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人民币升值是解决全球失衡的关键

  全球失衡的必要调整正在进行中。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从11%的峰值降至2009年的6%左右,同时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也远低于6%的峰值水平。人们正在调低对中国未来盈余的预期。然而,下一个失衡的轮廓正变得清晰起来,而中国的汇率是其中的核心因素。

  基本上,流向新兴经济体的资本浪潮面对的只是部分灵活的货币。许多因素造成了这股资本流动潮——这些因素大幅提高了新兴市场相对于发达经济体的资本回报率。

  最重要的因素是新兴经济体的截然不同的表现,尤其是正在恢复生机的亚洲国家,而发达经济体(主要是欧洲国家)增长乏力。其结果是,这些资本流动的规模可能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

  由于这些经济体处于周期性复苏的不同阶段,它们的货币政策姿态也有所不同。由于通胀仍静止不动,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当局可能只会逐渐退出政策支持。新兴经济体(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当局则已经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以抗击初露苗头的通胀压力,或者随着经济恢复增长,正退出早先的宽松货币政策。因此出现了有利于新兴经济体的巨大利差,这进一步推动资本从发达经济体流向新兴经济体。希腊问题及其后来在欧洲的扩散,可能只会加剧资本向新兴经济体的流动。

  新兴经济体作出了什么回应?主要是通过大规模积累外汇储备,步伐与危机前的时期类似。问题不在于新兴经济体不允许汇率升值以应对资本流动;而是汇率升值的灵活性一直有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政策选择加剧了失衡状况。汇率越不灵活,对资本流动的吸引力就越大,因为政策本身制造了这种单向押注。

  如何解决这种失衡?一些资本流动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可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兴经济体必须高度警惕,阻止商品和资产价格过热。这里有理由感到乐观。特别是在亚洲——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及最近金融危机的教训铭刻于各国的集体DNA。上世纪90年代的危机让它们知道不该做什么,而此次金融危机证实了在中间这几年保持审慎是正确的。

  但是,无论是从宏观审慎的理由出发,还是为了避免因汇率升值而导致竞争力下降,新兴经济体都会希望减缓资本的流入。他们应该怎么办?唯一两个真正的选择是资本控制和货币升值。但日益明显的是,目前局面充满了以邻为壑政策的可能性。例如,如果一些国家限制资本流动,资本就有可能流向其它国家,从而增加这些国家的压力。随着全球各国的外汇储备增长,竞争性不升值政策——鉴于他们的主要贸易竞争对手中国实施固定汇率政策,许多新兴经济体表现出这种偏好——带来了全球经济过热和过度流动性的巨大系统性损失。

  政策方面的教训是明显的:新兴经济体需要协同管理资本流动和汇率。促进这种协同的关键是中国的汇率政策。中国已经暗示人民币汇率将更加灵活,这令人欢迎。但其渐进主义政策可能受到事件的影响。鉴于资本流动的规模,如果中国实施的举措力度不大,其它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也可能不会实施大的举措。鉴于人民币最终升值幅度的预期,人们基本上将会继续单向押注,这不会对资本流动产生多少削弱效应。

  纠正新的失衡将需要中国实施更加雄心勃勃的举措。在中国采取行动后,其它新兴经济体随后可能允许本国货币汇率更加灵活。事实上的政策协作是可能的,而中国迅速而大幅度地采取行动可能有助于这一切的发生。

  本文作者为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和全球发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高级研究员

  译者/何黎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