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改变世界的三个经济学家

  将两个或多个人物并列作传,古已有之,司马迁《史记》开创列传体例,为历代正史所承续,成为中国史学的基本传统。普鲁塔克的《古希腊名人传》更是富有想象力的穿越比较。本书也是多人合传,但写法很是巧妙,别具特色,其基础是历史的真实与巧合,因此和以往经典史学传记仅有形似,其实有异。我倒是觉得,本书写法与西方奏鸣曲和交响乐的结构、体列异曲同工,高度一致。不同主题、动机,或平行发展,或交织对比,或冲突竞争,或变奏演进,或此消彼长,最后达到高潮或归于平静。 
   
  凯恩斯、拉斯基、哈耶克代表了三条截然不同的治国思想,他们的思想针锋相对,短兵相接,对思想阵地的拉锯争夺,绝非只是关联学界领袖的地位和名誉,而是关系到国家的走向与人民的命运。“我辈所学关天命”,对无聊文人而言,是无知的谵妄,对他们而言,却是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近一个世纪,历史不断在证明,凯恩斯、拉斯基、哈耶克所代表的思潮流派,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格局。 
   
  当然也影响到中国。世界找到了中国之后,中国就不可能外在于世界,长城与海禁只是企图阻挡思想洪流的竹篱笆。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对中国影响最早也最大的,莫过于拉斯基。当时英伦是思想与知识的中心,吸引着全世界的青年学子。拉斯基博学强识、雄辩滔滔,征服了年轻人的头脑。统计一下当年在英国,特别是在伦敦经济学院的中国留学生,以及他们回国后的影响与地位,即可了然。拉斯基的著作是出一本中国就翻译一本。早在1931年,中国就有研究其政治思想的专著出版。拉斯基尚不到40岁。当年中国知识界有此共识,即,理想的社会是:英国的宪政民主加苏联的计划经济。可见拉斯基对当年中国思想界的影响。而受其影响的资源委员会,颇类战后英国工党当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局。 
   
  1936年,凯恩斯推出葵花宝典一般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成为拯救西方资本主义的英雄,在当时的中国,只是经济学圈子的谈资,并无实际影响。但是1980年代开始,又有变化。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应该还记得,鼓励消费代替了传统的节俭美德,这就是凯恩斯的阴魂。GDP也是他的遗泽。他以通货为基本手段,加大政府开支,大造公共工程,以此作为强心针维持繁荣,不顾之后的恶果。凯恩斯有名言:长久看我们都是要死的。他是在提醒,这是一种没有明天的、自宫似的救赎。 
   
  1944年,哈耶克针对整个西方社会的风向写就《通往奴役之路》,震动英美与欧陆,多少知识分子走出思想的迷雾。但中国知识界毫无感应。1949年后,中国大陆更是与哈耶克绝缘。饱尝凯恩斯和拉斯基的恶果后,撒切尔和里根又把哈耶克请回舞台中央,此时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已经被边缘了四十年。中国大陆几乎同时也开启了市场经济的序幕,但这是自生自发的经验和基本良知的复苏,与哈耶克无关。即便是1990年代中后期,哈耶克著作大量译介,也是仅得其表,不得其神。当然台湾则是另一番景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既有胡适、殷海光、夏道平、周德伟诸公在理论上绍介推广,又有蒋硕杰、刘大中在经济政策上的鼎力实践,终结硕果。 
   
  凯恩斯、哈耶克、拉斯基的思想如此对立,要在别的国度,不是冰镐加身,就是龙战于野。可是他们居然和平共处、相安无事,而容纳他们的国家居然先后从他们对立的,看起来如此不兼容的治国思想中获益,而且获益匪浅,真是奇迹。 
     
     
     汪宇 
     2013年6月5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