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那些梯若尔告诉中国食品安全的

梯若尔的贡献在于,他给我们一整套工具箱。不仅如此,他还给了我们一份使用手册,说明在哪些市场中使用哪些工具。

201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Jean Tirole)以表彰他对经济学的杰出贡献。然而具体说到梯若尔的贡献,恐怕每个经济学家都有不同的解读。诺奖委员会秘书托尔斯滕·佩尔松评价:“梯若尔的贡献在于,他给我们一整套工具箱。不仅如此,他还给了我们一份使用手册,说明在哪些市场中使用哪些工具。” 也就是说,梯若尔的贡献不仅在于授人鱼,更在于授人以渔。他为经济学搭建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框架,而这套框架可以用于阐释和分析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途径。

具体问题还需具体分析。联系到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其中,食品安全已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热点问题。近几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见曝光,“三聚氰胺”、“地沟油"、"速生鸡"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严重动摇了我国消费者对国产食品的信心。国产食品市场的低迷,进一步打击了诚信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形成企业不诚信、消费者更加不信任的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下,社会各界纷纷献计献策。其中一个提议是重罚:只要抓住造假者,就狠狠地罚,直到罚得这些人倾家荡产,再也不敢造假为止。这种说法得到许多人的赞同,甚至一些经济学家也表示,食品安全问题更多的是法制问题,与经济学关联不大。

重罚的做法固然解恨,然而实际操作中效果却不理想。我国政府每年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和监督强度,不断增加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投入,食品安全事件却依然屡见不鲜。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并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面对这样的情形,重罚之外,是否存在其他机制可以激励企业生产高质量的食品,重建企业生产秩序,恢复消费者对国产食品的信心?梯若尔的研究可以对这些问题提供新的启示。

梯若尔的《产业组织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一书对企业的生产动机进行了详尽综述。他指出,商品在消费者眼里具有多重属性。其中一些是能够被消费者观察到的,被称为搜寻品(search good)属性,比如形状、色泽等;一些是消费购买以后才能被发现的,被称为经验品(experience good)属性,比如食品的味道和甜酸程度;而还有一些,则是购买一段时间后甚至永远都不能被消费者发现的。这最后一种属性被称为信任品(credence good)属性。消费者最为在乎的食品安全,例如水果中的农药残留、火锅中的用油、肉禽类产品的激素含量等,便是这种属性。生产者大多数时候能够知晓食品的安全性,而消费者却不清楚。这种消费者和食品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使得生产者有动机采用低成本的生产技术,提供假冒伪劣商品愚弄消费者,这种生产者的机会主义行为被称为“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另一方面,消费者预期到市场中假货泛滥,更不愿意去购买任何商品。这种被称为消费者的―逆向选择‖ (adverse selection) 行为将直接导致整个市场萎缩甚至崩溃。

因此,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所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建立一套机制,使生产者的行为和产品信息能够真实、有效地传达到消费者。为此,梯若尔在书中总结了一些市场的解决途径。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提供质保、打广告等手段向消费者传递高质量的积极信号。但他同时也指出,这些手段仅仅是质量的"信号",不能完全反映产品的真实信息。尤其对于食品安全这样的―信任品‖属性,这些手段往往无法使消费者信服。

还有一种途径是Klein-Leffler 以及Shapiro 提出的企业声誉机制(Klein and Leffler, 1981; Shapiro, 1983 )。消费者通过重复购买,逐渐建立起对企业的信任。企业声誉的提高能够为其带来长期的高额利润。然而一旦企业造假,消费者立即―用脚投票‖,不再向企业购买任何产品。此时,造假企业将面临长期高额利润的损失。只要这样的损失超过造假的获利,企业便没有动机造假。企业的声誉机制或可作为一种降低企业道德风险的有效手段。在一些国内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中,声誉机制也备受推崇(详见吴元元,2012)。然而,梯若尔指出,企业的个体声誉机制只有在商品是“经验品”的时候有效。对于“信任品”,如果消费者一直发现不了企业造假,企业便无动机建立自己的声誉。因此,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失灵,不能仅仅依靠市场的自身调节,更需要引入合适的政府规制。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