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财经界三巨头

  《三智者》

  [美]查理·莫理士著

  Public Affair出版公司

  2009年6月

  美国财经作家查理·莫理士(C. R. Morris)的新书《三智者》(The Sages),短小精悍,文本只有一百八十页。作者记者出身,搜集资料极丰,加以文笔洗练流畅,可读性高。本书分四章,除索罗斯、巴菲特和沃尔克各一章外,尚有一章“经济学、市场及现实”,有益有建设性,特向各位读者推荐。

  这三位财经界殿堂级人物的“事功”,世人皆知,在香港和大陆投资界亦几乎家喻户晓;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信念坚定、贯彻始终和有奉献精神,因此被莫理士称为“高尚的完人”。

  大中华地区读者最有兴趣的,相信是巴菲特,因此便先从他的“投资史”说起吧。有关巴菲特特别是六岁便知道且身体力行赚钱并真的有所斩获的“童年故事”,读者大都已熟知,于兹不赘。

  巴菲特是赚钱天才,高中毕业时已积聚了五千元(美元,下同),约合今日五万三千元(大学毕业则有财富两万元);毕业后他考上宾州大学的商学院沃顿(当时尚未升格为研究院),上课一周他便会默诵教授所写的教科书,因而经常指出教授错误引述自己的著作;得学士学位后,他考不上哈佛,进哥伦比亚商学院,上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1894-1976)的课,这位格雷厄姆便是大名鼎鼎的证券分析之父。

  巴菲特熟读格雷厄姆、多德(David Dodd,1895-1988)合写的那本经典《证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1934年初版;加十位名家评论的第六次修订版2008年出版;现今仍有不少学府采用为教科书),对其中的个案分析了如指掌,因此获格雷厄姆垂青。巴菲特是该学系历史上唯一一位在证券分析科得A+的学生!

  巴菲特父亲是股票经纪(后当了四届国会议员),他毕业后在父亲经纪行任职,但他对经纪业全无好感。以经纪对股票本身所知甚少只会鼓如簧之舌全力向客户推销股票,由于收入与买卖频度挂钩,经纪因此叫甲购入叫乙沽出,在一买一卖间赚取佣金。他对这种生涯兴趣不大,但在经纪行工作约一年间,还是建立了不错的客户网。期内晚间在俄玛哈大学教授投资课程,他对学生有关个别股票的提问,有问必答且对答如流,情况颇似今日电视电台财经演员的答客问。只是他们有计算机可查而当年巴菲特全凭熟读近万页的穆迪证券分析的资料;期间他和乃师格雷厄姆保持书信往来,就投资问题互相切磋。

  1954年,格雷厄姆的证券公司给他“一份工作”,他马上接受并带同两年前结婚又再怀孕的妻子及大约一岁大的婴儿赴纽约。在最初两三个月,巴菲特在资料室读完公司的全部投资档案,不久后被格雷厄姆指派参与洽商一宗收购。巴菲特的工作令格雷厄姆十分满意,公司赚了大钱,他自己亦购进一些有关公司股票,当收购消息公布时,股价飙升两倍半,巴菲特利用“内幕消息”——当年尚未立法禁止——赚了一大笔……当1956年格雷厄姆退休时,巴菲特二十六岁,他决定回老家谋发展,其时他已有购买力等于现在的百万身家。

  巴菲特决心在股市大展拳脚,以活学活用他从格雷厄姆身上学到的投资知识,而投资资金不是自掏腰包而是向亲友筹措。他很快获外父(俄玛哈大学商学系主任)的退休金二万五千元,还有姨母、老同学及妺夫等纷纷加入,他们成为他的合伙人(在家中办公,1960年正式成为巴菲特合伙人公司并租办公室),巴菲特的传奇创富投资历程由是开始。

  和一般投资机构不同,巴菲特自定的规则是他不收取管理费,盈利最初的百分之四悉归合伙人分享(保证他们的收益与当时银行利息差不多),以后的利润,巴菲特与其股东(合伙人)各得其半;最重要和与众不同的是,如有亏损,巴菲特承担四分之一,这在投资界是首创且至今可能仍然“只此一家”。众所周知,基金经理都是“输打赢要”的。这种安排,意味亏损时巴菲特有切肤之痛,因此会更小心地作出投资决策,其所作投资亦比不必分担亏损之责即利用OPM的投资经理更稳健。股东的“代价”是不要过问他的投资细节。他亦声明不会公开投资详情,只会在年报中详细解释;而股东仅在年结期的一段时间可以套现(把以当时市值的股票卖回给巴菲特或新加入的合伙人)。巴菲特在这家合伙人公司的投资只一百元,他的资金全做固定收益投资,目标是有年入一万二千元以养妻活儿!

  巴菲特的投资业绩已成为历史,不必细表。归纳其成功“秘诀”,不外下述二项。

  第一、人弃我取。当然,“取”的大前提是必须做大量研究工作,不然“取”得的极可能是垃圾。深入研究之外,在投资前,巴菲特还会设法和公司负责人见面(谈生意固佳,闲聊亦无妨);这位负责人如对公司运作熟悉和对所业极具信心,其公司便是长线投资的对象。

  第二、乘虚而入。当一家公司遭逢困难时,只要其本业健康及有一流的管理层,便不妨趁低吸纳。巴菲特在美国运通有员工涉嫌做假惹上官司被罚巨款股价大泻(巧逢肯尼迪总统遇刺人心惶惶大市急挫)时对该公司发生兴趣,因为他看中其“旅行支票”业务而大量吸纳。水门事件令《华盛顿邮报》声名大噪但在实际业务层面为共和党人杯葛股价颓疲时入股……成为《华盛顿邮报》大股东不仅为巴菲特带来重大金钱收益,在其发行人格雷厄姆夫人(Mrs. Katharine Graham;与 B. Graham 无关)的引介下,巴菲特打通华盛顿的政商人脉,令他清楚华盛顿“幕后运作”的来龙去脉,令其投资事业如虎添翼!

  巴菲特是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的信徒,对其理论有所发扬及补充,对此原则他奉为圭臬,坚定不移;他的成功,绝非来自交游广阔、消息灵通,而是精研有关信息。巴菲特EQ不高,人际关系不佳,年轻时终日埋首穆迪的股票资料,甚至有“讨厌鬼”(Nerdy)之别名;不过,笔者以为此名之得,多少与他过度节俭有关,他这种个性,一方面固然是他生长于大萧条期养成的习惯,一方面则为上中学时便懂得复式利息神奇累积功能的“厉害”,应用到日常生活,他便极度知悭识俭,他从省下的钱的复式增值上获得的快乐远比“实时消费”的享受高,其“孤寒”是大有道理的。 

  乔治·索罗斯(G. Soros, 1930-  )在股票、证券、期货尤其是外汇市场翻江倒海三十年,于2000年宣布从他手创的量子基金退休,自此全职行善;迄今为止,他的捐款已达六十亿元(美元,下同),约占其财富三分之一强。

  这三十年内,他不仅为基金带来以百倍计的盈利,且因“打败”英格兰银行而扬名立万,成为万人“敬仰”的投机界传奇人物。在1969年至2000年,量子基金平均年回报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一,在这期间,一万元投资变为四千三百万元!当然,除了索罗斯和少数核心投资者,很少人能从一而终。换句话说,能够获得这种惊人回报的投资者,寥寥可数。

  和巴菲特不同,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代量子基金投资,收取百分之一管理费加百分之二十的利润;由于索罗斯是基金管理公司的“绝对大股东”,量子基金赚大钱等于他发大财。

  匈牙利这个东欧小国真是人才——各方面的人才辈出,纳粹德国的崛兴及苏联霸权横扫东欧,迫使不少犹太人才流向海外特别是美国。举几个大家熟知的名字,有计算机先驱、博弈论作者之一的纽曼(John Von Neuman),原子科学家(美国成功引爆原子弹的中坚人物)泰勒(E. Teller)和西拉德(Leo Szilard),《北非谍影》的导演柯蒂斯(M. Curtiz)和落籍英国的著名小说家库斯勒(A. Koestler)。索罗斯亦是犹太人,他之所以能够逃脱纳粹魔掌,不致成为四十余万名被纳粹党徒杀害者之一,皆因其业律师的父亲有点积蓄且擅长走后门,贿赂令他们一家虽然“一日三迁”但终保平安。在二战后不久的1947年,十七岁的索罗斯在乃父及亲友鼓励、资助下筹得旅费前赴英国寻求发展。在伦敦,他干过泳池救生员、餐厅侍应、油漆工人和农场杂工,公余“如饥似渴”地阅读,终于考入伦敦经济学院(LSE)。索罗斯精通数国语言、“饱读诗书”,可是他的学业成绩普通,主因是数学差劲所致,这使他要成为哲学系助教同时深造哲学的希望落空。1953年毕业后在金融城当套利交易员(arbitrage trader),但他感到在伦敦暮气沉沉的经纪行工作没有前途,遂于1956年移民美国。

  英国经验令索罗斯很快在华尔街经纪行谋得小差事,至1967年已升任研究部门主管,1969年设计一个组合投资并创设天鹰基金(Eagle Fund)。这段时期索罗斯的兴趣集中在物业投资上(主要通过物业投资信托 [REITs]),物业市场随人口增长及工业转移而大升大跌,形成泡沫,看似包藏重大风险,唯索罗斯认为泡沫只是千变万化的“一种有危有机的市场形态”。他指出价格泡沫的形成,是参与其中的人对价格的预期与实际市场行为的反射,当大众看好某种商品或证券或货币时,其价必升,泡沫于焉形成……不同信念及根据不同理论入市的投资者对价格的预期大异其趣,他们形成的互动,便是他所创的反射(自反)理论。经过长期观察和实际操作,索罗斯最终认为外汇市场具“充分反射关系”(rich mines of reflexivity),炒家和政府频密互动,处处有陷阱处处有机会。他解释说,政府试图稳定其货币的汇价,以免外贸受冲击,但每当汇价被固定在某一政府认可的水平时,往往成为看法及目标与政府不同的炒家的攻击目标。索罗斯了解外汇市场牵涉的数目动辄以千亿计,极微小的价格差亦可能带来重大利润,外汇炒卖因此是赚大钱牟巨利的最适市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他便专攻外汇买卖!

  索罗斯最成功的外汇投机当然是1992年和英国财政部“对赌”,结果一共为他赢得近二十亿元利润那一役。1990年,英国加入成立于1979年的“欧洲汇率机制”(European Rates Mechanism,ERM;由于此机制加深机制内经济弱国的衰退,因此被戏称为“永久衰退机器”〔Eternal Recession Machine,ERM〕)。其后因东西德合并德国选择提升利率以挽救其货币,马克汇价由是趋强。是年9月13日,意大利里拉贬值百分之七,英镑亦岌岌可危,当时英国保守党梅杰政府宁可借马克(共合值一百四十三亿元)以购进英镑,希图保其汇价于不坠,但未能遏阻英镑汇价跌势,至9月16日(英国金融史上的“黑色星期三”)只好大幅提高利率——从十厘至十二厘并声言不惜提升至十五厘,可是依然无法起阻吓作用,英汇跌得更急,终于迫使英国宣布暂时退出ERM并贬值百分之二,这等同宣布把ERM作废。

  拋空英镑是量子基金执行董事德鲁肯米勒(S. Druckenmiller)的主意,唯获看淡英国经济和英镑(他从德国财长口中得知德国绝不会支持英镑)的索罗斯全力支持。他们为部署这场“汇市大屠杀”,在全球数十家银行一共获得一百亿元的备用信贷。当英国宣布英镑贬值时,索罗斯认为这是英国财政部承认苦撑英镑汇价的策略终告失败,因此乘虚而入,动用所有信贷,于世界各地拋售英镑,令其汇价一日内急挫约百分之十,量子基金遂以强势马克购进面目全非的英镑。事后索罗斯说他们“打败英国政府”全靠“信息不对称”,即他获知当时欧洲经济最强的德国不会出手救助英镑而英国政府仍在期待奇迹出现……就在此关节上,索罗斯自称知道一些他人不知的信息,因此此次大买卖可称“内幕交易”!

  索罗斯对哲学(是大哲波普〔K. Popper〕的私淑弟子,奉其《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为圣经)和经济学都有浓烈兴趣,其初曾钟情于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学派,但市场实践令他明白芝加哥学派的“市场有效率假说”“实用价值甚低”,行不通。简单而言,市场若充分反映了有关信息,有关物品或证券的价值便不会恒久持续大幅波动以至形成泡沫。索罗斯坚信外汇市场参与者——个人和财政部——不断“互动”,讯息迅速“反射”,令市况瞬息万变且变幻无穷,因此价格不是偏高便偏低,把握市场心理和趋势的人大有机会“火中取栗”。

  深思好辩的索罗斯意见多多,他对当前的世界经济前景看得甚淡。  

  沃尔克(P. Volker,1927-  )真正称得上“无懈可击公务员”的称号。莫理士在《三智者》中指出,如果诺贝尔设公务员奖,一定非沃尔克莫属。自从1952年离开校门(普林斯顿和哈佛后,他获扶轮会奖学金赴伦敦经济学院深造,但他全神贯注于英格兰银行运作研究,“无心写论文”,未得博士学位便回美),除了在商业银行担任过渡性质的经济学家之外,主要都在白宫、美联储或其他公共性质机构工作。1987年退休后,拒绝华尔街大行的邀请,因为这类工作包括向国会游说及作为“政府敲门砖”;最后他担任一家“老式”投行——只当商业机构顾问,业务范围不包括组织融资财团及包销——的主席。

  说起沃尔克,笔者马上记起他的两件小事。其一是数年前《金融时报》记者去华盛顿访问他,他的秘书为他们安排在一家五星酒店的咖啡座见面。可是,当拿起餐牌,见一份午茶定价五六十美元(确切数字已忘),他大吃一惊,认为太贵太不合理,又不肯让报社付账,结果和记者两人分一份最低价的茶点!其一是有个时期他口不离雪茄(“投资者日记”因此称他为“雪茄佬〔沃〕”而不名),当他半开玩笑地在记者面前为年薪十多万美元而叫穷时(他公余要照顾长期患病卧床的太太),老记问他的雪茄开支多少,言下之意当然是既闹穷又怎能负担那么多雪茄,哪知他示老记以雪茄,原来是一美元一支的廉价货。

  沃尔克1989或1990年(确切年期不复忆)经港赴内地访问,笔者和内子与他有一饭之缘。当时有位商界巨贾做东,邀我们和他谈谈国内经济发展。笔者向来不善应酬,当时谈了些什么,很快便忘个干净;记起的是沃尔克态度温和,无官僚习气(也许是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样板),对内地经济发展颇有保留。和大多数经济专家一样,沃尔克亦料不到北京打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张不可抗力的经济牌,很快便把1989年的冲击消弭于无形寻且令经济速迅增长!

  现在人人知道沃尔克是平伏美国恶性通胀的英雄,但了解上世纪七十年代何以通胀在美国肆虐的人,相信不多;这点旧事,其实是值得重温的。1971年尼克松总统用直升机把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载往戴维营度周末,实际是要他们认同、支持他的经济政策。尼克松说他与财长康纳利会商后决定减税、实施工薪及物价管制以至对进口货一律征收附加税,而最重要的是,废除美元金本位即不再履行三十五美元换一盎司黄金的承诺。沃尔克时任负责货币事务的财政部次长,被指派草拟总统就有关宣布的声明,他于是写了一份洋洋洒洒被他后来称为“典型的(美元)贬值演词”的文章,对经济困局作出解释并洋溢对国人道歉的腔调。这篇声明随即交由总统演词捉刀人萨菲尔(W. Safire,名记者,后成《纽约时报》大牌专栏作家,退休后专治“实用英文”)“润饰”;萨菲尔是有名的演词写作高手,原稿被他改得面目全非,成为一篇宣称“在经济上取得重大胜利现在是重新出发最适时机”的激励人心演词!把坏事变好事,正是高手所应为。

  有了工薪物价管制,当时美联储主席伯恩斯(A. Burns,1970-1978年在位)便能够从心所欲增加货币供应。由于物价被管制不会上升,通胀因而未随之涨升,可是,这种情况令物价和薪津积聚了庞大潜在的上升压力。由于自由学派经济学家天天细数管制遗害深远,加上取消金本位制后黄金美元价大升,在短短三数个月内,1971年年底已企于四十四美元左右。持有巨额美元储备的日本损失惨重,国际上怨声载道。在这种内外压力下,国会趁尼克松受水门丑闻所困、无暇自顾,以快刀斩乱麻的手法,通过取消管制物价(除了本土油价)政策。消息一出,物价如火箭升空,一发不可收拾,其中以原油价格涨升最快,此非美国所能控制,美联储只好增发钞票以支付进口油价(这种方法沿用至今,美国不理会贸赤财赤大购进口货,便是师承此法),结果不问可知。

  令通胀火上加油的,还有学者出身的伯恩斯为了政治及个人目的,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以营造经济繁盛表象,这有助尼克松1972年成功连任;而卡特于1977年当选后,通胀已十分严重,但伯恩斯不仅没有收紧还进一步放宽,终于在1980年把每盎司金价逼升至八百五十美元(通胀率一度高达百分之十八),金价从三十五美元持续上升至此水平,意味美元大贬值!

  《三智者》认为当年的恶性通胀,完全是伯恩斯一手造成,而他在通胀开始肆虐时仍不顾一切增加货币供应,简直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伯恩斯原为哥伦比亚经济学系大牌教授,对通胀成因了如指掌,他之所以漠视理论做出令通胀如脱缰野马急速向前,原因是为了营造表象兴旺的经济以利新总统卡特有个好的开端。伯恩斯本人的目的则在争取连任!

  沃尔克1978年在纽约联储局主席任上被召回出掌伯恩斯的遗缺,当局赋予他的任务是纳已乱成一团的经济重上正轨。

  现在大家只知沃尔克上台后采取连串加息措施,把利率提高至通胀率以上,终于收伏恶性通胀这头猛兽。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恶性通胀令凯恩斯学派无地自容,但继之而起的芝加哥学派则留下当前金融海啸的后遗癌症……不过,当年雄辩滔滔的弗里德曼令世人甚至他的学术劲敌哑口无言。在这种情形下,沃尔克很快清醒地看出货币学派的缺失,绝不简单。沃尔克在1982年已了解“货币供应的统计数据只有信息价值”,操纵货币供应并无法成为有效的政策,于是不让利率与通胀率竞跑,很快便扬言为联邦基金利率设上限,终于迫使长期债券孳息开始回顺,而此一趋势,现在大体上仍如此。

  1987年二届任满,当局放出有意请他留任的空气,但他认为里根另有人选,于是选择“功成身退”。沃尔克求去大有道理,因为当时的贝加财长倾向“宽松银根及高经济增长”,而其目标沃尔克以为“有点危险”;加上美联储副主席是“里根追随者”,而理事会内两位里根提名的理事“有时与他对着干”。他之离任因此是明智的。

  退休后除出掌那家“老式”投资银行外,沃尔克尚多次出任公职,最广为人知的当然是接受联合国委任作为调查1996至2003年联合国对伊拉克的“石油换取粮食计划”有否贪污徇私。在其后发表的报告中,沃尔克不但清楚地列出伊拉克从中攫夺十八亿美元,联合国秘书长的儿子亦牵涉其中……前年他成为候选人奥巴马的一名经济顾问,奥巴马当选后,他被委任为“总统经济复兴顾问委员会主席”,于2009年2月以八十二岁高龄上任!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