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洋黑工?民工荒?白领荒?

 中国产业正在转型,就业市场出现不同的效应:

 一是珠三角出现“洋黑工”

 最近几个月,中国广东出现了大规模的“洋黑工”现象。大批来自东南亚及非洲相对落后国家的境外黑工渐渐潜入珠三角,在深圳、佛山、东莞、云浮、肇庆等地遍地开花,并大有向整个珠三角扩展之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就业市场与国外联系日益紧密,东南亚黑工通过各种渠道向珠三角渗透的势头还将持续;珠三角的鞋类、玩具、电子产品等工厂都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但自2005年以来,由于受到《劳动法》修改的冲击,加上大批农民工返乡就业,这些工厂被迫将视线转向东南亚黑工。

 二是长三角出现“民工荒”

 长三角正在遭遇前所未遇的“用工荒”。大多企业为解燃眉之急企业临时用工,一是推行“员工推荐奖”,二是提高待遇吸引人,三是加强关怀感动人,最后开展大学生“校企合作”补充人。

 截至4月底,浙江省台州市有29.7%的民营企业面临“用工荒”,员工的缺口率为28.5%。企业最缺的岗位分别是初级技工和中级技工,缺口率分别为41.9%和28.8%,累计达70.7%。

 历时近三个月,对浙江五地的345家民营企业和11家劳动力市场展开调查,销售收入在1000万以下的企业,员工缺口率高达76.1%;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员工缺口率为20%。

 三是一线城市出现“白领荒”

 智联招聘在对3万简历及7000多白领的调查显示,八成白领有逃离“京沪穗”等大城市的念头。一线城市的高房价一路飙升、物价飞速上涨的同时并没有带来薪酬的增长,加班时间越来越长身体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差等等因素,让白领心生回归二三线城市的念头。

 由于高校毕业生选择首次就业城市基本为一线城市,也造成了一线城市竞争激烈的局面,一线城市的寻找就业机会的优势就大大降低。二三线城市正在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心生逃离大城市的念头。

 尽管工资正在上涨,一些沿海城市大约提高15%左右,提倡“环境留人、待遇留人、文化留人”,但事实上为何发生的“洋黑工”、“民工荒”和“白领荒”呢?

 一个健全的人力资源市场应该是市场信号及时传递,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正常发挥作用。这些现象在客观上说明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没有发挥工资价格的作用,由市场派生出来的动力机制、决策机制、约束机制和协调机制对人力资源并未发生作用。

 为了使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能够真正按照各地区人力资源市场价格的变化和发展进行跨地域自由流动,顺利实现就业和定居,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

 一是劳动者的实际就业能力逐步趋同

 实际就业能力可能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流动成本,二是技术水平,也就是掌握中国就业市场共通的就业能力。要实现跨地域流动并到第二、第三产业就业,具有共通的就业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二是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中,是否存在系统性“群体排斥”的问题。对来到这些城市的流动人口、劳动力提供各项必要的帮助;对在就业技能培训、子女入学、生病医治、法律援助等方面需要帮助的流动人员提供支持。

 这样,一个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可以使全国劳动力根据各地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时流动与重新组合,保持各地的就业率和各行业-职业的收入水平基本趋同。

 一个国家的公民,不论他生活在国土的什么地方,他接受教育的条件、享受的社会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的水平,应该是大致相同的,他实现就业的机会和所得劳动报酬的水平也应该大致相同。这样全体国民(不论属于哪个族群)才会对这个国家具有公民的认同和忠诚,这是现代“市场共通”和公民国家建设的基础。

 目前,“洋黑工”、“民工荒”和“白领荒”同步,折射出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人力资源配置发展趋势:

 一是中国人力资源第一大国正在消失。国际化人力资源流动速度加快,未来中国的人力资源供需情况,无论是人力素质还是供需比例,需要考虑世界的经济发展状况、国家政策变化、教育体制是否变革。

 二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

 未来的人口确实是呈现稳定下降的趋势,劳动力绝对数越来越少,中国的世界工厂是否存在是一个问题,因为劳动力不充裕的话成为世界工厂的大前提是有问题的。中国的制造业也面临寻找替代劳动力的考验。

 三是中国目前隐含的巨大人口危机。随着数十年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中国已经告别了“少年之国”,人口老化将成为未来的巨大挑战。这种状况将直接导致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后中国人力资源市场将会发生重要变化。

 从大的发展环境来看,企业需要走出去的必须走出去,或者走出当地到中西部去,或者走出中国市场。但在国家博弈的过程中,如果无法完成产业升级而只能继续止步低端产业链,未来中西部的发展一样难逃用工荒的命运。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