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完美的晚餐

  《杂食动物的悖论》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系教授麦克鲍兰近年的一部新著。它不仅得到了如潮好评,并且正在美国食品和农业领域引发一场思维与文化变革。

   鲍兰在书中认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陷入饮食选择的困境。现代食品生产完全基于大工业的效率和利润,而营养和健康仅仅是副产品。人工食物链正在替代自然食物链,我们吃的、喝的已经没有多少是真正生态意义上的食物。这种趋势蔓延到全世界,它不仅恶化我们的日常饮食,造成土地退化,危害农民长期利益,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这正是人类“吃”的困境。

   不过,我们每个人、每天享受着“口福”,却谁也没时间和心思去细细品味饮食结构的选择给整个人类造成的后果。而鲍兰巧妙地通过他的四顿“晚餐”,逐层剥开工业化食品生产的困境,并生动演绎出他的偏好。

   他的第一顿晚餐是举世闻名的快餐——麦当劳。鲍兰夫妇与一双儿女,每人一个汉堡、一包薯条、一杯可乐和一份沙拉,外加给孩子的冰淇淋,一共花了24美元。全家人一边开车,一边完成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前后共计14分钟。这是典型的美国“快餐”风格。   第二顿是作者家中的晚餐。全部材料,肉、蛋、菜、水果都是在有机食品连锁店“全有机食品”(Whole Food)采购的鲜货。一顿自己烹饪的四人晚餐,成本是60美元。虽然全部蔬菜、肉类和水果都是有机的,但作者承认,这些食物与超市的同样原料相比,除了价格上贵出许多、内心感觉健康许多,实际口味并没有差异。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美国家庭选择抛弃大规模人工合成、人工培育的食品,而转向不施用化肥、农药的有机食品。过去30年间,有机食品从无到有,发展成一个年销售110亿美元的产业,且其销售额正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有机食品价格也不断上涨,产品供不应求。但随着市场急剧膨胀,许多原来的小农场和农户逐渐转向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其产品虽在一些指标上勉强符合政府对有机食品的规定,有机食品的涵义却变得愈来愈宽泛。鲍兰对这种真伪难辨的标签式有机运动持反对意见。为此,他甚至在本书出版后与“全有机食品”的老板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鲍兰的第三顿晚餐是美国中部农户家里的免费大餐。全部是农场的自产货,牛、猪、鸡、玉米、蔬菜、牛奶、水果、鸡蛋。但鲍兰发现,所有这些都和麦当劳的汉堡、薯条,甚至可口可乐一样,离不开一种最基本的粮食——玉米。

   为了细究玉米的影响力,作者前往美国最大的玉米生产基地考察。他发现,美国的玉米产量只有1%为直接消费,99%立即进入再加工流程。为什么呢?因为人的食量实在有限,且价格弹性很小,为了创造利润,美国农业和食品工业只能采取深加工的方法,在单位体积的食品中,混合各种“营养”使之精致化。在美国的全部食品成本中,大约只有20%是生产成本,而80%是运输、包装和再加工成本。过多的营养成分使今天的美国人“心宽体胖”,整个国家正走向普遍肥胖化,由此引发的糖尿病、心脏病和脑中风,已使美国医保投入演变成巨大的社会包袱和政治难题。

   那么,什么是对人类真正有益的食品呢?如果排除了快餐,对工业化有机食品也不满意,那我们还有选择吗?作者从新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选择:一顿完美的晚餐应该是地方化的、完全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的。

   为设计一顿这样的饭局,鲍兰不惜上山打野猪,下海采盐、捕鱼,进深山老林摘蘑菇,花一周时间自己动手。虽然耗工费时,但在准备过程中,他却学会了许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知识,这些知识来自猎人、渔民以及意大利、法国的厨师,当然也有许多食品科学家的研究与建议。虽然返璞归真到极端,但从理想主义角度看,这顿晚餐堪称完美。

   当然,这样的完美并不易得,但鲍兰的探索无疑是有益的,或许也昭示了未来人类食物发展的某种方向。对中国读者而言,也许会觉得书中阐述的问题离自己还很遥远,但相信在阅读这本书之后,你会对摆在面前的食物产生新的感觉——其实选择一顿健康的晚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杂食动物的悖论》(Omnivore’s  Dilemma),(美)麦克鲍兰(Michael Pollan)著,企鹅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 本文作者为美国加州书评人。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