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考考你的经济学常识:七个问题

shuxuhui转贴:

  1994年4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团委和学生会组织经济文化月活动。在开幕式上邀请了七八位北京经济学界著名人士到会发言,每人限定10分钟。由于时间有限,许多经济学家言犹未尽。会上大则经济研究所所长茅于轼教授作了7分钟发言,提了七个经济学的普通问题,难倒了不少北大师生。
  他认为经济学知识是每个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都应具备的,所以现在高中和大学里都要教政治经济学。但是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能否传授有用的经济知识却可能存在问题,因此他出了七个普通问题,考一考非经济专业而学过一般政治经济学的学生。如果大部分问题都答不上,就证明当今的经济学作为一门大学里的公共课有加以改造的必要。这七个问题都不是冷僻怪题,但看来容易,却真难回答。七个问题激起了北大校园内一阵不平静的思考。
  
  下面就是茅于轼教授所出的七个题目:
  
  1.何以穷国和富国同工而不同酬?
  
  从简单劳动如餐馆里洗碗,到复杂劳动如外科手术大夫,几乎一切行业中中国的从业人员所得到的待遇远远比不上美国同行的待遇。我们也可以不用货币收入,通过汇率折算,而可以直接比较吃、穿、住、用、玩的实际生活水平,这一结论仍旧成立。
  有的经济学家解释说,一般而言,美国工人使用的工具先进,所以同样劳动产出的价值较多。可是拿洗碗,理发等服务业来说,工具的先进并不起多大作用。再说中国也有高度自动化的流水生产线,那甲工人的待遇仍不能和美国工人衍比。
  由于穷国和富国同工不同酬,当他们之间发生贸易时,富国包含少量劳动的产品可以交换穷国包含大量劳动的产品,因而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是富国剥削了穷国。可是在没有贸易往来时,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仍旧存在,这显然不能用剥削来解释。正因为存在这一现象,所以不少人希望移民到富国去,使自己支付同样的劳动能得到较好的享受。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一切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财富唯一的泉源。根据这一理论,质量和数量相同的劳动应该创造出相同的价值,可是政治经济学从来没有对富国和穷国同工不同酬的事实作出任何最起码的解释。
  
  2.投机活动是否创造财富?
  
  这里我们将投机活动定义为一些人既不生产又不消费,买进只是为了卖出,并从买卖差值中赚钱的活动。这包括房地产、股票、期货的投机,也包括囤积居奇,制造价格差别从中渔利的行为。
  如果投机活动不创造财富,那么投机赚的钱只是一种变相欺骗,把别人口袋里的钱骗到自己口袋里,那就和赌博没多少区别。世界各国政府多半禁止赌博,却极少禁止投机。
  如果投机钱确实创造了财富,那么这一部分钱应该计人国民生产总值。那么请问,投机分子为谁服了务?生产出了什么产品?对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
  
  3.交换能否创造价值?
  
  据说,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等价交换,意思大概是说买卖双方谁也挣不了谁的钱,同
  时谁也不会吃亏。可是做买卖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而是为了赚钱。无论是国际贸易或是国内贸易,任何一笔双方积极参与的公平交易,都同时为双方带来利益。当然,这并不是说做买卖永远都能赚钱,蚀本的情况是存在的。但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双方出于自愿同意,任一方赔钱的交易是做不成的。
  如果承认了交换能赚钱,试问这新增的价值从何而来?
  假定一头羊与一柄斧交换,交换之前和交换之后都是一头羊一柄斧,仅仅是变换了他们的所有者。从劳动创造价值来看,交换能创利更不能自圆其说。
  你是相信交换能创造价值,还是坚信交换不能创造价值,你的理由何在?另一种说法的错误何在?
  
  4.汇率是由什么决定的?
  
  汇率是两种货币的交换比例。货币之所以有价,是因为它有购买力,因此货币交换的比例显然应该等于两种货币购买力的比。这种论断大量地流行于当今肤浅的教科书里,但其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两种货币的购买力的比取决于买什么东西。例如,用美元买汽车,其购买力约为人民币的20倍,但用美元买旅游鞋,两块美元也顶不上一块钱人民币。实际上,正因为买各种商品时两种货币购买力的比价不同,才有国际贸易发生。用美元买汽车便宜,而用人民币买旅游鞋便宜,所以才有中国出口旅游鞋进门汽车。
  对上述问题比较接近的说法是汇率取决于两种货币的供需情况,当用人民币买美元供不应求时,美元汇价上升,反之则下跌。然而这一答案只是对现实的描述,井未从经济理论上加以说明。譬如这样的汇率和购买力比较有什么关系?这种汇率有什么特点?它是有利于两国,还是不利于两国,或有利于其中的某一国?
  
  5.“有计划、按比例”有什么错?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是“有计划、按比例”。每当国民经济出毛病时,我们总可发
  现是某种比例失调所引起的,所以事先把比例掌握好,就不致发生比例失调的毛病,因而才有“有计划,按比例”的说法。市场经济则是靠着成千上万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它无疑带有盲目性。当然价格确能调节余缺,因为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从而消费增加,生产减少;供不应求时则相反。然而这种余缺调剂能否实现我们所需要的比例,却没有任何保证,是什么理由,我们竟放弃了这个基本规律,改换为市场的盲目调节呢?
  
  6.钱能不能度量价值?什么条件下它能?什么条件下不能?
  
  我们知道,凡是不能交换的东西,都不能用钱度量其价值。健康是有价值的,然而不能交换。一个人生了病,不论他愿意出多少钱给别人,也不论别人有多愿意用自己的健康去交换钱,事实上也无法做到。除了健康,还有友谊、爱情、创造欲望和好奇欲望的满足等等,也都不能用钱交换。
  那么,凡是能交换的东西是否都能用钱来度量其价值呢?工厂产品的价格高于它原料的价格,其差价是否精确地表明了工厂创造的价值?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即使工厂内部的生产状况完全照旧,它创造的财富是否也相应地变动?一个人做生意赚了钱是否证明他创造了价值?
  
  7.是什么决定了一物的价格?
  
  我们知道,价格等于成本加利润。一般而言,产品的成本是企业已知的,所以上述问题也可以表述什么决定了利润。
  利润的变化很大,有时可能是负的,这就是企业亏损;有时可能超过了成本,使利润率达到百分之百。企业没有不希望多赚钱的,那么是什么限制了利润呢?
  合理利润又是多少?如果你是一名物价检查员,你将如何去执行任务?利润率达到什么水平可以称之为暴利?如果你认为利润率达到50%以上就可以算暴利,你如何去说服坚持10%作标准的人?
  
  问题已经提了出来,答卷平均能评多少分,没有人统计。但从北大校院内沸沸扬扬的议论来看,大家开始反省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教育是否有助于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大业?这种教学究竟给学生多少有用的知识?大学教学本来应该领先于现实的发展,可是这一门课程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当然,这些司题并不是仅仅针对北大的。但几十年来北大师生一直是我国学术和文化的先驱者,也许会在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上率先行动。


  下面是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论坛一些网友的回答:

shuxuhui:

  1. 何以穷国和富国同工而不同酬?

  经济制度的不同而导致的经济效率差异。工资最终是受“边际生产率”理论所决定的,市场经济制度受“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分工深化,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实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最后,这种制度上促成的效率提高,必将反映在工资水平上。

  2.投机活动是否创造财富?

  投机调剂了时间差异所造成的稀缺性,因而创造了财富。倘若把今天的粮食拿出一部分用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对人类岂不是历史的贡献。

  3.交换能否创造价值?

  交换之所以进行,是因为交换的双方均可以从交换中获利(当然必须源于自由交换),因此交换一定创造了财富。交换不仅如此,交换还可以促进社会分工,造成大生产利益,给各个地域都提供发挥比较利益的机会。没有生产的交换,双方有利可图,而专业生产后的交换,双方获利更加丰厚。

  4.汇率是由什么决定的?

  汇率等于出口商品的边际价格比,也等于进口商品的边际价格比。而不能简单的说汇率是两种货币的交换比例。因为两种货币的购买力的比取决于买什么东西。例如,用美元买汽车,其购买力约为人民币的20倍,但用美元买旅游鞋,两块美元也顶不上一块钱人民币。实际上,正因为买各种商品时两种货币购买力的比价不同,才有国际贸易发生。用美元买汽车便宜,而用人民币买旅游鞋便宜,所以才有中国出口旅游鞋进门汽车。因此可以看出:外贸的目的不是创汇而是赚钱。

  5.“有计划、按比例”有什么错?

  经济的规模和结构,有着自己的逻辑,促成它形成和产生的信息分散在各个参与者之间,由于理性的不足,人们不可能事前掌握它的总量和结构,因而也谈不上什么 “有计划、按比例”,而只能通过市场的不断试错和不断纠错来实现。

  6.钱能不能度量价值?什么条件下它能?什么条件下不能?

  凡是经济物品,均可以作价(尽管有些因为交易费用作价很困难,但在理论上作价也是可以的)。因而用钱度量价值就成为可能。但是经济学理论上证明:只有在一般均衡条件下,价格才能表示商品的价值,此时,钱就变成了度量价格的单位。

  7.是什么决定了一物的价格?如何理解利润?

  决定一物的价格显然是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市场中数之不尽的需求者与供应者各自为战,那一大群自私自利的人,不约而同的争取自己的边际用值与市价相等,从而促成了市场需求曲线与市场供应曲线相交之价,即“一物之价”。
虽然,完全竞争的经济中,企业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因而经济利润为零。但现实的经济不可能是一个完全竞争的状况,任何企业或产品都是具有差异性的,企业既可以因为信息不对称来寻价,也可以寻租垄断来觅价,同时还可以通过企业创新来降低成本,获得创新的租值,因此,现实中的企业是可以获得一定利润的。这种利润一般是垄断、创新和风险的回报。
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暴利,通常很难。竞争企业中暴利既可以看成风险的回报,也可看成创新的来源。其次,在垄断企业中合理成本如何定,没有一个准。周其仁有一句名言:没有竞争,不知成本为何物。成本不知为何物,合理利润或暴利又如何确定。况且垄断企业都有加大成本,减小利润的偏好。暴利又如何查。


张全兴:

我来尝试回答一下,请各位指正。

  1. 穷国和富国同工不能同酬,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穷国的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于富国,资本的有机构成也较低。因此,劳动的边际产出低于富国水平。在生产领域,如果用生产的产品来衡量劳动的价值,就显得同工而不同酬;但如果可以比较酬劳的购买力与其边际产出,酬劳水平也可能相当。第二,在非物质生产领域,劳动收入要决定于劳动在物质生产领域的边际成本。既然物质生产领域的生产力整体水平较低,则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报酬也会随之降低。第三,穷国和富国之间的劳动力并不能完全自由流动。低流动性降低了劳动者对劳动报酬讨价还价的能力。人力资本越多的劳动力,其流动性越强,流动范围越大,则其在穷国和富国的劳动报酬差别就越小。其他原因当然还有,难以逐一列出。这一回答似乎较多使用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较少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味道。

  2. 投机活动中劳动的成分(譬如说,搜寻差价信息,进行商业谈判,在时空中重新分配产品——从而改变了产品),应该是创造了价值的,——即使依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也是如此。当然,投机活动更主要的作用是改变了产品的时空分布,将富余之时之地的产品转移到短缺之时之地,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样的调节使得低效用产品转化为高效用产品,增加了整体效用,因此是对社会有益的活动。另一方面,这样的投机活动需要承担市场风险,从而分散了生产者的风险水平,相当于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是对社会的贡献。当然,市场条件下惟利是图的囤积居奇,或者在双轨制下利用权力进行投机活动,这些行为对社会有害,但市场条件下的囤积居奇在完全竞争时没有市场,而双轨制下的投机应归咎于制度本身的缺陷。

  3. 交换也许是等价交换的,但决不是等效交换。当两个理性的经济人甲和乙自愿达成一项交易,用甲的A商品去交换乙的B商品时,对甲而言,B商品的效用或使用价值严格大于A商品的效用或使用价值,而对乙而言,A商品的效用或使用价值也严格大于B商品的效用或使用价值。否则,甲或乙当中至少有一个人将因为在交换中要蒙受效用损失(非零交易成本也在考虑之列)而丧失交换意愿。从信息论的角度而言,交换活动中熵的增加必须得到足够的补偿。既然现实生活中存在如此之多的自愿交换行为,显然交易双方至少有一方效用增加且另一方的效用至少没有减少。事实上,如果结合使用沉淀成本的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商品的价值(劳动创造的那一种)在交换当中是完全无影响的。借用随机数学当中的一个术语,价值是“无后效的”。

  4. 影响汇率的,当然还有货币当局的汇率政策。这是一个工具。

  5. 社会主义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计划也好,比例也罢,制定的依据何在?计划当局对合理比例的信息源自何处?除非所有个人的个别利益都完全反映在社会的整体利益当中,并且所有的人都以此为共同知识,并且计划部门具有足够的知识和完全的、准确的信息(向其报告信息的单位或个人既有足够高的觉悟不去扭曲信息,又有足够的能力和运气准确获取信息——连随机误差都不存在),有计划,按比例才可能循着计划者期望的最优路径进行下去。可惜,这里的任何一条都难以实现。不同阶层、不同个人的利益有差别甚至有矛盾,行为人与计划部门的信息不对称,寻租的行为难以避免,计划部门也决不是万能的先知先觉者,当然,经济活动更不是存在类似于牛顿运动定律的的决定性问题。失去了发挥作用的条件,良好的动机带来的并不是最好的结果。用泰戈尔的诗来说,“在好心好意的无私暴政之下,世界受到的伤害最大。”总之,“有计划,按比例”超越了人类文明迄今为止的发展阶段。


  您也想尝试着回答这七个问题吗?请参阅: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57&ID=34904


(编辑:陈理行)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