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华盛顿共识没有过时



  中国改革基本上是沿着建立市场制度的轨迹走的

  中国在过去30年的非凡经济成就引发了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中国是人类历史上八个能够维持7%以上增长率超过40年的经济体之一,这后面肯定是有原因的,也肯定是因为我们在什么地方做得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好。但是,中国是否创造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还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尽管许多人相信中国的成功得益于没有接受标准的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但是,如果把中国在过去30年所追求的目标和华盛顿共识所提倡的经济政策比较一下,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两者几乎没有差距。

   按照华盛顿共识的原创者约翰·威廉姆森给出的清单,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经济政策可以大体归纳为三方面的内容:稳健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对外开放、保护产权。中国在前两方面有骄人的表现。除个别年份之外,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较低;政府奉行谨慎的财政支出政策,不仅内外债务比例较低,而且,政府支出更关注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不是居民的现期消费。中国对外资的开放力度是发展中国家所不常见的,60%的出口由三资企业贡献。中国的外贸依存度是大国中最高的,进出口总量已经达到GDP的60%以上。当发达国家开始纷纷抵制自由贸易的时候,中国成为自由贸易的积极倡导者。在产权保护方面,虽然中国还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但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而且方向也是明确的。我们完成了国有企业的大规模民营化,对私有产权的保护也在加强,通过《宪法》修正案和《物权法》等法律的出台,产权保护进一步法律化、制度化。

   我们常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似乎我们的改革没有明确的方向。但是,现在回头来看,我们发现,改革基本上是沿着建立市场制度的轨迹走的。这得益于市场化改革的相互加强作用,局部的市场化改革带来对其他局部市场化改革的要求,这些局部改革汇总起来,就成就了整个经济的市场化改革。

   市场不是某些人所认定的如自然一般的存在,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但是,20世纪的世界历史以极其沉重的代价证明,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工具。这当然不是说市场的结果一定是合意的,套用一句俗语,我们可以说:“市场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市场是万万不能的。”目前的金融危机没有证明市场的失败,恰恰相反,它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过于激进。当IT 泡沫破裂的时候,美国经济面临衰退。这是美国技术-经济长周期进入下降期的开始,要解决问题,美国必须找到新的技术增长点。但是,格林斯潘没有看到这是一个长期问题,却试图通过短期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结果为危机埋下了伏笔。

   拒绝“中国模式”不等于说中国没有经验可谈。哪怕模式是一样的,如何运用这个模式仍然是至关重要的。抽象的市场模式虽然只有一种,但是,市场运作的社会、政治条件却是因国家而不同的,这足以导致市场在现实中呈现多种模式。中国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很好地把中国的社会、政治条件和市场制度整合在一起。比如,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是中国政府体制的两大特征,把两者单独拿出来,都不足以支撑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但是,两者的结合却既给了地方政府利用市场、争取经济增长的动机,又抑制了中央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能力,从而帮助了市场的扩大和巩固。就推广中国经验而言,从如何确立和保障市场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的成功,会比确立一个“中国模式”更有效。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