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重燃中国梦想:中国经济公元1-2049年》自序

  经济学是理论,也是实践。秉承经济学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我作为经济工作者一成不变的追求。我长期坚持经济研究,特别是对中国经济的研究。我出国10年,在英国剑桥读书5年,博士论文是关于中国经济的;在美国工作5年,其中世界银行近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年。这10年中我走访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对世界各国经济生活有着较深刻且直观的了解。在回国后的4年中,我去了国内许多地方,见到了大量的新鲜事物,感到“老革命遇到新问题”。从那时起,我就产生了撰写这本书的念头,但苦于平时工作繁忙,一直没有动笔。最终促使我下定决心的是我与吴晓波的“亚布力之约”。

  2008年1月,我与晓波在黑龙江省亚布力相遇,畅叙几个小时,相见恨晚。晓波认为,2009年是共和国建立60周年,按照中国的传统,甲子为大,中国需要一本从经济角度回顾历史并展望未来的书。他了解我在经济方面做的一些研究后,就约我写作这样一本书。我当时担心,我的书学术性太强,不会有太多人喜欢。但晓波觉得,不要在乎这些,时代需要这个选题,这是一种历史责任。他讲述了他写《激荡三十年》的动因:2004年的一个下午,身在美国的吴晓波萌生了写一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企业史的念头。当时,有许多朋友劝他,不要写这样一本书,题目较枯燥。但吴晓波坚持要写,他觉得,中国需要一部企业史。4年后,他的《激荡三十年》出版,成为当年畅销书,至今他发起的“激荡风云”仍然让人们与那还未远行的激荡时代产生强烈共鸣。

  我受到晓波的鼓励,就一口答应下来。没想到,我后来对这样一个“亚布力之约”不是被动地信守承诺,而是在书稿的创作过程中“沉醉不知归路”,欲罢不能。

  这本书起源是为共和国甲子华诞而写的。我查阅了建国40周年和50周年时的经济文献,发现尚缺乏对经济历史大跨度的总结,这使我更加认同晓波的观点,也钦佩他在选题上的慧眼独具。尽管2008年有不少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好书,但我觉得很有必要站在全球经济发展的高度,从经济大历史、经济大未来的角度审视新中国建国60周年的整体经济历程,包括新中国第一个30年(1949~1979年)和第二个30年(1979~2009年)。顾名思义,经济大历史就是要回答“我们从哪里来”,而经济大未来就是要回答“我们要到哪里去”。这是两个孪生的哲学问题,仅回答任何一个问题都是不够的。

  随着写作的深入,我对时代整体结构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从1949年到2009年的60年,在中华5 000年文明史上,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可我越来越觉得,建国60周年的经济巨变,无论从纵向时代定位还是横向国际比较,都是一次“中国经济大变局”,也是“中国梦想”从熄灭到重新点燃的过程。从纵向看,这个60年是承继了千年来中国经济的辉煌,是逆转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百年经济的沉沦,是开辟了它之后的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60年基本上完成了5 000年来中国农业革命之后的又一次经济革命,即工业革命,改变了中国从公元1年到1948年以来人均GDP长期停滞的状态,创造了难以想象的社会财富,并且深远地影响了今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从横向看,这个60年对世界经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亚洲的范畴。纵观历史,唯一可与之在程度上相比的是19世纪美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继5 000年前第一次经济革命(农业革命)之后,再次点燃“中国梦想”的经济圣火,取得罕见的重新崛起,产生的全球性效应还在延续,并将深刻地改变人类未来的经济前途和命运。

  在这本书里,我试图描述的“中国经济大变局”这个伟大事物只是刚刚完成,“中国梦想”之火刚刚重新燃烧。依靠大量的客观数据作为根据,我可以暂时放下“距离产生公正”的历史学规律,对中国的第二次经济革命作出一个冷静、客观的总结。我们既是“中国经济大变局”的戏外观众,同时也是戏中人。错过在共和国甲子华诞之时总结过去60年,会留下时代的遗憾;错过在共和国甲子华诞之时憧憬未来40年,会缺少时代的浪漫。所以,我把一个经济工作者在“中国经济大变局”中的亲身经历和对未来产生影响的思考记录下来。正像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说的:“研究和论述这些问题的时机看来已经到来,今天我们所处的确切地位正好使我们能更好地观察和判断这个伟大事物。我们离大革命已相当远,使我们只轻微地感受那种令革命参与者目眩的激情;同时我们离大革命仍相当近,使我们能够深入到指引大革命的精神中去加以理解。过不多久,人们就很难做到这点了,因为伟大的革命一旦成功,便使产生革命的原因消失,革命由于本身的成功,反变得不可理解了。”

  本书的思路是大跨度地把经济时代划分开来。从公元1年到公元2049年,我按照中国经济“赢利模式”的变化,把这2049年划分为6个经济时代:公元1~1839年是“辉煌时代”,中国以技术成就农业经济的辉煌,但也陷入“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公元1840~1948年是“危机时代”,工业经济的“赢利模式”没有建立起来,却负债累累,濒临破产;共和国前30年(1949~1979年)是“创业时代”,积极探索了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标志的“中国梦想1.0”,找到了一条次优的“赢利模式”,即计划经济体制,在重工业化道路上付出了高昂学费,但也推动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后30年(1979~2009年)是“价格时代”,找到了最优的市场经济模式,“中国价格”享誉全球,实现了以小康水平为标志的“中国梦想2.0”;今后20年即从建国60年到建国80年(2009~2029年)是“品牌时代”,“中国制造”将引领世界经济的品牌时尚,追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梦想2.5”;从建国80年到建国100年(2029~2049年)是“创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中国信息”和“中国生物”成就“中国新经济”;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年华诞,中国实现第三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即“中国梦想3.0”,成为世界经济前沿的主要引擎之一,为人类文明和世界经济再次作出应有的贡献,“世界上将出现一个拥有再丰富的想象力也无法想象的全新局面”。

  在这本书里,我将带领读者在巨大的时间跨度中快速地切换时代画面,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并非想运用蒙太奇般的手法给读者造成奇特的感觉,也没有本事造就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徐徐展开的5 000年文明画卷的神奇,更不是故意渲染历史本身的沉重和人类对未来憧憬的美学倾向,而是希望和读者一起做“中国梦想3.0”的寻梦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小康的千年“中国梦想”,只是在明清两代的禁海束缚了丰富的想象力,对工业革命的爆发毫无知觉。

  中国由于对工业革命的想象力不足造成的近代经济沉沦只发生过一次,1949年以来重燃的“中国梦想”,也是历史上唯一的一次,能目睹其壮美绚丽的过程是何等难得。我于是尝试作了一首《中国梦想赋》:

  大河泱泱,大海磅礴,寥廓万里山河。

  缅怀华夏五千年,薪火绵延兮,豪华风流中国梦。

  伤怆禁海四百载,闭关锁国兮,凤鸟折翼坠溺亡。

  魂断珠江口惊变,经济沉沦兮,燕赵悲歌有国殇。

  激荡甲子六十年,创业维新兮,谈笑间天下小康。

  莫愁前路多荆棘,夙夜创新兮,凤鸟浴火而重生。

  壮思中华千秋运, 粲然复兴兮,翱翔四海万载长。

  记述这样一个“中国经济大变局”并非易事,一方面要有客观的经济事实,另一方面要有创新的经济思想,并且能够把经济数据与经济思想有机结合起来。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也使占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陷入了危机状态,世界呼唤新的经济学革命。我秉承剑桥大学经济学派敢于挑战正统学术的传统,早在2002年出版的《学习经济》一书中就提出了新的经济思想,即把科学哲学引入经济学,提出供给曲线的跳跃,为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奠定基本框架。在这本书中,我延用这个经济思想,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通古今之变”,去理解过去,预测未来。

  公元2009年,共和国60周年华诞。我们处于这样一个后“中国经济大变局”开始的时代,一个敢于大声喊出“我有一个中国梦想”的时代,不禁心潮澎湃。本书虽是经济学专著,但也涉及了广泛的其他领域。我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本书把我内心的感受和人生体验用理性的语言同广大读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对中国经济的前世今生和未来有所了解和思考。不管怎样,我希望尽我所能给读者奉上一本能带来历史感、时代感和未来感“三感一体”的经济学专著。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