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现代经济学的真理在哪里?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塞缪尔•布里坦 
 
我曾与即将卸任的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行长默文•金爵士(Sir Mervyn King)对坐,慨叹市面上经济学书籍之稀少,与有关商业领导力的书籍(这些书的作者应该都是通晓商业领导之道、但觉得实践起来太乏味的人)之泛滥形成鲜明对照。回想当年情景,仿佛是另一个时代。

我们当时未曾料到,这种情形将彻底改变。自银行业危机爆发以来,每周都有大量新书上市。如要把它们全部通读一遍,那么连吃饭和睡觉的时间都不会剩下,更别提干别的事情了。不难预料但又令人恼火的一点是,各出版商的宣传人员都视最新上市的书为独一无二,不仅无视其他同类书籍,也无视同一作者之前的作品。所以,如果一本书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一定有些机缘巧合的成分。

最有趣的一本书名字很简单,就叫《货币》(Money)。作者费利克斯•马丁(Felix Martin)驳斥了教科书上的那个观点:货币是为解决物物交换的不便而生。他认为,货币其实是应国王们的需要而生,后来才扩散至公众。货币最初的基础是信贷,但历史学家对币种多样化的关注使这个事实不为人知。在展望未来时,马丁希望看到一个“狭义货币”体系,银行必须拥有足以偿还所有存款的现金(或近似等价物)。每个人在小学时代都曾以为事实就是如此,直到后来的学习让他们认识到事实并非如此。

那些孜孜不倦、试图为我们目前的困境寻找真相的人,应当去读另一本题目相当平淡无奇的书——《重新发现古典经济学》(The Rediscovery of Classical Economics),作者是标准人寿(Standard Life)前经济顾问大卫•辛普森(David Simpson)。本书表面上旨在重振源自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所谓“古典传统”:不仅将它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区分开来,还将它与当今的主流——内行所说的“新古典”正统学说——划清界限。概括地说(在此不细述学术细节),本书指责这种正统学说以一种对经济增长的复杂描述,取代了相对价格理论(多少个面包能买一件套头衫),并且将一套毫不理性的“理性预期”理论强加给我们。

这本面向非学术读者的著作有趣之处在于,作者对正常经济增长的描述和对最近的这场大衰退(Great Recession)根源的解释。用一句话来说,大衰退的根源在于,货币机构在如今被称为“大缓和”(Great Moderation)的那个时代成功维持了居民消费价格的低通胀,这诱使这些当局相信经济已经实现稳定。

对此类维持低通胀的政策目标的一种流行批评是,这种目标并未促使经济实现实际增长。这也呼应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对主流经济政策的奚落——凯恩斯称,这种政策希望通过扼杀一切繁荣来避免遭遇衰退。上述看法是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中一段话所表达的意思,我曾在那段话下面划横线,并多次认为那段话说得很对,但现在我认为那段话错了。相反,辛普森教授将商业周期的根源归结为一轮轮不切实际的乐观情绪(贪婪使然),以及之后同样不切实际的悲观情绪(恐惧使然)。

近期这次危机的根源很可能在于,央行官员和经济学家都自满了。2004年,尚未出任美联储(Fed)主席的本•伯南克(Ben Bernanke)曾就“大缓和”发表演讲。身家亿万的投资人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更加洞悉形势,他曾将当时正在涌现的那些金融衍生品称为“金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没过多久,建立在逐层扩大的金字塔型信贷结构基础上的美国影子银行体系,规模便超过了传统信贷体系。

在英国,如今官居商务大臣的文森特•凯布尔(Vincent Cable)曾警告称,“英国经济的增长依靠消费者支出支撑,但处于历史高位的个人债务水平严重抑制了消费者支出。这些债务如果有抵押的话,都是以住房为抵押,但英国央行(BoE)称房价已远高于均衡水平”。但凯布尔一番苦心,换来的只是时任财政大臣、工党成员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对这位自由民主党人的漠视。

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威廉•怀特(William White)是当时少数几位正确认识了形势的全球监管官员之一。怀特不仅监督居民消费价格通胀,还监督资产价格,因此他能得出正确的看法并非偶然。

辛普森教授没有拿出什么“灵丹妙药”。他再次提出了创造一种基于一揽子大宗商品的国际通用货币的想法,但在不同商品的贸易权重迅速变化的今天,这种政策难以实现。一项更为传统的提议是,不应让金融机构发展到“大而不能倒”的地步。还有一种更为激进的想法是,撤销金融机构“有限责任”的特权。

辛普森的结论是,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由于知识有限,我们无法将希望完全寄托在一组目标上,不论是增长率、通胀目标,还是我青睐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如何将这条公认的道理与为某些官员提供确定目标的意愿相协调,仍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