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高中生为什么要学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组织,实现高效地生产财富的一门学问。人类要生存就离不开物质财富的生产。但是不同的社会组织方式,不同的人际关系安排,生产财富的效率是非常不同的。经济学能够解释为什么美国人富有,同样的劳动在美国获得的报酬比较高,人们都想移民到美国去。目光肤浅的人往往以为是美国的科技发达,懂得经济学的人有不同的回答。经济学不仅仅回答当今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而且回答人类历史何以在十九世纪之后进入了财富的高速增长期。当然也能够回答我国改革开放二十五年,怎么实现了人均收入长了四五倍,以及今后收入增长的潜力还有多大等等。这样一门学问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最有实用价值,最成熟,研究的人也最多的一门学问。它既非常深奥,又平白易懂。就看我们怎么学。一个人不学经济学也能懂一般的经济规律,比如说物以稀为贵,这就是经济学。但是学过经济学就懂得更深刻,问题看得更透。而且能够用经济学的规律来解释世界,判断事物的是非,估计局势的发展。我们还能够发现,由于古人不懂经济学,人类的发展大大地延误了,而且至今类似的错误还一犯再犯。可见普及经济学知识有多么重要。

  经济学又有助于我们懂得人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处理好和周围人群的关系,懂得个人的社会责任。学好经济学不但自己享受人生,同时也能帮助别人享受人生;懂得怎样赚钱,怎样花钱,要做钱的主人,不做钱的奴隶。但是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同样是学,学得深,学得浅,大不一样。小学生读孔子的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和成年人读的感受完全不同。一方面透彻的理解需要生活经验,另一方面,更需要深入的思考。最重要的还是思考。同样年龄的人,有的显得肤浅,有的比较深刻,差别就在能不能思考。

  经济学有些什么内容我们必须掌握的?首先是微观经济学。只要市场在,供不应求涨价,供过于求落价,我们永远可以以合理的价格买到东西,永远不会饿死人(除了身无分文的人)。如果大规模饿死人,那是因为市场被破坏。或者由于战争,或者由于人类的愚蠢。少数人饿死,是因为没有钱,不是没有粮。因为有价格的波动,和人类追逐利益的本性,各种资源会随着价格变化而流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电厂生产出来的每度电有许多种用途,在价格的引导下它会被用于最迫切需要的地方。同时由于替代的可能,粮食可以用水果,肉类来替代,石油可以用煤炭,原子能来替代等等,社会的生产和消费结构具有弹性,以适应地球资源的约束。

  然后我们要学宏观经济学。虽然从微观上通过价格波动,供应和需求经常处于均衡状态,不会买不到东西,也不会卖不掉东西,但是如果家庭的储蓄不等于社会的投资,全社会在总量上发生供需的不均衡,于是发生萧条或者过热。此时价格起不到均衡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作用,要靠市场之外的力量,就是政府。这是凯恩斯在二次大战以后提出的宏观经济理论。1929年在美国爆发了后来波及全球的经济大萧条,将近十年的萧条损失的财富相当于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大家不懂凯恩斯学说,执行了不少倒行逆施的政策,否则情况不至于如此严重。现在类似于1929年的大萧条已经不可能再发生了。(但是别的危险仍然存在着。)世界各国都用凯恩斯理论作为宏观经济调整的指导。但是在1936年凯恩斯发表那划时代的重要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时,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拒绝他的理论。凯恩斯对这个现象解释说,问题不在新说难于理解,而是因为老说把人的思想束缚住了。科学发展史上类似的例子很多很多,这个教训太值得我们汲取了。

  市场非常重要,它保证我们能以合理的价格买到所需要的东西。通过市场的竞争,生产和需求能够匹配,经济结构能够经常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人口,资源,偏好,和科技的进步。市场竞争能够消除低效率的生产和消费,保持社会以高效率完成经济活动。市场既然如此重要,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市场是如何建立,维持,或者被破坏的。这个经验可以从人类历史中去发掘,也可以从当今世界的现实比较中去认识。讨论这个问题就是制度经济学的内容。

  市场要能够做到以上所说的那些功能,参与市场的个人必须是平等的自由人,一方不能胁迫另一方,可以讨价还价,而且有权参与或者退出。因此双方所同意的事,不论是一件买卖,是一项合作,是一个借贷,双方必定感到对自己有利,否则他有权退出合约。一切双方同意的事物必定给双方带来利益。这样的合约必定能够创造财富,否则一方得利另一方必然受损。这是市场能够创造财富的根本的道理。许多好心办坏事的政策,就是违背了这条最根本的原理。当权者以为某项政策必定给全社会带来好处,因此用强迫命令的方式去推广。结果却适得其反。成功的政策都是提供交换的机会,让人们自发自愿去参加。每一对交换都产生财富,大家都来参与交换,社会的财富就极大地增加了。只有一种情况例外,即两个人交换得利的时候,给第三者造成了伤害,比如环境污染就是一例。这时必须由政府或者其他权威组织加以干预。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双方交换得利的同时给第三者也带来利益,比如养蜂给农作物增产。

  人都是自利的,如果有交换获利的机会他一定会加以利用。古代就有交换的发生,一个制陶的人和打猎的人相交换,各方发挥自己的优势,双方都能获利。零星的交换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零星的交换未必能够发展出市场制度,除非交换能够反复进行,不受外界的干扰,人群之间能够签订共同遵守的规则,没有暴力破坏这些规则。最简单的规则如借钱要还,能够发展到复杂的规则,如世界贸易组织,证券和银行业的监督规则等等,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没有暴力的干涉。而这个条件在人类过去的几千年历史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直到十七,十八世纪,在欧洲萌生了能够和皇权对抗的力量,平等自由的思想逐渐传播开来,于是市场经济慢慢地生长起来。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平等自由的观念很难自发地生长并得到发展,多半是从欧美国家进口,所以那些地方的市场经济比欧洲要晚一二百年,而且过程往往是非常曲折艰难的。这些地方的经济因为缺乏牢靠的市场而发展缓慢。

  拿中国为例,中国有几千年的皇权历史。在这种制度下只有皇帝统揽大权,从百姓到大臣不但财富权没有保障,连生命权都没有,怎么谈得上市场制度。秦始皇迁天下豪富12万户于咸阳,把全国的富人一网打尽,他们离开了自己的经营根据地,最后都变成了穷人。汉高祖在23年之后也做了同样的事。历代皇帝除了征税之外,还用粮食和食盐专卖的政策赚取巨额利润。这些买卖谈不上任何公平和自由。皇帝还随便用抄家的手段,巧取豪夺平民百姓的财产。皇帝有权滥杀无辜,动辄兴大狱,一次杀人成百上千。根本没有任何公理可言。一个不讲道理的权威,怎能容得下市场规则的产生。

  不论中外,历史上从来都是重农轻商,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从事交换的人是欺骗者,剥削者。汉朝时不许商人穿丝绸衣服,不许他们骑马坐轿。社会每有动乱,官府和百姓纷纷抢劫商人。这种现象一直到最近还在发生。中国国内有,东南亚国家也有。他们不懂得,商人或企业家在自己赚钱的时候也改善了别人的处境。一个人赚钱一百万,社会同样获得差不多的利益。因为一切平等自由的交换必定给双方带来利益,而不是一方得利另一方受损。人类历史上重农抑商的偏见大大地阻碍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由此可见,市场制度的建立是一个公理战胜强权的过程,是人类理性获得成功的过程。它必定是曲折的,艰难的,缓慢的。但是它最终确立起自己的地位,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人类历史按照物质财富的分配方式可以划分成两个阶段,先是强权时代。人的生活享受取决于人的权力大小。皇帝可以住在皇宫里,普通人连衣服上划条龙都犯大逆不道之罪。消费是严格按照等级划分的。那时候人们为了享受必须首先夺权。权是问题的核心。整个社会就是夺权的战场,历史就是夺权的故事。人们的聪明才智都用在了如何打倒别人,让自己站在最高点上。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皇帝,皇帝是排他的,没有商量的余地,所以皇帝一个换一个,朝代一代换一代,故事的核心内容没变。

  市场经济建立之后事情整个起了变化,人的消费取决于你能赚多少钱。而钱没有排他性,你能赚我也能赚,彼此不但不妨碍而且还有互补性。人们的精力不再用在夺权上,而是用在创造财富上。于是人类发展的轨迹完全改变了。自从公元零年到1820年,人类发展非常缓慢。这1820年中人口从2.3亿增加到10.4亿,年增率仅为0.08%;而在以后的180年中人口增加到63亿,年增率为1%, 是过去的12倍。在公元1000年时人的平均寿命是24岁,到1820年时增加到26岁,年增率为0.01%。从1820年到2002年平均寿命增加到67岁,年增率为0.5%,为过去的50倍。人均财富的生产以1820年分界,以前的年增率是0.02%,以后是1.2%,增加了60倍。如果我们划一条曲线表示全世界人口,寿命,人均财富的变化,可以看出在市场经济出现之前,基本上是一条水平线,而在那以后出现了高速增长。这还是全世界的平均状况,如果将各大洲,各国的情况细分,这个发展轨迹的不同将表现得更明显。

  市场经济所导致的高速增长还能继续多久?我估计再有不到一百年即将结束。因为市场经济的优点是有限的,地球上资源的约束将日益明显,这将逐渐抵消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机会。所以我们是人类历史几万年以来非常特殊的一代人,亲眼目睹了这个惊人的变化。我国改革开放二十五年来,因为逐步接受了市场经济,人均财富的年增率达到了8%,是过去几千年所从来没有过的。

  建立市场经济的困难何在?首先是人在法律面前的地位平等。在权势社会中统治者不需要遵守法律,他们可以为所欲为,欺侮百姓。平民百姓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他们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很容易被权势者剥夺。人们争做有权有势者,实在不得已才去从事生产。以后剥夺别人财富越来越困难,代价越来越高,人们转向生产财富而不是争取权势。不过市场经济把人们分成有钱人和穷人,钱能够交换权,所以法律上的平等并不容易做到,富人往往得到更多的法律保护。

  其次是财产权的确立。私人所有的财产应该受到严格保护,不受任何权势人物的侵犯,特别是不受政府的侵犯。财产权得不到保障,通过巧取豪夺就能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交换还有什么意义呢。政府侵犯私人财产往往有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这就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建立。财产可以找一个理由来侵犯,以后就后患无穷,社会将陷入剥夺和反剥夺,革命和反革命的混乱和无序。再就是个人自由的承认和确保。个人有权创业,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可以辞职不干,有权选择交换对象,可以讨价还价。在一个权势社会中权势者往往限制别人的自由,以扩大自己的自由,用各种似是而非的口号为特权者额外的自由寻找借口。由此可见,法律面前平等也好,财产权的保障也好,自由也好,对这一切造成障碍的就是特权。市场经济之前和之后作比较,就是特权的受制约。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

  二十世纪的下半叶,市场经济逐渐在全球推开,出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其特点就是全世界的资源可以通过全球市场交换,或者出售,或者买进。于是争夺资源的战争逐渐退出世界舞台。首先是殖民地政策被否定,殖民地纷纷独立,宗主国不再把持政权。以后是国际人权的确立。任何国家不得以任何理由霸占别国的领土,奴役别国的人民。过去靠武力夺取的战利品都得一件件归还。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以前,许多战争是资源争夺之战。比如日本人侵占我国的东三省,就是看上了那儿的粮食,木材,煤炭,铁矿。日本是资源贫乏的国家,经济要发展就得向外扩张。现在日本仍旧是资源贫乏的国家,但是得益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必通过战争,它变成了经济强国。用战争获取资源代价太高,得不偿失。再也没有人会因为资源而发动战争了。不过战争依然存在,不是为了资源,而是为了″正义″。各方对正义的理解不同,战争就成为解决问题的最后依托。人类能够对正义协商,才能够避免最后的战争。

  市场经济制度不但改变了国内国际政治,也改变了社会道德的是非观。过去总认为私心是一切坏事的渊源,所以叫人斗私批修,要大公无私,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但市场经济却承认人的私心是合理的,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是得到承认的。各人都有私心,那么社会任何保持协调呢?回答很简单,每个人要同样尊重别人的私心。我们所见到的丑恶现象并不是因为人有私心,而是因为侵犯了他人的私心。市场经济是一个平等的经济,任何一个人和任何别的人都是平等的,只有我的私心,没有别人的私心,这是特权思想。如果每个人在追求自利的同时也尊重他人的自利,绝大多数的矛盾就不存在了。

  自己和他人的利害关系可以有四种情况∶利人利己,损人利己,损己利人,损人损己。对全社会最有益的当然是利人利己。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原则。从全社会来看,损人利己和损己利人是同一件事。一个人做好事,比如说免费帮人修理脚踏车,这是损己利人。如果没有一个拣便宜的人,本着损人利己的心态来请他修理脚踏车,这位好心人的好事就做不成。所以说同样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到的结论完全不同。至于对全社会最有害的损人损己的事,有理智的人本来是不会去做的。可是人类往往疯狂,历史上不乏大规模伤害的事情。远的不说,文化革命搞阶级斗争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文化革命制造了巨大的人间痛苦,并没有谁得到好处。可是人们竟然疯狂。更明显的例子是恐怖分子身上绑了炸弹去炸别人,害人害己。不要以为普通人不会干出类似的事。许多人经常给人出难题,摆架子,教训别人,跟人过不去,不愿意成人之美。这些可不是少见的事。

  最后,让我们跳出经济学来看经济学。经济学研究如何有效地生产财富。这个目的应该说完成得不错的。但是人类是不是更快乐了呢?未见得。因为财富并不是人们活在世界上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快乐而不是财富。财富仅仅是达到快乐的方法之一。有时候财富不但没有带来快乐,反而闹出许多烦恼。懂得经济学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快乐,不但自己快乐,而且帮助别人也快乐。经济学追求的是全社会财富生产的极大化,我们更需要的是全社会快乐的极大化。其办法和财富极大化相类似,不但自己快乐,也帮助别人快乐。大家知道,在社会上赚钱不容易,但是得到快乐却并不那么困难,只要自己懂得不要和自己作对,更不要和别人作对。世界就会变得愉快和谐得多。

  高中生是处于人生最重要的阶段的一群人。他们的人生观开始形成,他们观察社会,学习如何处理人和人的关系。可是现在中学的课程中并没有关于人生观的课程。教育部门不是不想,而是没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来讨论怎样建立符合社会需要的人生观。我认为学经济学可能是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本书作者岑科先生虽然不是学经济学本科出身,但是他的经济学修养相当好,超过一般专门学经济学的本科生。由他来写这本书是再恰当不过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改变目前中学里的经济学脱离实际,内容沉闷,逻辑不清的种种毛病,开辟出一条中学里教授经济学的新路。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