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到底是谁在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09年5月5日许多网站转载了《北京日报》上吴敬琏先生的一篇短文,引起了广泛的注目。他说:“改革意味着利益结构的大调整”,“现在,中国改革开放所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政治经济学问题,都需要用现代政治经济学来加以回答”。列举了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改革、农地制度改革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四个问题后。他认为这都不是“简单的经济和技术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还“必须警惕假马克思主义鱼目混珠”。最后,他警告:“总之,整个改革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互动的过程。自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框架建立起来以后,两种前途就严峻地摆在全体中国人的面前:一种是政治文明下法治市场经济的道路。另一种是权贵资本主义的道路。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政治和经济改革扼制后者的势头,来自另一极端的势力就有可能利用大众对权贵腐败的不满,推销极‘左’路线,把中国引向另一条歧路。我国和世界的历史告诉我们,极‘左’和极‘右’都会带来民族的灾难。因此,政治经济学面临的任务伟大而艰巨。让我们继续为‘建设一个新世界,为中华腾飞而努力探索!’”

  短短一席话,高度概括了当前中国的严峻状况、三大社会势力的搏弈格局和三种前途的可能。也道出了中国目前改革的本质与核心。而有人却将他所说的“政治文明下法治市场经济的道路”,理解为西方国家那种完全私有化、市场化、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将他所说的“极左”“另一极端势力”,理解为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左派势力,将他说的“歧路”,理解为“计划经济回头路”。进而得出一个结论:吴敬琏完全是在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改革到了今天确实到了“攻坚”阶段,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不可否认遭我国出现了几个不同的利益阶层,这几个利益阶层的博弈将决定着我国的改革方向。

  改革开放之初以提高经济效率为核心的单一改革目标,以及新制度尚未建立,旧制度被废除的情况下,各种资源的无秩序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正是因为这种无秩序的增长使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被无情的证明,到今日,新的利益阶层的出现使得社会资源日益集中,并且代际之间的遗传性增加,同代之间的流动性减少。可以说以前所设想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其他人共同富裕”不是很成功,而是出现由于当时制度的缺失所造成的 “虹吸效应”。

  由于公有制的先天缺陷,是无法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的,而计划经济的失败也早已为事实所明证。要在公平的条件下实现效率,计划经济并不是好的选择。而到了今天,国有经济也已经失去了也是它本身就不具备的所谓的“肩负共同富裕的条件”,其已经成为造成社会收入分化的原因之一。

  所以,从这些意义来说,代表中国经济学家的良心的吴敬琏先生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市场经济从来就是法权交易,一切特权都应该退出,同时需要对国有经济进行进一步审视,重新确定国有经济的存在领域,将国企改革到底,进而通过利益的重新调整,建立政治文明下的法治市场经济。

  改革是必须的,而且必须及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阻力会越来越大。目前群体性事件的频频发生,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为这些都是目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的反映。但是决不能因为改革引起一些新的问题而否认改革,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改革不到位,不彻底的结果。

  到底是谁在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原文网址:http://space.efnchina.com/user1/1895/11083.html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