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由格林斯潘的转变想到的——评《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

  1999年,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在检讨美国对东欧改革的态度时讲到,他起初认为,苏联体制的垮台将会自动建立一个自由市场的企业制度。但事实表明,资本主义不是人类本质,而是文化。要读懂格林斯潘的这一认识上的转变,我们不妨读一下欧洲制度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杰弗里•M•霍奇逊的新著:《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社会科学中的历史特性问题》。它将帮助我们了解格林斯潘话语背后一个非常宏大的历史与学术背景。
 
  早在19世纪20年代的法国,一位叫做孔德的思想家鉴于自然科学的伟大进步与成功,提出了一个伟大的设想,就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与精神重塑社会科学。这样一个目标在20世纪的美国可以说得到了充分的实现。特别是在社会学与经济学这两个领域。有人认为,这是由于20世纪的美国的特征决定的,正是美国的自由主义的价值、实用主义倾向、浅薄的历史视野以及专家统治的信念,使得美国的社会科学具有了非历史性与唯科学性的特性。杰弗里•M•霍奇逊则一直在对经济学的这样一种状态进行挑战与批判。
 
  其实,我们的社会科学曾经深深地笼罩在哲学与历史学的阴影下。20世纪30年代,在两位社会科学家的努力下,这种情景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位是哈佛大学的帕森斯,他所发挥的作用是使所有英语语系的大学改变了对社会学的看法,同时在伦敦经济学院,年轻的罗宾斯教授使经济学走上了相同的方向。这就是消除社会科学中制度主义或历史主义的一切痕迹。
 
  在罗宾斯看来,经济学就是一门理性选择的科学,它就是要选择最好的手段,以达到既定的目标。它应该适用于所有的经济体系,因为,任何体系都存在资源稀缺,任何体系都需要作出选择。而市场是最有效的选择方法。相对于稀缺性而言不同制度之间的差异都是次要的,市场是经济学的研究核心。因此,经济学从市场出发,可以发现适合所有的经济体系和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一般性的经济规律。罗宾斯所处的时代正是整个世界处于大萧条时期,他乐观地估计,他的经济学可以直接应用于经济萧条与失业这些严重的问题,而无须讨论制度。这一点确实在凯恩斯那里得到了实现。凯恩斯最杰出的经济学著作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本书的重点即在强调一个“通”字。他认为他的理论与古典经济理论相比较,不仅适用于确定的与均衡的经济状态,而且适用于不确定与非均衡的经济状态。他认为他的分析并不依赖于特定的制度,这些分析不仅适用于那些自由主义经济盛行的国家,而且也适用于像纳粹德国那样的国家集权性质的国家。其实际的情景似乎也是如此,二次世界大战中,不仅美国、英国,而且德国都采用了凯恩斯的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案。凯恩斯不仅获得了全球性的声望,也俘虏了哈佛与剑桥这两个伟大的学术堡垒。正如杰弗里•M•霍奇逊所说,“凯恩斯主义的胜利方式和地理定位促使学术界在全球范围内抹杀了历史主义和制度主义的记忆。”
 
  罗宾斯以及凯恩斯的努力虽然造就了经济学的主要方向,但是如果人们把研究的视野放宽一点就会发现,100年来,历史学派一直在与其抗争。其主要的阵地是德国。这里有我们熟悉的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还有许多我们不熟识的重要的思想家。杰弗里•M•霍奇逊认为他们应该被公正地置于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科学家的行列之中,但实际上他们在现代主流经济学中却没有地位,许多思想家已经从现代世界的学术课堂和教科书中消失了。历史主义之所以失败多于成功,有着诸多原因:其中有危机与饥荒的影响;有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有重要大学与学术环境的影响;有移民的影响;有英语成为国际语言的影响;还有世界力量的平衡发生改变的影响,于是德国成为一个“失落的大陆”。历史学派被边缘化了。
 
  当然,杰弗里•M•霍奇逊写这本书不仅仅是要在学术上为历史主义与制度主义翻案。对现实的经济问题的思考在他的书中随处可见。特别是对1989年东欧国家经济改革的思考也是他这本书的一个亮点。他认为,虽然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也被建议实行市场经济,所谓休克疗法就是假设了只要制定与实行中央计划的官僚们下台,市场就会发展起来,但是与其他许多制度一样,市场既包括自身发展的因素,也包括人为设计的因素。除非有适当的文化和制度基础,否则一个有意义的市场不可能存在。他认为,正是由于缺乏适当的制度基础来支持替代政府控制的市场的发展,许多东欧国家都陷入了多年的政治衰退和动荡之中。他同样关注中国的经济改革。他在中文版序言中强调他的有些观点与中国的实际情况非常相关。这个观点就是,一般性的理论方法是重要的,但是其价值有限。这些一般性方法必须由对特定的历史背景、制度背景和文化背景保持敏感的分析方法加以补充。
 
  由此,我们不由得会想象《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这本书在中国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响,遭遇什么样的命运。也许它会成为保守主义者的盾牌,使一些人以中国历史传统、中国具体国情为理由,拒绝学习西方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拒绝学习许多解决经济问题,化解经济危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而反对市场经济。这也正是杰弗里•M•霍奇逊所担心的。他非常担心中国读者曲解了他的思想,误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专利。所以他特别强调,“市场是不同的,可能存在制度上有差异的不同市场类型,认识到以上两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意义。”特别是当我们考虑到处于不同文化中的市场时更是如此。在日本,讨价还价被认为是对物品质量的质疑以及对卖者诚实度的怀疑;但在北非,讨价还价的过程则是买卖双方发展社会关系的过程。用中国一句流行的句式来概括杰弗里•M•霍奇逊的意思:市场不是简单的与万能的,但没有市场是万万不能的。只是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市场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而是组织化与制度化的交换。这才是杰弗里•M•霍奇逊的深刻之处。
 
  杰弗里•M•霍奇逊说,社会科学的重新振兴首先需要方法论的觉醒。对今天的中国,无论经济学家还是普罗大众,再一次的思想解放的重点恐怕已经不是我们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而是一种方法论的反思。就这点而言,我们不妨读一读这本超越了经济学而充满了哲学意味的著作。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