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问世间钱为何物——论价值、货币及货币的计量尺度

(一)

雷建炎(leijy26.vip.bokee.com)

 

钱,又称币、钱币、铜钱、金钱、现金、资金、银子、银元、银票、钞票,经济学学名货币,起源于何年,已不可知。仔细考证起来,可认定起源于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生活的年代,也就是说,自从出现人类文明,就产生了钱。钱比仓颉造字的历史悠久得多。“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古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约公元前145-?)说:

“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从来久远,自高辛氏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史记.平准书》) 

炎帝陵大型雕刻“炎帝圣迹图”讴歌炎帝的丰功伟绩之一,就是设立市场。“日中为市,聚天下之财,交易而退,民各得其所。”能“聚天下之财,交易而退,民各得其所”,非得有钱存在不可。

中国古代经济学经典《管子》中明确记载,远在大禹治水之前,我们祖先就已经采用黄金作为钱。习惯成自然。这就是现在人们常常将钱跟金联系在一起,将钱称之为金钱、现金、资金的由来。

“汤七年旱,禹五年雨,民之无粮有卖子者。汤以庄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粮卖子者;禹以历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粮卖子者。”(《管子.山权数第七十五》)

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我们理想化的神仙世界也离不开钱。

《西游记》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中就有神仙也要钱的精彩描述:

“行者嚷道:‘如来!我师徒们受了万蜇千魔、千辛万苦,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被阿傩、伽叶背财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儿教我们拿去,我们拿它去何用!望如来敕治!’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家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

诵一遍经,讨得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还要责怪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由此可见,钱对于修成正果,六根清净、四大皆空的西方佛祖来说,同样是时刻不可离身的宝贝。

现在世界各国(地)流通使用的钱都是本身并无实用价值的纸币。

“有钱能使鬼推磨。”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钱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如同空气一样成为我们生命不可缺乏的要素?换言之,生活向每个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人类除发明创造出语言、文字外,为什么还要发明创造出钱呢?为什么小小纸片一旦印上百万英镑的标记就身价百倍,获得不可思议的魔力,使人诚惶诚恐、肃然起敬?

“问世间钱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这个简单提问,足以难倒(德)爱因斯坦(1879-1955)博士,成为新的斯芬克斯之谜。人们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在进入21世纪,进入了所谓“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学家”包括那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中,仍然找不到对这个问题的令人信服的回答。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王东京在《与官员谈金融》第十三节货币理论两派之争中介绍说:

“在货币理论中,有两大流派,一为凯恩斯学派,一为货币主义学派,两派之间的争论,丰富了货币理论宝库,使政府的经济决策,也有了更多的理论支点。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他认为,货币具有贮藏功能,不论是放在腰包,还是锁进公司保险箱,都不会像储存粮食,担心发霉烂掉。即使隔上三年五载,拿出来照样能花。货币用于交易,流动性最强。这一点,其他资产望尘莫及。如债券、股票,必须先转换成货币,才能购买商品和劳务。

因凯恩斯强调货币流动性的作用,故而他的货币理论,又被称作流动性偏好理论。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另立山头,创建货币主义学派,与凯恩斯学派分庭抗礼。弗里德曼反对货币需求‘动机’说,提出了持久收入理论。他认为,货币不仅包括银行存款。货币和股票、债券一样,只是财富的具体形式。

为此,弗里德曼主张,政府应该摒弃‘权变’理论,以静制动,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一门理论是否科学,要靠实践来检验。有趣的是,凯恩斯是英国人,他主张的货币政策,二战后曾被美国奉为金科玉律,为美利坚带来了数十年的繁荣。弗里德曼是美国学者,他的货币理论,却在英伦三岛声名远播,撒切尔夫人用它治疗过英国的经济顽疾。两派的追随者,在互相争论指责中,整合借鉴,互补短长,推动货币理论丰富发展。今天,各国中央银行仍然通过利率调节经济;同时,也极为重视稳定货币供应,努力创造低膨胀、高增长的经济态势。”(见《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9月10日第3版)

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萨缪尔森(1915-)在回答“什么是货币”时说:

“什么是货币?货币(money)是一种支付手段或交换媒介——即我们购物时所支付的货币和支票,货币还是一种能够便利交换的润滑剂。”(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主编:《微观经济学》(第十六版)第26页,萧琛 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地利)哈耶克(1899-1992)认为:

“与其它商品不同的是,货币没有什么客观价值。”(王振中、李仁贵 主编:《诺贝尔奖经济学家学术传略》第112页,广东经济出版社第1版)

在列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中的《经济学是什么》一书中,“经济学家”梁小民告诉我们说:

“经济学中货币的严格意义是什么?

在经济学家看来,货币是经济活动中人们经常用于购买其他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或者也可以说,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这就是说,凡是能用来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东西就是货币。”(第18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在历史上,贝壳、石头、白银、黄金等曾作为货币使用,但现在各国最普遍的货币形式是纸币。黄金这类有内在价值的东西作为货币是商品货币。有内在价值是指这些东西本身有价值,即使不作为货币也有价值。如果黄金不作为货币时仍具有贵金属的价值,可用于工业或首饰制造。没有内在价值而由政府法令所确定的货币称为法定货币,现在我们用的纸币都属于法定货币。这些作为货币的纸片本身没有什么价值,它作为货币的地位是由政府的法令确定的。商品货币与法定货币不仅仅是货币的形式不同,其对经济的影响也不同。当采用商品货币时,由于商品本身的供给有限(例如,黄金产量的限制),产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不多,更经常的情况是出现通货紧缩。当采用法定货币时,货币供给本身没有物质限制,更易于发生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种纸币现象。这样,法定货币对经济的重要性就远远大于商品货币。”(同上,第185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中,我们看到下述说法:

“‘什么是货币’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颇为复杂的问题。在老百姓眼里,货币就是钱,就是钞票。在回答‘你有没有钱’的问题时,有些人答得全面些:有,我手里有现金,银行有存款。当然这属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者和专家就不同了。从20世纪下半叶来看,对货币的看法分歧主要还不在于货币的质的规定性或内涵上,因为无论是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讲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统一,还是西方学者说货币是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是交易的媒介、计算价值的单位和价值储藏的手段,这两个定义的区别并不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主要涉及货币的外延:在计算货币量的时候,究竟哪些东西是货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曾长期将货币解释为银行发行的纸币和硬币,并命名为‘现金’,也就是通货,相应的英语词是Currency,可以用M0表示。但就是在那时,也有少数经济学家认为,现实生活中的货币,既包括现金,也包括可以据之签发各种结算凭证的存款,简称活期存款。这相当于西方学者所说的真正的货币--银行体系以外的通货加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即M1。这一观点已得到普遍赞同。现在的问题是,货币的范围是否还要继续扩大到包括储蓄存款、定期存款、企业短期债券、国库券,甚至将货币等同于金融资产?我们不可能在此详加讨论,因为那无异于写一部规模不少的专著。”(陈东琪、李茂生 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第523页,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版)

“高级政治经济学”中的说法是:

“如何认识货币的本质,向来是货币理论的难点。马克思曾引用英国国会议员格莱斯顿的名言:‘受爱恋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问题而受愚弄的人多’,来说明货币本质问题的复杂性。在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的预测中,商品货币关系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不可能从马克思的直接论述中找到关于社会主义货币本质问题的答案;而社会主义经济具有的与资本主义经济不同的新特点,使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进一步增加了难度。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本质问题上,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集中于货币反映的是什么样的社会关系、货币有没有阶级性这个问题上。”(蒋学模 主编:《高级政治经济学》第303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在其第十二章第四节人民币的性质和价值基础中,我们看到如下内容:

“关于社会主义纸币的价值基础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早在列宁时期,苏联就发生过关于苏维埃货币的性质和发行基础问题的争论。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的著名论文中对这场争论作了理论总结。但在理论界对该问题的讨论并未因此而终结。苏联、东欧国家以及我国经济学家对社会主义经济中纸币的价值基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意见分歧很大。特别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金本位制,黄金不再直接作为货币商品后,对该问题的争论也就更加激烈。

我国在人民币发行之时宣布人民币与黄金脱钩,在实践中也从未规定过人民币的黄金量,因此,在人民币的价值基础问题上,出现了所谓黄金派与非黄金派之争,在非黄金派中又出现了众多的理论解释,莫衷一是。”(第324-325页)

“如果把人民币的价值基础确定为黄金,就会有很多问题搞不清楚,包括:假如人民币代表黄金,那么每单位人民币到底代表多少金量?假如人民币代表一定金量的价值,人民币的价值将随着黄金的价值升降而升降,但事实并非如此,等等。

在黄金退出历史舞台,人民币不代表黄金,也没有规定含金量的情况下,人民币的价值基础将不复存在,人民币只是价格符号。”(第329页)

“纸币无疑是没有价值基础的。

纸币不可能成为贵金属的价值符号。

如果说人民币是没有价值实体的货币,是没有价值基础的货币,为什么人民币能够在市场上流通,能够充当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呢?这是因为,人民币是靠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的,是一种垄断价格。”(第330页)

“货币是一种……货币”,(美)萨缪尔森回答得“高,实在是高。”

“货币没有什么客观价值”、“人民币是没有价值实体的货币,是没有价值基础的货币”、“纸币无疑是没有价值基础的”。既然如此,那货币(人民币、纸币)又怎么能够充当商品价值的计量尺度,充当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呢?如果说商品重量的计量尺度克、公斤本身没有重量,商品长度的计量尺度米、厘米本身没有长度,商品体积的计量尺度升、毫升本身没有体积,那不是笑话么?

2006年4月7日 稿

(任何匡正谬误的指教都是对作者的帮助、爱护,真诚期待读者的批评、建议。作者电子信箱是 seamus0927@vip.sina.com ;博客中国网页leijy26.vip.bokee.com )

 
参阅: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92526&ID=302440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