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新剑桥学派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态度

一、古典经济学概况

从1890年代起,以马歇尔为代表的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在英国经济学界占有统治地位,直到1936年以后,才由他的学生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所取代。因马歇尔连同他的门徒都先后在剑桥大学任教,故又被称为剑桥学派,其弟子著名的有庇古、琼·罗宾逊、凯恩斯等人。因为西方经济学家把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看做是对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该学派也被称为“新古典学派”。

㈠ 主要代表人物
⒈ 阿弗里德·马歇尔(1842—1924)
英国人,新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经济学说史上的一代宗师。他的经济理论在经济思想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先后就读于牛律大学和剑桥大学。学过数学、物理、经济学等专业。曾在剑桥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牛津大学任教。讲授过数学、逻辑学、近代哲学、经济史、经济学等课程。他是英国皇家经济学会的奠基人、《经济学杂志》的发起人。
他的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此后经过8次修订,在l920年出版了第8版。西方经济学家把此书看做是与斯密的《国富论》和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著作。
⒉ 庇古(1877—1959)
英国人,马歇尔的学生,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毕业于剑桥大学,1901年开始在剑桥大学讲授经济学,成为马歇尔经济理论的解释者。他在马歇尔的福利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福利经济学思想。
庇古于1927年发表《工业波动》,1928年出版《公共财政研究》,1933年发表《失业理论》,这是“凯恩斯革命”前夕问世的代表新古典经济学传统的三部杰作,它们连同《福利经济学》一起标志着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的最终成果。
⒊ 张伯伦(1899—1967)
美国人,20世纪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 1933年,他几乎与英国的琼·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同时,出版了他的《垄断竞争理论》一书。张伯伦与罗宾逊的这两本微观经济理论专著,系统阐述了垄断竞争(不完全竞争)理论,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理论中厂商理论的基础,从而发展和丰富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⒋ 琼·维奥莱特·罗宾逊(1903-l983)
英国人,造诣很深的西方经济学界唯一的女性。1933年以《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一书而闻名西方经济学界。“凯恩斯革命”以后,她转而信仰和研究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成为著名的新剑桥学派的领袖和主要代表人物。

㈡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渊源、形成及发展
⒈ 理论渊源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第一版的序言中开宗明义地提出:“借助于我们自己时代的新著作,并且关系到我们自己时代的新问题,本书打算对旧的学说加以新的解释。”“新的学说补充旧的学说,并扩大和发展,有时还修正旧的学说,而且因着重点的不同往往使旧的学说具有新的解释,却很少推翻旧的常说。”他在这里所指的旧的常说实际上就是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经济学,而所借助的新的著作则是杰文斯、杜能、古诺等边际效用学派的有关著作。也就是马歇尔的经济理论在对古典学派进行继承的同时,又吸收了边际效用学派等其他学派的东西,从而形成了一个折衷调和体系。
⒉ 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马歇尔是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的经济学说在英美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学和当代西方经济学之间,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的经济学说主要体现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中。他的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综合性,主要思想渊源是约·斯·穆靳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之后,其学生庇古与罗宾逊、张伯伦对他的理论作了重大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庇古提出了系统的福利经济学,成为西方“福利经济学之父”。罗宾逊和张伯伦则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的理论,发展了马歇尔的完全竞争理论。
庇古对马歇尔推崇备至,宣称“所有的理论均包含在马歇尔的经济理论中”,认为谁要在理论上走入迷途,必然是出于误解了马歇尔,或是忽略了他的“经典著作”中的某些重要部分。他长期从事马歇尔经济理论的宣传和讲解,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典型代表。他指责凯恩斯对“老恩师马歇尔缺乏支持”,严厉地批评了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基本观点。他还发展了马歇尔的福利思想,在边际效用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福利经济学思想。
琼·罗宾逊早年受马歇尔经济学的熏陶,并受庇古的影响。他对马歇尔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发展之一,是对不完全市场竞争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把价格歧视纳入她的理论结构中,对之作了新的阐述和发挥,在分析方法上强调用边际分析方法来分析利润的最大化行为。罗宾逊认为传统的完全竞争或纯粹竞争的市场假定是不现实的,现实是处在垄断和竞争之间,是一种“不完全的竞争”。
与琼·罗宾逊几乎同时,张伯伦则在提出“产品差别”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均衡状况,这区别于马歇尔以行业为对象的均衡分析。从而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理论中厂商理论的基础。
另外,还有斯拉法、凯恩斯等人也各自发展了马歇尔的经济理论。斯拉法的贡献比较特殊,不是像其他人那样在马歇尔体系的基础上作出新的贡献,而是对马歇尔体系的基础提出了疑问,进而对边际主义经济学的基础进行了重新检验。而凯恩斯则是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货币理论。

二、新剑桥学派概况

新剑桥学派,又叫做“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它是现代凯恩斯主义在英国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尼古拉斯·卡尔多、皮罗·斯拉法、卢伊季·帕西内蒂、约翰·伊特韦尔、沃斯维克等人。由于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都在英国的剑桥大学任教,其理论又是以背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新古典经济学为特征的,所以叫做“新剑桥学派”。由于其中的斯拉法、帕西内蒂等人原为意大利人,所以该学派有时又被叫做“英国-意大利学派”。
㈠ 主要代表人物
⒈ 琼·维奥莱特·罗宾逊(1903-l983)
英国人,新剑桥学派的领袖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从1929年以后,一直在剑桥大学任教。她曾受教于凯恩斯,并与凯恩斯共事多年,凯恩斯的《通论》出版后,琼·罗宾逊是凯恩斯理论的积极追随者和倡导者。她是一位造诣很深的西方经济学界唯一的女性。她的研究范围很广,包括价值和价格、收入分配、资本、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通货膨胀、军备竞赛、宏观经济政策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她是经济学界的一位批评家,可以说,她的理论就是在批判的过程中形成的。1937年,她出版了《就业理论引论》和《就业理论文集》,被认为是理解凯恩斯理论的较好的入门书。此外,1956年出版的《资本积累论》和1962年出版的《经济增长论文集》和1973年出版的《现代经济学导论》都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⒉ 皮罗·斯拉法(1898-1983)
著名的意大利裔英国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1927年移居英国后,一直在剑桥大学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他的主要著作是1960年出版的《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该书是斯拉法划时代的著作,为新剑桥学派确立理论基础之作。这本书在西方经济学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新剑桥学派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提供了基础。
⒊ 尼古拉斯·卡尔多(1908-1986)
匈牙利人,是新剑桥学派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贡献主要在于经济增长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从1949年,他开始在剑桥大学任教。1975年,从剑桥大学退休,结束了其学术生涯。主要著作有:1955年的《支出税》和1982年的《货币主义的灾难》等。

㈡ 新剑桥学派理论的形成、发展及渊源
⒈ 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936年,凯恩斯《通论》一书的出版,在西方经济学界爆发了一场“凯恩斯革命”,它使得人们开始怀疑、甚至否定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基本观点。但是,凯恩斯的经济学说只是为了解决19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和大量的失业现象而产生的,有着许多的局限性,例如,只是使用的是短期的、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缺乏动态分析,也没有讨论价值问题和收入分配问题,缺乏对微观经济的研究等。对此,“二战”后,美国的汉森、萨缪尔森、索洛等人直接把新古典学派的微观经济理论用来填补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不足,形成了新古典综合经济理论。但是,美国经济学家的这些做法遭到了琼·罗宾逊和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的严厉批评。他们认为,美国经济学家的这些做法是对凯恩斯经济思想原意的曲解,是向传统经济理论的倒退,是冒牌的凯恩斯主义。为此,双方展开了经济史上有名的“两个剑桥之争”。在这场论争过程中,新剑桥学派的经济理论体系逐渐得以形成、丰富和完善。1956年,琼·罗宾逊发表了《资本积累论》一书,卡尔多发表了《可供选择的收入分配理论》一文,这两个文献是新剑桥学派的正式诞生的标志。该学派在20世纪50、60年代作为凯恩斯主义的重要分支曾经风靡一时,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影响力逐渐减弱,逐步沦为非主流经济学。
新剑桥学派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其理论观点不是由一个人或创始人所建立的,而是由一些代表人物观点的综合而形成的。例如,否定边际生产力的观点是斯拉法早在1920年代提出的,主张回到李嘉图的传统观点也是斯拉法于1960年代倡议的;强调投资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得益于波兰经济学家卡莱斯基;把经济增长理论与阶级的收入分配结合起来的观点,则是琼·罗宾逊和卡尔多的贡献。
⒉ 理论渊源
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主要有四个方面:①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这是新剑桥学派最主要的理论渊源。②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他的经济理论对新剑桥学派有很大的影响。琼·罗宾逊认为,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比凯恩斯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更富于逻辑上的一贯性”,是“真正的‘通论’”。③斯拉法的理论。1960年发表的《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为新剑桥学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批判新古典经济学的武器。④李嘉图的价值论和分配论。新剑桥学派主张恢复和运用李嘉图的客观价值理论,建立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古典意义上政治经济学。
新剑桥学派的基本主张在于:坚持从凯恩斯《通论》中的社会哲学观点出发,将《通论》长期化、动态化,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通过改变收入分配制度,最终实现凯恩斯所向往的没有食利者阶层的“文明生活”的社会。并将马克思、凯恩斯和李嘉图的经济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新的经济学理论,进行经济思想领域的“第二次凯恩斯革命”,或者说是将“凯恩斯革命”进行到底。

三、新剑桥学派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态度

总的来说,新剑桥学派作为“左派凯恩斯主义者”,他们努力使凯恩斯理论同新古典经济学进一步决裂,主张进行经济思想领域的“第二次凯恩斯革命”,或者说是将“凯恩斯革命”进行到底。
具体来说,在以下问题上,新剑桥学派对新古典经济学持怀疑、批评、甚至否定的态度。

㈠ 方法论
⒈ 关于均衡分析方法。
均衡分析方法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他们认为,经济人在市场中会理性地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将使经济达到最佳的均衡状态。新剑桥学派则坚决抛弃均衡概念、主张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他们考虑到了现实经济生活的特点,注意到了不同时间经济的区别,强调时间是一个历史过程。强调经济学研究要从“均衡观”转到“历史观”上来。
根据琼·罗宾逊后期的著作,她认为新古典理论的主要弊病在于忽略了对时间因素的分析。新古典经济学的本质是静态比较分析。她认为排除了一切历史的因素,从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到马歇尔的局部均衡,都没有将未来的不确定性、历史的和制度的因素考虑在内, 而这些意味着要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进行重大的修正,这种修正必将引起新古典经济理论大厦的崩溃。
⒉ 关于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新古典经济学以资源配置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以个人行为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只集中分析经济活动中人与物的关系或者物与物的关系,没有对社会制度进行分析。而新剑桥学派对此持严厉批判的态度,认为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关系,在任何时候都对经济活动和经济分析具有重大的作用。指出:“经济关系是人们之间的关系。人类同物质世界的技术关系规定了人们过去的经济生活的条件,虽然人类社会的技术发展水平对社会中的各种关系有着重大影响,但技术条件并不能决定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人类关系和工艺关系的相互作用是经济分析的论题。”
⒊ 关于边际分析方法。
新古典经济学十分强调边际分析方法的意义,认为运用该方法有利于提示出经济概念的本质,因为边际量比总量对经济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影响更大。而新剑桥学派则反对使用边际分析方法,斯拉法在《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中尖锐地指出:“如果消费的数量和投入的数量一直保持不变,则既无边际效用又无边际产品,这样就什么都没有了。”

㈡ 理论前提
⒈ 关于“萨伊定律”。
新古典经济学完全信奉“萨伊定律”,认为自由竞争条件下,供给能够自动创造需求。而新剑桥学派则以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为例,完全否定了“萨伊定律”。
⒉ 关于投资与储蓄的关系。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储蓄量决定投资率,储蓄额总是一定的,只要通过利息率的调节,储蓄总是可以全部转化为投资的。而新剑桥学派恰恰与此相反,认为不是储蓄决定投资,而是“储蓄不能不受投资量的支配,储蓄水平随收入水平而变化。在工人失业和生产设备利用不足的时候,投资支出的增加会提高收入,从而增加消费支出,又增加储蓄”。

㈢ “二分法”
传统经济学,包括新古典经济学将经济理论划分为两个部分,即:经济学原理和货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又称为价值论,货币学原理又称货币论。前者讨论的是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后者讨论的是货币理论和价格理论。这两者之间往往彼此隔绝。新剑桥学派则继承了凯恩斯的观点,认为这种划分是不恰当的,价值论和货币论应该是一体的。
凯恩斯为经济学重新定义了“二分法”,并为新剑桥学派所继承。一方面是研究单个行业或厂商理论以及既定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和报酬的理论。另一方面是从整体来看的产量和就业理论。这种划分实际上是将经济学划分为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对以后的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㈣ 价值论
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论也就是它的“均衡价格论”,是供求论、边际效用论、生产费用论折衷的理论产物。他们使用边际效用的主观分析方法,主要研究如何把稀缺资源最适度地配置到不同的用途上的问题。如此之下,生产活动就成了单向选择过程。在对价值决定的解释中,认为边际的和心理的主观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价值是在供求均衡时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和边际生产费用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作为价值决定的一翼,供给价格决定于边际生产费用,而边际生产费用又决定于劳动和资本。作为价值决定的另一翼,需求价格决定于边际效用递减律。供求均衡点是供求双方最大满足点,未达此点或超过此点,均不是最大满足,因为不是买方受损,就是卖方受损。
而新剑桥学派则抛弃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上述做法和把主客观因素混淆在一起的供求论。认为,价值的形成是由物质生产条件决定的,是一个客观的过程;价值主要取决于生产的技术条件,而丝毫未取决于需求函数、效用、边际效用和规模生产报酬因素,从而彻底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价格论”。
新古典经济学把生产看作是一种从“生产要素”的使用开始到消费者“偏好”得到满足而结束的“单行道”。而新剑桥学派拒绝承认把生产看作“单行道”的观点,他们还强调了收入分配对生产的反作用。

㈤ 分配论
分配论是价值论的延伸。新古典经济学的分配论其实就是边际生产力分配论。他们认为,各种要素协同生产了财富和价值,也就有权共同占有和分配这种财富和价值,工资是劳动的报酬,也是劳动这个要素的价值或价格。利息是资本的报酬。地租是土地收益或使用土地的代价。利润是企业组织这个要素的收入,这些要素收入共同构成了商品供给价值。这些要素收入或分配份额的大小则决定于各要素的价值或价格,各个要素的价值或价格的决定法则,与一般商品的价值决定无异,即由其各自的供求均衡决定。
新古典经济学还认为,经济剩余的分配法则就是市场运行的一般的供求法则,这对任何生产要素和任何社会阶级都是一样的,这种法则是一种客观的趋势,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分配制度的公平合理性,说明了阶级关系的和谐。
新剑桥学派则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是完全错误的:① 不考虑社会制度因素,只从生产的技术条件方面来解释收入分配方式,把现行制度中的工资和利润分配格局看成是公平合理的。这一理论不仅不能说明经济中收入分配的实际状况,而且歪曲了真实的状况。② 他们认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在逻辑上是一种循环论证,是为收入分配不均辩护的。
新剑桥学派反对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并从自己的收入分配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得出了资本主义的收入分配是不合理的结论。即:经济增长中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工资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小,经济增长使工人的处境相对恶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加剧。

㈥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新古典经济学基于市场机制能够自发地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这一思想,认为“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是明显的和有效率的。因此,主张自由放任主义,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直接干预。
而新剑桥学派则反对自由放任,主张政府干预,认为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其国民收入分配将会朝着有利于资本家的方向发展,从而破坏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导致出现经济波动,而且这种不利于经济稳定增长的收入分配格局变化趋势完全是社会制度原因和历史原因造成的,必须通过政府干预才能得到解决。

㈦ 政策主张
新古典学派承认实际存在分配不公和贫富分化的弊端,但他们认为这是自由竞争法则没有完全得到贯彻所致,补救之道在于继续发展和完善自由竞争制度,包括采取一些政策加以改良,例如适当的税收制度。
新剑桥学派则依据他们的收入分配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分配不平等,并主张对此进行政府干预。但是,干预的方向不是直接去增加总需求,而是应该把改进收入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均等化作为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病症的首要目标和主要政策,其他政策目标均处于次要地位。

㈧ 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资源配置问题,即:价值论(均衡价格论)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而新剑桥学派则认为,收入分配理论才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参阅: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92526&ID=92526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