非议,当时也在场的张军事后和我们说,这句话其实只要把“最好”改成“最妙”就没问题了。

  “张五常曾说他已三十年不看其他人的书”,在张军看来,这句话部分有道理,经济学是一个不停在前进的学科,“看书不是不好,但如果看书看多了反而可能阻碍了你的学术创新,那还不如学张五常”。经济学家更多地用论文而不是用著作交流思想。这是与人文学家的不同。这解释了为什么经济学家的藏书不如人文学家那么多。

十问Q&A

Q:您是否知道自己有多少册藏书?

A:没数过,我有三个书房,但经济学学者的书相对人文学科的人来说肯定要少一些。

Q:您记忆中自己买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A:这个我还真记得,蒋学模教授的《论社会主义经济》。

Q:您最近买的一本书是什么?

A:《李鹏经济日记》。

Q:您一般以哪种方式买书,逛书店还是网上购买?

A:常去书店。因为到了书店倍感放松。前几天还去过。

Q:您每个月大概花多少钱买书?

A:不定期的买一些书,没法具体算。更多的书是出版社赠送的,几乎每周都有。哈哈。

Q:您手上正在阅读的是什么书?

A:盖达尔写的回忆录《帝国的消亡》。

Q:您的读书习惯是:坐着读还是躺着读?

A:喜欢坐在沙发上读书。

Q:您平时阅读,网络和纸面阅读的比例是多少?

A:网络上阅读量很大,但经济学的论文喜欢看纸面的。

Q:您从图书馆或朋友那里借书吗?

A:学院里的外文资料室,去得比较多。

Q:您向朋友出借自己的藏书吗?

A:不常借书。也很少有人向我借书,自己的学生除外。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