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再谈市场的本性——让尽可能多的人尽可能感到尴尬

标签: 股票市场技术分析  第五浪或第五浪延伸  反正已经进入第五浪  可是不会崩溃  因为还有足够多的人没有完全失去理智 


请诸位一定先读我列出的五个关键词。今晨,我又想到了上周那位网友的预测——本周开始调整,幅度20%至30%。但似乎没有发生,日线图最明显。若仅读日线图,则这一轮上升可达4500点,才算是“第五浪”,这仅仅是正常的第五浪,若出现“痉挛性上升”,如美国股市2001年的情形,则可有“第五浪延伸”,这一延伸还需要五浪,那么,或许可以上升至5000点关口。下面的图很简单,但纯粹就是技术分析,所谓“纯粹”,就是在分析时绝不能联想着“私募热钱一万亿”、“外资数万亿”、“银行储蓄超过十三万亿”、“汇率”、“利率”、“企业盈利”等等诸如此类的基础分析数据。一切基础数据,对纯粹技术分析而言,都是“偶然”发生的,可以各国各地各时刻有极大差异,但图形的“模式”则是必然的,是各种方向上偶然发生的千万种力量的合力,是缘分的聚集并相互冲销的结果。

感谢两位“搜狐网友”,特别感谢“1111111”的补充,昨天写了“这里唯一的“空”信号,是交易量,太小,太淡。”错误,搜狐提供的数据完全错误。下图修正,交易量极大。

基金赎回量极大,几乎与股票走势呈相反趋势,说明大众短期行为开始压迫基金经理跟随散户——所谓“散户挟持基金”,这通常是发生大幅度调整的先兆——专家被非专家挟持意味着多数人将要失去理智。

 

[[image1]]

[[image2]]

[[image3]]

这就回到我们前几日讨论过的问题,市场的本性究竟是怎样的?如果华尔街名言正确,“the nature of market is to embarrass the most the most”(市场的本性是让尽可能多的人尽可能地感到尴尬),那么,它的本性就是让最大多数人丧失理智,转而相信自己的运气——完全盲目地,以各种命相学的方式,或以更荒唐的方式。从目前状况判断,基金经理们还没有丧失理智,不过,市场这样发展,必将迫使他们统统抛弃理智,因为赎回量已经超过了购买量,基金缩水,意味着经理们将失业,金钱的说服力超过任何理智。于是,经理们将拼力要在基金排名榜上挤入前十名,否则就失业。根据华尔街的经验,那时,仅仅在那时,市场才说:你们全都错了,尴尬吧。下面的是周线图和月线图,显得十分危险,分分钟可能调整到2400点,可能吗?我不知道,但许多人相信这一可能性,故而,它不太可能发生。“尴尬”这一语词,妙。因为你若不让别人知道你的预测,你可以非常准确地预测股票市场走势。可是如果你的准确预测在市场里迅速传播,那么市场的走势通常要让你感到尴尬。

[[image4]]

[[image5]]

 

月线图也明显表示出“价格迅速攀升”与“交易量下降”同时进行的模式,典型的“空”信号。如果价格攀升至4500点才开始调整,则初次调整将返回目前的3600点支撑线,其后或继续下降至2700点支撑线,或长期但缓慢攀升,超越6000点。容我再说一遍,这是纯粹的“技术分析”之一种,与任何基础数据无关。技术分析方法,常用的若干种,可组合运用至数百种图形,何以结论都一样呢?似乎很可疑。可是,如果你试验了数百种图形,你会发现你自己更可能“看假了”——即模式太多导致根本无模式可循。因此,许多人宁可遵循电脑程序自动交易,不使自己落入心理陷阱。

如果市场的本性是让最大多数人最大程度地丧失理智,如果我们可以论证这一本性的“合理性”——例如,金钱拜物教的“短视”效应,例如“只要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家将毫不犹豫地跃入深渊”,诸如此类的马克思式的论证。我们似乎缺乏一般均衡论证,因为一般均衡不能容纳丧失理智的行为。不论如何,如果这样的市场本性是合理的,那么,市场制度的成功,也就意味着最大多数人将变成“傻瓜”。或者,反过来看,某一社会长期未能确立市场经济模式,就意味着那里的人口平均而言太聪明了。

最后,还需要补充一句:市场按其本性,当然也可以让我这样的旁观者的预测,陷入“尴尬”。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