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杰弗里•萨克斯:如何化解全球粮食危机?

  日益飙升的大宗商品价格正再度困扰着全球经济。全球复苏经历了价格大幅上涨。许多大宗商品价格接近或超过2008年的峰值水平。玉米价格达到惊人的每吨290美元,油价再度突破每桶100美元关口。目前,不断飙升的食品和能源价格,正对发展中国家构成经济、政治乃至社会风险。

  20国集团(G20)财长们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齐聚巴黎,在食品匮乏的非洲、中东及其它国家的饥饿和证据不稳局面恶化的背景下,探讨食品危机问题。法国总统尼古拉斯•萨科奇(Nicolas Sarkozy)已将食品安全列为法国作为G20主席国的最高目标之一,但G20尚未通过令人信服的行动路线。

  全球食品供应正因经济增长提速而吃紧。中国目前的经济规模是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20倍左右;印度的经济规模大约是1991年改革开始时的4倍。全球的资源需求正迅速飙升,如果不转而采取可持续的技术、并采取果断措施稳定住人口,将很快出面供不应求的局面。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令形势雪上加霜:今年夏季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热浪,将大幅削减粮食产量,同时,中国北方地区今年可能面临大规模的干旱,这可能严重加剧全球粮食短缺状况。

  要应对这些问题,首先、也是最为容易的措施,是结束美联储(Fed)的定量宽松政策。这看上去可能关系不大,但美联储正给大宗商品热潮火上浇油,没有理会大宗商品和资产价格信号,并可能引发又一个荣衰周期。

  更为根本的是,G20必须推动粮食产量的增加,特别是在食品短缺的贫困地区。非洲应排在头一位。非洲大陆的很多国家都处于极度饥饿的边缘,但它们也有义务大幅提高粮食产量。非洲热带地区每公顷1.1吨的产量,尚不足亚洲或拉美地区的三分之一。这种“产量缺口”的一部分,由大约2500万吨谷类进口来弥补。可叹的是,剩下的缺口则表现为长期饥饿。

  多年来,领先农学家们一直认为,非洲热带国家的粮食产量可以大幅增加;足以解决粮食安全和进口依赖的问题。实现谷物产量翻番的农学路径也十分清晰:政府对小农户的适度帮助,将提供经过改良的种子、化肥和小规模水资源管理。农民的粮食产量可能会翻上两倍甚至3倍。非洲政府已制定了此类计划,并且在2009年的拉奎拉峰会上,得到了八国集团(G8)提供支持的承诺。

  其余真正的障碍是融资问题:贫困的小农户不具备获得市场贷款的资信。简单的政府项目,例如为农民提供补贴的优惠券,能够导致粮食产量的大幅提升。例如,马拉维就利用这种方法,迅速实现了全国粮食产量翻番。其它国家迫切希望实现同样的目标,并正请求得到八国集团承诺过的帮助。

  在会上,如果要兑现拉奎拉峰会的承诺,G20财长们还可以选择支持食品价格稳定和减贫。2009年,他们曾承诺在3年内出资220亿美元,包括在世界银行(World Bank)设立一只特别基金,名为全球农业和食品安全计划(Global Agriculture and Food Security Program),以管理其中大部分资金。该基金仅获得了微不足道的3.5亿美元资金。

  八国集团的承诺似乎可能成为泡影。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将难以通过思想极其狭隘、由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拨出相关款项。G20主席国法国已削减了本国的援助承诺。拉奎拉峰会的承办国意大利正陷于一场变幻莫测的政治危机。但希望仍然存在。特别是中国,有理由接过指挥棒。中国拥有近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巨额经常账户盈余,且增加粮食进口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同样,提高非洲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能力,对于中东地区也至关重要。因此,尽管承办此次G20峰会的是法国,但人们将把目光投向东方,期望找到勇敢的领袖。为了全球最贫困的人们,让我们期待人们的愿望能够实现吧。

  注:本文作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Earth Institute at Columbia University)所长。

  译者/梁艳裳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