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李昕:从另一个视角看中国外部失衡

  “全球失衡”这一说法在2003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迪拜年度会议上被正式提出后,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全球失衡”一度被认为是此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今年G20财长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在各国宏观互评基础上加强外部失衡的识别。

  若以全球顺差总额占全球GDP的比重作为衡量失衡程度的指标,在2003年以前的20年时间内,这一指标保持在1%-1.5%的相对稳定水平上。2003年后,全球顺差占GDP比重显著上升,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前一度达到3.16%的峰值。在此期间,中国顺差占全球总顺差的规模也从2003年的6.84%,上升到2008年的24.31%。就是说,当今全球顺差的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在历史上,1991年日本顺差占全球总顺差比例达44.7%,远高于中国现在的水平。但由于当时全球失衡占GDP比重仅为0.64%,且当时各国间经济联系并不像现在这般紧密,因此对失衡的关注程度也低得多。

  中国如此高的顺差占比往往让它处于国际失衡争论的风口浪尖。但是,中国贸易中最重要的加工贸易——自2009年2月以来,我国全部贸易顺差均来自加工贸易——有一个日益突出的特性,即其物流与资金流的统计并不完全重合,中国对外出口中,有相当一大部分商品的产权不属于中国。只有将贸易中属于外资的资金流分离出来,才能看清国际贸易的真实情况。

  迄今为止,在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人们普遍使用海关统计数据。海关统计方法形成于上世纪初期,当时国际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经过海关流出的商品被理所当然地视为这个国家的出口。但是,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形式和内涵均发生了重大改变。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主要表现为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贸易,产业间贸易逐步转变为“产业内”贸易。流出某个国家海关的商品虽然贴有某国制造的标签,其产权却未必完全归这个国家所有,若直接使用海关统计数据,容易片面夸大贸易的失衡程度,特别是对中国、墨西哥等以加工出口为主的贸易大国而言。

  海关数据反映的是物流,对应GDP的概念。资金流反映的是产权,对应GNP概念。资金流体现利润分配,与物流并不完全重合。2000年以前,加工贸易或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并不显著,两者之间的差距有限,可忽略不计。

  而近10年来,跨国公司显著地改变了国际产业分工的格局。据统计,2010年我国外贸出口中,外资企业出口就占54.7%,加工制造业出口中,外资所占的比重更加显著。

  因此,衡量一国外贸的失衡程度,不仅要考虑出口产品的生产地域,还需要分析其产权归属。由于跨国公司的产权结构复杂,海关不可能区分进出口商品的产权归属。为了区分资金流和物流,必须从国际贸易的投入产出表出发,另辟蹊径。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最新公布的2007年反映加工贸易情况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我们利用43911个外资出口企业的产权数据,对加工贸易非劳动报酬中的内资和外资进行了划分,并对中美两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的产权进行整理后,发现了一些新鲜的数字:

  第一,2007年中国工业产品进口金额7128.6亿美元,出口11562.7亿美元,剔除出口中产权属于外资的1462.8亿美元,中国工业品外贸顺差额应该从原来的4434.1亿美元调整至2971.3亿美元,降幅达32.98%。也就是说,当年中国工业产品外贸顺差中,将近三分之一的产权不属于中国企业。

  第二、当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为693.9亿美元及2326.8亿美元。在贸易出口额中,美方拥有产权的约为720.73亿美元。特别在钢铁、石化和轻工业的出口商品中,美资企业拥有的产权比例较大。这就是说,在2326.8亿美元商品从中国流向美国的同时,还应有720.73亿美元的资金从中国流向美国。在根据所有权调整后,中、美顺差额应该从1632.9亿美元调整为912.17亿美元,调整幅度达44.14%。以资金流衡量,中美贸易失衡并不严重。

  然而在原本应当流向美国的资金中,有很大一部分被外资企业留存在了中国。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2010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数据,最近十年,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利润汇出2617亿美元,仅占来华直接投资存量的22%。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外商投资企业利润汇出增长放缓,由2002-2007这五年间的年均增长36%,下降到2008至2010年的年均增长6%。另外,根据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数据显示,2009年末,外商投资企业外方留存利润就达1708亿美元。

  可见,外资在华加工企业的出口所得中,有相当一部分作为留存收益,并未汇出中国市场。若不考虑产权隶属,仅根据地域概念将这一部分收入算入中国的贸易顺差,会扭曲中国与外贸伙伴间的实际失衡程度。

  资金流视角下的失衡水平,与物流视角下失衡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值得更多关注以及更深入的研究。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