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解读经济解释(十二)


对《经济解释》第一卷的解读,至此告一段落。第一卷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因为第一卷所包含的两大块内容——科学方法论与需求定律——是整套《经济解释》的灵魂所在,是后面两卷的提纳挈领,起着统辖全局的作用。


一、统辖全局的第一卷

第一章的方法论不但适用于整个经济学,而且适用于一切被称之为“科学”的研究。而需求定律,则是张五常一再强调的经济学中唯一的“一招”。虽然在第二卷和第三卷里似乎并不怎么看到张五常明显地提到需求定律,但事实上这一定律贯穿全书,无所不在。它既适用于新古典主义(第二卷上半部分述及),也适用于新制度经济学(第二卷从《交易费用》一章开始到第三卷全书述及)。事实上,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主义的唯一区别,只是扩大了“成本”的范畴,从新古典主义的只研究“生产成本”扩大到把“交易费用”也包含进来,从而由新古典主义的只研究市场制度下的行为扩展到包括了一切非市场制度下的行为。当然,由于这一扩大,新古典主义中的一些结论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但仅就方法论和需求定律而言,没有任何区别。

不妨夸张地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智力超群的天才,他没有看《经济解释》的第二、三卷,只看了第一卷,并且对第一卷的内容掌握得通透烂熟,原则上,他完全可以自己把第二、三卷的内容推导出来。

方法论的重要性,第一章《序言》已经谈得比较多,而且后面在解读具体的理论时还会不断地加以回顾。这里主要是谈一下需求定律对第二、三卷的统辖作用。

首先,有必要再次强调第八章《何谓价?何谓量?》中已经提到过的成本与价格的关系。成本就是价格,成本就是代价,因此第二卷前半部分在讨论成本与生产成本的问题,实际上只不过是在研究需求定律里两个变量中的“价格”这一变量而已。

另外,关于成本,我最早体会到的一点是:“所有约束条件都可以从成本的角度来看。”而成本就是价格,因此这一句话就可以改成:“所有约束条件都可以看成是需求定律中的‘价格’变量。”这里所说的约束条件,是指客观事实的约束条件,不是空中楼阁的理论假设。需求定律中的价格变量是客观事实,因此所有属于客观事实的约束条件都可以转化为需求定律中的价格变量。也就是说,第二、三卷里所有讨论约束条件的部分,全部可以看成是在讨论需求定律中的价格变量。这一点,在第三卷第八章《后记》中有清晰的表述:“成本是局限条件,而无论是复杂的产权局限或管制局限,都可以用成本的理念来处理。……需求定律之价是局限,可以有广泛的阐释,包括所有局限条件”。由此可见,第二卷中关于成本的讨论、第三卷中关于产权、管制等约束的讨论,都只是在讨论需求定律中的价格变量。

其次,关于“量”的讨论也渗透了第二、三卷的各处。如果说,只要明白了成本就是价格,一切约束条件都可以归入价格之中这一道理,“价格”这一变量的讨论还是比较显而易见的话;那么“量”的讨论就不是那么容易看得清楚了。其中的关键,还是在于要将第一卷第五章第六节的《何谓量?》理解烂熟于胸。“有质”之量与“委托”之量的划分,使“质”的问题可以转化为“量”的问题来处理。

此外,第二卷第七章第一节《垄断的觅价行为》的重心就在于觅价不仅仅是觅“价”,更是觅“量”(用不同的包装来实现),这跟第一卷中的《何谓量?》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而第三卷第四章第二节《选量作价与履行定律》与第四节《交易费用与选择定律》则更是第一卷的《何谓量?》中提出的理论,具体运用于研究劳力要素的定价问题的典型示范。


二、解读《经济解释》的个人经验

就我个人的阅读经验来说,阅读《经济解释》时,不要将三卷书割裂开来地读,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回顾作为提纲挈领的第一卷,思索第一卷的内容是如何统辖其余两卷,其余两卷又是如何具体地示范了第一卷所提出的一系列原则。否则就不容易将所有内容融会贯通,也就不容易真正地读懂《经济解释》。

怎样判断是否读懂了《经济解释》的呢?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方法是这样的。当感到书中的某一部分内容读懂了之后,不要孤立地理解这部分内容。如果这一部分内容就在第一卷中,就把心得往第二、三卷的内容套。如果套得丝丝入扣,那就说明理解基本上是正确的;如果套得格格不入,那就说明有关的理解有问题,或者至少还不够透彻。如果这一部分内容是在第二、三卷中,应回顾第一卷,看由此得到的心得实际上是第一卷哪一部分内容的具体运用,也是看套不套得上。套得上的话,就相当于理解了第一卷中与这部分内容有关的东西,再由此做前面讲到的把心得往第二、三卷其它地方套的事情。如此反复再三,只要读懂了《经济解释》中的几个地方,慢慢就能把其它原来不懂的地方都搞懂,而且彼此都能连接起来,就像拼图一样,渐渐整个体系的轮廓就清晰起来了。

当然,之所以能这样来读,最大的原因在于《经济解释》本身写得一气呵成,在这个体系内所有部分在逻辑上都互相响应,彼此之间都能连得起来。《经济解释》第二卷的前两章澄清了很多概念,与教科书的说法都不尽相同。张五常一再地强调,他决不是要故扮高深、标新立异,而是因为教科书的概念没有办法“连得起来”(有时他用的是“加不起来”这个说法),逼着他要另外想办法。这里所说的“连不起来”或“加不起来”,其实是指逻辑上有矛盾,无法自圆其说。

对于《经济解释》的整个体系,我最强烈的感觉,就是这个体系内部的逻辑性非常强,完全达到了逻辑自洽。不要少看这一点,在后面讨论成本的概念时,就会发现很多极其优秀的经济学大师,都难免在某一个微小但绝非不重要的细节上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逻辑自洽如《经济解释》者,在经济学的范畴中,确实是罕见的。更难得的是,它没有怎么借助于通常用于协助逻辑推理的数学工具。

当然,《经济解释》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优点,就是它所构建起来的体系,不但满足上述逻辑自洽的要求,而且这个体系具有可证伪的开放性。事实上,强调实证,正是这本书与所有其它经济学的书籍(包括教科书和学术专著)相比最大的特色所在。

(第一卷解读完)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