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一个经济学家的人生诘问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编辑过的最复杂的书稿:文体包括演讲录、访谈录、新闻稿、传记、杂文、散文、书信、评论、诗歌、古文、专业论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内容从人文气节到社会理想,从高校教育到学术腐败,从新闻事件到各方评判……纷繁复杂包罗万象。《最后的狂人:我就是邹恒甫》为读者引申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在读什么?一位著名经济学家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那些闹得学界满城风雨的江湖恩怨?另外一个版本的《丑陋的中国人》?

    筹划书稿时,恒甫老师就明确地对我说:“这是一本给年轻人看的书。”因为这本书洋洋洒洒30多万字,没有讲别的,只讲了一件事:什么样的人生是值得追求的。在一个传统社会价值体系已经坍塌、西方的社会价值体系又嫁接不上、新的社会价值体系尚未构建的时代,这正是年轻人最需要知道、最重大的问题。

    当有的教授教导学生“没有四千万不要来见我”,恒甫老师说,“生命是灰色的,但理论之树长青”,学生应立志致力于学术研究,他的学生再去投资银行他就自杀!

    当有的经济学家忙着“为钱正名”,争做富人的代言人,恒甫老师说,“经济学不可以回避价值判断和公正问题”,“我是中国农民的儿子,我愿做中华民族穷人的最忠实走狗!”

    当有的年轻人热衷于研究官场潜规则,恒甫老师说,“我们所有中国人应对给领导提包的行为说不!否则,我们在整体上是自己作践自己。”

    当学术界“钱权色学”四位一体化之风愈演愈烈,恒甫老师说,“如果我不站出来同邪恶的权力较量,谁会、谁敢站出来?”

    当假话空话套话在中国社会成为一种流行,恒甫老师说,“我是湖南人,我平时说话一直比较激动,因为我是在用我的生命说话。”……

    也许有人说,严格地讲,恒甫老师做不了年轻人的完美人格导师,因为他总是太高调、太偏执、不留情面。其实,对这些显而易见的道理,恒甫老师何尝知?只是,对于一个病痛缠身的社会,矫枉必须过正。

    鲁迅说:“比如你说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扇窗,大家一定不允许。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了,愿意来开窗了。”恒甫老师正是这个喊着要拆掉屋顶的人。于是在许多人眼中,他成了堂吉珂德似的人物。其实,恒甫老师本来是,应该是,也只能是一名纯粹的学者。他拍案而起,大声疾呼,只为力争在这个纷乱吵嚷的社会中,给学术留出一方净土,为读书人安放一张书桌。就是为了这小小的理想,他几乎用尽自己的全部能量,甚至不惜把自己从一个纯粹的学者,变成世人眼中的“斗士”。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是陈寅恪先生的名句,也是恒甫老师用在本书后记中作为全书的总结。陈先生的学术造诣与人格,是一代伟大学者的品质典范,也是恒甫老师推崇备至的人生追求,更是他希望年轻人拥有的人生理想。

    什么样的人生是值得追求的?这是我和同事李治华在反复改稿过程中挥之不去询问,也是我们希望你读完这本书后,留在心里的问题。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