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论使用价值概念的扩展——探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

  自中共中央在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中号召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以来,报刊杂志的讨论就日渐活跃。很多学者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展开讨论,本文从扩展使用价值的角度展开讨论。重农学派劳动价值论的使用价值只包括实物使用价值的一部分即农产品, 传统政治经济学的使用价值包括实物使用价值的全部和运动使用价值的一部分(即物质性服务),而本文的使用价值包括全部实物使用价值、全部运动使用价值、全部权利使用价值和全部信息使用价值以及其它形态的使用价值。   

  一.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前提

  马克思在批判以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后,创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他的追随者和反对者都一致认为,他的这一学说是劳动价值论的直接体现,真正地贯彻了价值规律的精神。

  但是,在研究使用价值方面,马克思似乎自觉不自觉地总是在商品、在“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或在物化劳动的这个范围内,研究使用价值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等人类社会的经济现象,简言之,他把物质产品和物质性服务作为他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过,马克思并没有明白地、肯定地指出这一点,而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却把物质产品和物质性服务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当然前提,并且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是马克思的本意。建立在这一前提之上的政治经济学笔者称之为传统政治经济学,它规定政治经济学应该只研究人类劳动的实物成果(即物化劳动)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例如,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学领域,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是物质生产核算体系MPS,为社会主义国家所长期采用。MPS体系(见<<新国民经济核算全书>>第115页,张塞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版)认为,只有人类劳动的实物成果、即只有物化劳动(物质产品和物质性服务)才是使用价值,所以,使用价值只能是在传统意义上属于物质生产领域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实物劳动成果,以及属于非生产领域的第三产业所创造的那部分实物劳动成果,而第三产业的大部分(例如金融部门、教育部门、卫生部门、文化部门和体育部门,等等)不创造任何使用价值。那些能创造使用价值(或物化劳动)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部门在消耗作为生产资料的若干数量使用价值之后,创造出一定量使用价值作为劳动成果;而那些不创造使用价值的第三产业生产部门(例如金融部门等等)在消耗若干数量的使用价值之后,没有创造出任何的使用价值作为其劳动成果。此外,那些创造了若干数量的使用价值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部门,他们创造使用价值所消耗的人类劳动形成价值;而那些不创造任何使用价值的第三产业生产部门,他们的劳动力消耗不形成价值。

  但是,一些杰出的经济学者觉察到了一个二律背反现象。在社会分工日益发达、社会各部门联系日益紧密的现代社会里,如果不创造实物劳动成果的第三产业——指包括立法、行政、执法和军队等政府部门、科研教育部门等部门的广义第三产业——不把他们的劳动提供给社会,那么,社会就不可能创造任何的实物使用价值,所以,在实物使用价值里应该凝结有第三产业劳动者(例如教育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等等)的人类劳动;但是,传统政治经济学却认为这些不创造实物使用价值、不以实物使用价值作为其结果的人类劳动不形成任何价值。这个二律背反现象是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必然产物。一切困难的焦点集中于,不以任何实物作为其劳动结果的第三产业能否创造使用价值以及创造什么样的使用价值。如果广大的第三产业都创造使用价值,那么,这些使用价值显然不可能全部是物化劳动,否则困难就不成其为困难、二律背反就不成其为二律背反了。而第三产业创造的使用价值究竟是什么呢?

  显然,问题在于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的使用价值概念,这一概念对人类劳动成果的概括不完备,范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使用价值不应该拘泥于物化劳动、拘泥于人类劳动者创造的实物劳动成果,应该将其从实物形态中解放出来,把使用价值概念的外延予以扩大。

  二、运动使用价值、信息使用价值和权利使用价值概念的确立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48页,马克思的名言“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对他的追随者带来了全面而又深刻的影响,因为这些自以为是的追随者们据此认为使用价值就只能是实物或物质财富,从而把马克思的理论不知不觉地改成了封闭而又僵化的传统政治经济学;对于这段话竟然如此限制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马克思肯定是始料不及而又非常悲哀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马克思自己并不拘泥于他的这一所谓名言。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集>>第26卷(即《剩余价值理论》)第三册,马克思讨论了经理等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科研人员的研究活动,文艺工作人员的艺术活动,以及他们的劳动力消耗形成价值等问题;显然,他认为这些不以实物使用价值作为其劳动结果的人们在创造价值方面,与以棉纱、面包和蒸汽机等实物使用价值作为其劳动结果的人们没有任何区别。不仅如此,根据李江帆同志的研究(见<<第三产业经济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马克思认为,使用价值按其形态可以分为二大类:一类使用价值以实物形态作为其存在形式,另一类使用价值以物的运动作为其存在形式。实物使用价值是物化劳动,所消耗的人类劳动物化、固定于其中;而运动使用价值是劳动者所创造的、具有有用性的物的运动,这种使用价值“随着劳动能力本身活动的停止而消失”(但是,笔者发现,某些运动使用价值——例如太阳能发电机所生产的电力——的存在不以“劳动能力本身活动”为条件)。运动使用价值正是第三产业所创造使用价值中的一种。总之,马克思一方面规定“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另一方面也研究了以运动为内容的使用价值;显然,马克思说过的话未曾束缚住他本人,却把后人束缚住了。

  (一)、金融使用价值。遗憾的是,马克思虽然认为运动和实物是并列的使用价值,但是,他的身体状况和寿命使他未能把运动使用价值的思想全面融入他的政治经济学并贯彻于始终,而且,他还在他的很多经济学著作中批评其他经济学家关于政府管理等运动使用价值的所谓“辩护论”观点。传统经济学由于规定使用价值必须具有物质存在形式的外壳,所以认为金融业不创造使用价值并且不创造价值。因此,金融业是这样的:1、金融部门首先把社会分散的、暂时闲置的以及小额的货币资金聚集起来,形成巨额而又稳定的货币资本。然后又把这些货币资本暂时借给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等产业部门用于实物使用价值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最后,完成了生产循环的产业部门在归还货币资本本金的同时,还要向金融部门额外支付一定量的利息。2、利息是创造物化劳动的产业部门劳动者所创造全部剩余价值中的一部分,这部分剩余价值先由这些产业部门的资本家从他们所雇佣的劳动者那儿攫取过来,然后由自己或别的资本家又无偿地让渡给金融部门的货币资本家。总之,金融部门是不劳而获的、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成果的、缺德的食利者或寄生虫。本文从创造运动使用价值的角度,认为金融部门创造了闲置货币资金转移等使用价值,这些使用价值与实物使用价值只有形式上的差别而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在任何一个稳定的社会经济系统(即忽略货币总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有形使用价值总量的变化),由于某些原因,社会一方面存在拥有闲置货币资金的社会部门(记为A1)和现有货币资金不足以购买所需全部使用价值、从而使用价值匮乏的社会部门(记为A2),另一方面也存在拥有闲置使用价值的社会部门(记为A3)。闲置使用价值必须从社会部门A3转移到社会部门A2,要实现这一转移而又不诉诸抢劫等暴力方式,闲置货币资金就必须在一定条件下从社会部门A1转移到社会部门A2, 从而社会部门A2就可以购买并消费社会部门A3那部分闲置的使用价值;这个条件就是社会部门A1能够在一定时间后从社会部门A2收回本金并得到一笔利息。闲置货币资金的这种双向转移运动, 当然可以由闲置货币资金的供求双方实现,但主要由社会的金融部门去完成,并且是其唯一必须承担的职责;闲置货币资金转移就是由金融部门创造的一种使用价值,这种使用价值的消费者就是暂时借入闲置货币资金用于生产、交换或消费使用价值的那些社会部门。创造闲置货币资金转移所消耗的人类劳动(包括作为生产资料的物化劳动和作为新价值源泉的金融劳动者活劳动)凝结于其中形成价值,这些价值由社会部门A2转移并凝结于所创造的新使用价值中(例如在生产消费中所创造的棉纱或布匹,以及在生活消费中所创造的新劳动力)。

  实际上,金融部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还包括金融资产和金融交易。金融资产是以闲置货币资金转移为内容、以至少一项金融工具为载体并在金融工具上发生了至少一次金融交易的一种权利使用价值。权利是指权利主体对权利客体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在本质上它是人或物在未来的运动;所谓权利使用价值就是现在并不存在的、而在未来某个时候才被创造出来的运动使用价值。闲置货币资金转移就是闲置货币资金从投资人到筹资人的转移以及在一段时间之后连同一笔利息从筹资人到投资人的返回这二个过程的总和,它既表现为筹资人从投资人手里取得一笔货币资金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也表现为投资人在一定时间后从筹资人手里收回本金的权利和索取一定量利息的权利。闲置货币资金转移的计量单位是由金额和时间所组成的复合单位,例如元·天、万元·月和万元·年等,正如电力使用价值的计量单位是千瓦·时、运输使用价值的计量单位是吨·公里一样(闲置货币资金转移在某个时点的存量应该主要是作为资金供应方的金融企业与作为资金需求方的客户等两者之间的融资总量,单位是万元·天。而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存量可主要应用日积数方法,即用存量和时间进行加权平均,这也是万元·天、万元·月和万元·年等计量单位进行转换的方法)。原生金融工具是一项债权债务关系凭证,这项债权债务关系发生在闲置货币资金转移各方当事人之间。一项闲置货币资金转移可以分割为若干段,每一段都可以作为一项金融工具的内容,每一项金融工具都可以转化为一项金融资产;例如,一项一定期限的存单和一项相同期限的贷款就构成一项完整的闲置货币资金转移。但是,金融工具只有在发生了至少一次金融交易、由债权人持有并符合其生效要件的情况下才转化为金融资产。而原生金融交易是在投资人之间、筹资人之间或投资人与筹资人之间买卖原生金融工具的行为,它是金融机构所创造的一种运动使用价值,是闲置货币资金转移的再转移;例如典型的就是大额存单(CD)的发行、背书转让和赎回。衍生金融工具是以未来的原生金融交易为权利客体的一项权利使用价值,例如股票期货就是将要发生的股票买卖,而股票期权是在未来可以发生、也可以不发生的股票买卖;衍生金融交易是买卖衍生金融工具的运动使用价值,是以原生金融交易为对象的交易行为,是原生金融交易的再交易,是闲置货币资金再转移的转移。原生金融资产的价值由金融工具所载明的本金以及在金融工具上所发生的历次金融交易的价值等两部分构成。

  总之,金融使用价值包括金融权利使用价值、原生金融交易和衍生金融交易。金融权利使用价值是闲置货币资金在投资人和筹资人之间的转移,是闲置货币资金的流通;原生金融交易是金融权利使用价值在投资人之间的转移,是闲置货币资金转移的流通或再转移;而衍生金融交易是以未来的原生金融交易为对象的流通,是原生金融交易的流通或再交易。金融市场既是金融工具的发行、流通和清偿的场所,又是金融使用价值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总和;一级发行市场是投资人向筹资人购买金融工具,二级流通市场是投资人之间相互买卖金融工具,清偿是筹资人向投资人赎回金融工具、从而就消灭了金融资产。

  (二)、其他非实物使用价值。下面所列的第三产业各部门,从运动使用价值的角度考察, 也是创造使用价值和创造价值的。1、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教导即教书育人就是教育部门创造的使用价值;当然,教育部门也创造实物使用价值,例如教科书、课外读物和经批阅过的作业本等等。而学生亦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者,因为他们在消耗他们自身的脑力和体力、消耗教育部门和其他社会部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作为劳动资料)之后,创造出新的脑力和体力(即所创造的新劳动力,作为劳动结果),教育部门和其他社会部门的过去劳动和学生的活劳动凝结于新劳动力中形成价值。2、使用价值从社会的生产部门转移到社会的消费部门,使用价值的这种转移运动就是商业部门创造的使用价值。3、使当事人对他们的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及保证当事人的享有权力和承担义务,这是包括公、检、法、司等暴力机构在内的执法部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4、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对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这是行政部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5、把人们或选民的意志提炼并升华成国家的意志即法律,这是立法部门创造的使用价值。6、在领土、领海和领空的管辖范围内捍卫国家的主权,或国家主权在领土、领海和领空的实现,这是军队创造的使用价值。7、战斗力是使用武器进行战斗的劳动能力,是军人(包括士兵和军官)在军事行动和军事训练中所创造的使用价值,所消耗的过去劳动和军人的活劳动形成其价值。等等,不胜枚举。

  最后讨论信息使用价值。信息使用价值是脑力劳动的产物,是脑力劳动者创造的一种使用价值;这种使用价值是物的运动或物本身在劳动者大脑中的反映,它的存在形式是劳动者用以反映他关于物以及物的运动之观念的一个或若干个概念,它可以减少大脑对事物的不确定性。与实物使用价值和运动使用价值等有形使用价值——有形使用价值是具有有用性的物或物的具有有用性的运动——不同,信息使用价值是无形使用价值,是大脑对于物或物的运动的具有有用性的反映,而不是任何客观存在的物或物的运动。科研工作者——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劳动成果的绝大部分是信息使用价值,当然,并不是只有科研工作者才创造信息使用价值。有的信息使用价值可以直接进入市场,例如,在知识产权市场上买卖的就是信息使用价值;有的信息使用价值不在市场上流通,例如马克思穷其一生所创立的、以其名字命名的思想体系就是这样的信息使用价值。对于那些不进入市场流通的信息使用价值,劳动者可以把他们的看法记录下来形成手稿或创造别的什么实物使用价值,例如马克思创作的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劳动者也可以根据其创造的信息使用价值作学术报告或创造别的什么运动使用价值,例如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劳动者还可以根据其创造的信息使用价值再创造出新的信息使用价值,例如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的基础上提出广义相对论。劳动者在消耗信息使用价值之后,这种使用价值可能消失了或可能继续存留在劳动者的大脑中,但是,凝结于其中的价值就转移并凝结在新创造的、作为劳动结果的实物、运动或信息等使用价值中,例如马克思的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 就包括他在冥思苦想的过程中所消耗的劳动。

  (三)、中间使用价值、最终使用价值和劳动力。根据劳动者所创造的新使用价值是否是劳动力,被消费的使用价值可分为中间使用价值和最终使用价值;最终使用价值的价值被转移到劳动者所创造的劳动力——它不能与别的使用价值相交换——之中,而中间使用价值的价值被转移到劳动者所创造的其他使用价值——它可与别的使用价值相交换——之中。任何中间使用价值的价值最终都会转移到最终使用价值,所以,人类创造使用价值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创造劳动力(脑力或体力),实现人的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创造价值的一种使用价值,只有消耗了劳动力才能创造价值;而其他使用价值的最终目的都是用于创造劳动力。劳动力的计量应区分存量和流量。劳动力的存量是指社会能够消耗于某种劳动的劳动时间,劳动力的流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耗某种劳动力所持续的时间。劳动者必须按一定的比例把他的一部分劳动力作为中间使用价值消费,把另一部分作为最终使用价值。作为中间使用价值的一定量劳动力必须使这个劳动者所创造出的价值不能少于他全部劳动力的价值,从而使这个劳动者至少拥有足够的支付手段用于购买他所需的全部使用价值以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而作为最终使用价值消费的劳动力和其他使用价值,必须使他所创造出的劳动力也不能少于他所消费的全部劳动力,以维持有足够数量的劳动力供下次分配为中间使用价值和最终使用价值。

  总之,使用价值由物、物的运动以及信息(大脑关于物或物的运动之反映) 等构成。"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类似地,运动的有用性使运动成为使用价值,信息的有用性使信息成为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具有有用性的物、运动、信息或权利等。作为劳动结果的使用价值,其价值在数量上等于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不管是实物使用价值、运动使用价值还是信息使用价值都是如此。而只有在上述的使用价值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得出真正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且只有建立在这个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政治经济学才有可能科学地反映现在社会经济的全部内容。

  三、新的使用价值概念对经济学的意义

  第一,国民经济核算。以新的使用价值概念为基础的劳动价值论认为, 与物质产品和物质性服务一样,非物质服务也是使用价值,创造这些使用价值的人类劳动力消耗也同样形成价值;换言之,凡是以具有有用性的实物、运动、权利和信息作为其结果的人类活动,都应该是创造价值乃至剩余价值的生产劳动,都应该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的范围。

  第二,对经济学的影响。使用价值的概念扩大以后,应该全面清理传统经济学的错误观念,例如关于金融部门剥削生产部门的理论,关于剩余价值平均化是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各部门按资本量瓜分创造了物质产品和物质性服务的第一和第二产业各部门所创造剩余价值的理论,等等。关于金融部门的剥削理论,上文已有论述,这里无需赘言;而剩余价值平均化应该是创造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的经济机构按资本量分配他们共同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的过程。

  第三,经济学家创造的使用价值。重农学派劳动价值论的使用价值只包括实物使用价值的一部分即农产品,传统政治经济学的使用价值包括实物使用价值的全部和运动使用价值的一部分(即物质性服务),而本文的使用价值包括全部实物使用价值、全部运动使用价值、全部权利使用价值和全部信息使用价值以及其它形态的使用价值。其实,经济理论具有历史性,是某个历史阶段客观存在的主要社会经济活动的反映,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正确的,所以,任何一个经济理论只是相对真理。发现某个经济理论的适用范围,然后进行修正,使新的经济理论更全面地、更深刻地和更系统地反映现在的社会客观经济现象,那么,人类的认识就更加接近绝对真理。经济学家不应该把某个历史阶段的经济理论奉为终极的绝对真理,让社会经济活动适应其要求,因为只有来自于实践的经济理论才能到实践中去正确地指导实践。发现过去形成的现有经济理论相对于现在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局限并修正它, 从而使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无限地接近,这就是经济学家所创造的使用价值。


参考书:
1、张志平<<金融市场实务与理论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版。
2、李江帆.<<第三产业经济学>>,广东人们出版社1990年版
3、张塞主编 .<<新国民经济核算全书>>,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版
4、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三册

继续讨论: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835&ID=30728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