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科斯:研究中国的十个方向


翻译/龚橙

本文将用做2010年度芝加哥“生产的工业结构”讨论会的与会指南。讨论会将于7月19日至23日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举行。届时,数位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将应邀出席,共同探讨“生产的工业结构”议题。与会者将就中国经济的语境下,生产的工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提交相关论文。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明确该讨论会关注的研究领域。

以百岁高龄组织这场研讨会,科斯教授坚信,通过研究生产结构,中国的经济学家定能为经济学发展贡献独创性的理论与思考,而这将是世界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界的双赢。科斯教授认为,如果中国国内能开展此项研究,未来的50至100年间经济学能藉此发展得更加完善,也更能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面貌。 


生产结构研究的层面是多样的,从公司、产业到区域经济、国家经济甚至全球经济都可以入手。研究者可以针对特定历史时间点或者时间段的情况进行调查。当然,下面的十个问题并不能囊括所有研究方向,只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就此次专题讨论会研究项目的范围和特点提供建议。由于很少有研究会关注生产结构的问题,在此列出的大多数问题在本质上都是基于实证经验的。一方面,在阐释问题和理论推理之前,研究者首先需要查明事实;另一方面,如果对探寻的方向没有一个大致的概念,研究者很容易迷失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和庞大杂乱的事实数据中。

本文旨在协助各位展开研究之路。这趟智慧旅程固然不需要路线指引或者蓝图规划,但是正确的研究方向以及开放好奇和切合常理的态度却必不可少。

  1.企业内部是如何组织的?尽管任何正式组织皆具有其层级结构,但它们的运作不可能仅仅或者主要依赖于命令和服从。激励和人际关系对企业的运作同样不可或缺。企业的这一特性是如何与其他特性以及其整体运作情况(生产力和创作力)相关联的?中国大多数私营企业都是在过去20年间发展起来的。如果能对中国企业的兴起和发展做一个系统的研究,那一定会非常有趣。

  2.企业如何协调彼此之间的交易?合同在构建商业关系中固然起到了作用,但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合同往往是不完善的。而企业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企业管理者间的个人关系可能比定义企业间的商业关系更为重要。那么企业协调彼此交易的方式又是怎么影响到其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及竞争对手打交道的成本的呢?

  3.至少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家们就已经认识到劳动分工在经济生产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企业中的劳动分工模式是什么样的呢?如果这种模式的确存在,那么它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当生产线中出现进一步的专业化分工,业内现有企业是否会迅速占据一席之地,还是会让位于新出现的公司(而新公司很可能是从现有企业分拆出来的)?如果专业化分工存在局限性,那么这种局限性取决于什么?

  4.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早已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与有机组织的演化相似,一方面不同部门间越来越专业化,另一方面又要求各部门间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这种矛盾是如何反映在生产结构中的,又是如何被生产结构所解决(注意不是消除)?

  5.企业如何在创新力竞争中出奇制胜?尽管经济理论几乎只强调价格竞争的重要性,但产品创新方面的竞争对企业的存亡却更为重要(在这里我们指的是广义的创新)。创新很少凭空出现,它更有可能是基于已有的想法和元素的重组。同时,由于任何知识都只能学习而无法复制,所以企业为了能够更加“巧妙地”模仿,也必须多少有点创新力。因此,将这些企业所谓的“生产”称作“创造”或者说“创造性破坏”,也许更为贴切。“创造性破坏”将生产要素转化成一系列固定的商品和服务。那么这种广泛意义上的“创新”又是如何实现的?

  6.长期以来,创业精神一直被认为是经济活力的终极动力,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Schumpeter)所说的“创造性破坏”就与之密不可分。从生产结构的角度来看,创业精神是一个经济过程,而不是某种心理特征。因此,新产品(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出现和过时产品的消失不仅仅可以为分析动态生产结构提供有趣的角度,还会为研究创业精神提供肥沃的土壤。不妨以某个行业为例,研究在众多企业盛衰沉浮的大背景下由技术创新产生的新产品如何与现有产品竞争。接下来,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企业家和创业精神来自何处?它们又是如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变革?

  7.产业的本土化在中国或其他国家都是普遍现象。不同情况下的产业本土化是如何运作的?本土化并不是在华企业所独有的,这意味着必然存在某些普遍的经济力量导致了生产的地理集中。另一方面,中国当地政府在促进产业本土化的进程中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在中国,政治权力和经济力量是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共塑生产的本土结构的呢?

  8.由于经济是一个保持开放和不断发展的体系,它必将受到社会中各种运作因素的影响。在诸多因素中,法律法规、文化规范和信任机制会对企业、地区或国家的生产结构和经济形势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既然经济总是在不断变化,那么随着时间推移,上述因素又会如何影响生产结构变化的方式?

  9.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国家权力的强大影响力无处不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紧张状态,以及各地方政府间的相互较劲,又进一步让中国的政治与经济关系更为错综复杂。实际上,这并非仅仅是“中国特色”。在18世纪-19世纪,美国各州政府也曾以同样积极活跃的姿态参与到经济活动当中。从何时起,政府对待经济的态度只是保持活跃参与而不是人为干扰呢?中国政府的存在又将在哪些方面改变我们对前面一系列问题的答案?

  10.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加之地域差异性大,分权化特征明显,这一切使中国经济具有了丰富性和多样性。区域竞争被广泛认为是了解中国经济的重要因素。不过,至今尚未出现从地方各级的层面(乡镇、县、市、省、地区)对中国经济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比如,通过横向比较100个县的经济情况,可以为分析中国经济的发展规律提供充足可靠的数据库。

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为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宁为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政策及全球研究学院助理教授。 

刊于《中国改革》2010年第3期。


本文来自: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论坛(http://bbs.efnchina.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92510&ID=413387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