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农民怎样才能冲出贫困的围墙?

  绝对不怀疑温家宝先生要大幅改善中国农民的生活;没有任何理由不支持他的意图。方向不可能错:农民的生活搞不起,中国的经济改革不可能有大成。问题是怎样做才对。

    是极端困难的政策话题。农民贫困的国家,说要改善的随处都说,不知说过多少次了,但有谁真的办到呢?今天农民生活过得不错的国家,农民的生活没有真的悲惨过。不愚蠢地约束农产品进口,农民的人均土地只一亩多,上帝也恐怕救之不易。华中张培刚大哥六十年前在哈佛获奖的博士论文,指出农业工业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生机所在。当然对,可惜大哥当年的大声疾呼如石沉大海。近十年来有转机了,大哥可以告慰,但农民的生活可否一般地达到小康之家,还是个大问号。

    扶助农民或贫民不容易。赈济、补贴等往往长贫难顾,不容易鼓励他们自力更生,况且这些「慈善」措施,开了头不容易收回来。多建公路,鼓励农村发展工业,提供教育与文化水平,可以做,应该做,但效果多半不足够。历史上没有任何国家能以这些算得上是「正性扶贫」的方法把农民的生活大幅地搞上去。今天北京有钱,可以大花一笔扶农,也打算这样做。他们下注显得小心谨慎。不久前读报道,说北京选数十条格外贫困的村落,给每村一笔钱(记不清楚,不多的),让他们自己选择怎样花,看看效果如何。这是投石问路,不坏。扶贫工作的陷阱屈指难算。

    要改进农民的生活水平,六十多年前作小孩子时我就听到,老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回顾历史,中国农民的故事永远是悲剧。近代最悲的故事有五十年代后期兴起的人民公社,与早一百年的太平天国,是内战,据说农民死了三千万。纵观世界,资源局限与中国类同的,没有一处农民生活得好。是多么令人失望的经验。

    奇迹终于出现了,大约六年前开始的,地点是中国。近三年这奇迹来得清楚,令我舒一口气。有不少实例支持:成熟了的荷兰豆因为工资过高而没有人采摘;较差的农地被弃置;农业雇用农工开始盛行;机械耕耘代替牛力,等等。最明显有两项。其一是民工荒在珠三角一带来得严重;其二是苏、浙一带,三年多前农工的月薪大概人民币三百,今天五百也不易找到。那些说中国进入世贸后农民更苦的言论,要不是刻意中伤,皆胡说八道也。

    还有不少支持农民生活开始跃升的例子。三年前近于市镇的农地每亩年租大约二百五十,今天是四百多——农民工资上升后如是,反映着农产品之价上升了不少。实地调查,我喜欢用推论(infer)的方法,认为最可靠。两年多前,为了摄影在国内到处跑,凡到农村我必定细看,跟农民聊天,然后draw inference,没有一次不支持他们的生活正在上升的看法。

    大有改进不等于足够。正相反,这改进是好势头,鼓励我们顺水推舟,把握着这机会把农民的生活大手推上去。有机会成功吗?很难说。这势头是史无先例的发展,是个现象,推不上去就让天下同声一哭吧。

    让我们冷静下来,细想为什么上述的势头奇迹地出现了。两个原因是明确的。其一是我多次提及而又作过深入分析的中国地区的激烈竞争制度。在那土地使用分成的局限下,人手不足土地不值钱,于是,县与县之间竞争招商,也迫着竞争招工。加上九十年代中期起中国大举放宽人口流动,农民转到工业去发展得好。外间报道下岗工人多,其实是转工频频,另谋高就也。不久前带一位在东莞设厂的朋友到长三角参观工业区,他看得仔细,说:「这里是厂家天堂,因为见不到工厂的门前贴着招工告示。」其实长三角招工也不易,只是没有珠三角那样紧张罢了。

    其二是朱镕基时代推出的货币制度,上苍保佑,发展为人民币的币值在国际上偏低,成为世界第一强币。二十多年前开放改革之初,有谁想到人民币会变得那样强劲呢?八年前我说人民币是强币,五年前在南开大学讲话,说人民币大强。不要忘记,那些日子人民币的灰市汇率低于官价,但懂得掌握基础经济理论的不难看出其隐藏着的强势。二○○三年初我见官价与灰市偶尔打平,就说国际(尤其是美国)将会施压,逼使人民币升值。这是经济学。

    人民币的强势对农民有大助,因为偏低的币值可使知识不足的劳力容易卖出去。最明显是我称为接单工业的,差不多是农转工的必经之路,遇到无可避免的国际廉价劳力竞争,人民币不偏低很头痛。

    上述可见,中国的地区竞争制度与人民币有大强势,皆难得一遇的条件:前者妙绝天下,后者是神州数千年一见的。二者虽是人为,但那么巧合,确属天意!这也可见目前中国农民的生活开始明显地有转机,来得不易。要记着,上述二者都大幅地增加了农民劳力的需求。今天中国扶助农民的要点不是补贴农业,而是要保持及加强这需求的继续。

    向前看,无可置疑,扶助农民要把工商业的发展推到内陆去,推到乡镇去。说过了,信奉市场,我是反对凡事市场的。政府的策划需要,但要明智地利用市场运作的协助。公路的建造,公众的设施,不可以没有策划,而教育、文化、医疗等发展,或多或少要有政府的参与。这只不过是说,很多事项用公司的形式处理,可以减低市场的交易费用。不能否认胡涂帐或见不得光的还不少,但退一步看,看大势,北京是懂得利用市场运作的。说实话,我没有见到另一个更喜欢利用市场的政府。

    在重要的教育与医疗这两方面,对农民重要的,不妥,但有改进的迹象。骂过了,走着瞧吧。目前的主要困难,是宏观调控出现了问题,尤其是房地产那方面。不反对约束炒买炒卖可能引起的楼价狂升暴跌,但反对不容许楼价上升。最近推出投资增值税,引狼入室,看来是大错,将另文解释。不容易判断怎样的行为才算是炒买炒卖,也无从判断泡沫之将至。但如果城市的楼价不反映市场的供求,对扶农有害无益。

    道理是简单的。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上升,需求会转到乡镇去,促长了乡镇的工商业发展,从而增加市场对农民劳力的需求。困难是毫无约束的土地使用,就算工业园搞得美轮美奂,市容足以炫耀,工商业的发展会集中于繁盛之区,乡镇落后,而不愿意离乡别井的农民会继续穷下去。因此,土地使用分配的策划是需要的。决定了这分配(不容易),只要房地产之价反映着市场的供求,楼价再高也要接受。理论逻辑说,如果楼宇的空置率够低,楼价不容易有暴升暴跌的情况。记着,不同地区的土地使用分配是重点,我期待看看北京表演他们的天才。

    中国的农民真的可以杀出重围吗?如果北京不行差踏错,应该可以吧。是非常困难、近于不可能的希望,但上述有利条件的巧合,也近于不可能,毕竟出现了。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