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城市化、区域差异理论模型与路径选择》摘录


说明:这就是很久以前那篇 高鸿鹰的论文《中国城市化、区域差异理论模型与路径选择》的摘录

小黎 2005年5月10日

第一章 绪言

1.1城市化及其概念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的过程,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但这种转化及非农业经济活动必须在空间上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主要要素。其本质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人口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是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产业逐步壮大、升级,城市质量得到提高,城市进一步发展,同时,城市物质文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所以,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是城市化的核心所在。

1.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主要利用人口比例指标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初步建立一个新的城市化差异模型,使城市化本身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进而影响下一阶段的城市化进程。进而证明:在劳动边际产出,劳动-资本比例不同且一定的条件下,两个区域的城市花水平差异是变动的,并将最终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城市化水平的“适度”差异,探讨了适度差异下的区域城市化道路。

第二章 中国城市花水平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
2.1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
极差系数、极比系数、锡尔系数、标准差系数、变差系数(异方差)
区域划分:按照国家发改委“七五”计划,即12个沿海省市为东部地区,华中和华南9个省区为中部地区,西南、西北的九个省区为西部地区。

2.2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分析
A、中国城市化里程及城乡人口的增长:城镇、乡村人口,城镇人口比重,城镇、乡村人口增长率,城镇、乡村人口增长规模。
B、三大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市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C、中国设市城市数的增长及其分布
D、三大区域城市密度(座/平方公里)及其差距变化
E、中国各省市区域城镇人口占全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动数比较
F、固定市镇设置标准的城市化水平(1981,1999年)
G、三大区域固定市镇设置标准的城市化水平(1981,1999年)


新中国城市化阶段性变化(城市数量及三大区域差异也呈现阶段性变化):
(1)稳步提高期(1949-1957)
(2)异常变动时期(1958-1965)
(3)停滞与收敛时期(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1964年中央提出的“三线”建设增加了西部的人力资本积累,也有力推动了中、西部区域的城市化进程,相比之下,东部区域的城市化发展出现了停滞、萎缩状态,动部沿海与内陆地区城市化水平进一步缩小。
(4)快速上升与发散时期(1980年以后)


(未完待续。。)

参阅: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92527&ID=67301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