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没有“进步”的自由主义——评点徐友渔的《重读自由主义

  徐友渔早已是符号化的人物,是中国自由主义者的代表。此次出书可谓是作者那一代自由主义者,面临新的中国语境的一次理论重申,这一点从书名就可得知。对此,我击节赞赏。

  尽管我对作者那一代启蒙式的中国自由主义,有很多保留看法,但在左派激进主义和极端保守主义合流夹击自由主义的中国思想界,在年轻学子们深受西方沃勒斯坦、施特劳斯、葛兰西等所谓高妙思想之蛊惑,民众意识因社会严重不公而日趋暴烈之时,作者能够勇敢地站出来,重申公共生活的常识理性和人间正道,为政治自由主义辩护,我以为这正是这本小册子的价值所在。

  人文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是有意义诉求的。因此,在中国思想界,发生自由主义与新左派,以及后来出现的文化保守主义,三者之间的思想论争,是可以理解的。

  作者深切地介入这场持续经年的论争,并伴随中国社会的重大转型调整自己的思想。不过,细读这本书,就会发现作者代表的自由主义,与新左派的知识“嚣张”,保守主义的道德“高调”相比,并没有多少“进步”,他们依然恪守着原来的那些自由主义基本原则。这本书叫“重读”,看来确实是一种笨拙的“重读”。

  人类的政治事务,是一桩涉及所有人的利益、权利和公权力之关系的世俗事业,它诉求的乃是人们生活中的常识常理,依据的乃是贯穿其中的人之为人的恒常的基本正义和德性。在作者看来,上述常识理性和基本价值是与自由主义的原则相一致的,或者说,作者代表的自由主义所捍卫的,就是这些不分古今、中西的政治理念,这才是他们所理解的政治哲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进步”,不但不是不足,反而是一种美德。试问:在有关自由、权利、平等等问题上,左派的知识翻新和右派的知识复古,究竟又有多少实质性的“进步”,或者说,这种知识上的增量,是否真正裨益于中国政治事务的解决?

  当然,本书也不是全无新内容,从书名的“重读”和“其他”这些词汇中可以看出,作者还是试图有所作为的。这个作为不是与左、右各派思想争夺知识制高点,而是回应中国现实的新问题,这里有一个中国问题意识。

  从学术思想研究的层面看,作者的很多看法缺乏历史与学理的深度,但作者志不在此,他关注的乃是他的理论对手,尤其是新左派通过调用西方思想,误导对中国问题的认识。在这方面,我是赞同作者的。   

  例如,关于自由与平等的关系,就是全书紧扣的一个关键命题,他对于柯亨与德沃金、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的分析,很好地从常识理性方面处理了这个棘手的、与中国现实攸关的问题。

  西方思想与中国的语境不同,历史也不同。对于中国问题的建设性思考,首先需要的是基于常识理性与基本正义的思想路线之辩。中国左、右各派的思想家言辞滔滔,可中国的真正问题究竟是什么,只有对中国现实的诸多苦难感同身受,从常识理性中生发出来正义诉求,才是最为根本的。对此,中国政治自由主义的问题意识,在我看来,更为符合政治这一人间事务的正道。

  中国自由主义也有“教条化”和“幼稚病”问题,此书从一个侧面,呈现出他们那一代自由主义的后劲不足。这不单纯指学术知识方面,还有一个全面认识西方自由主义的问题。从理想的角度看,中国自由主义还需要思想理论的提升,这表现为两方面:

  一是有关常识理性与基本价值的持守,如果有一个从深厚的学术思想生成的历史与知识积累过程,即达到绚烂之后的朴素,这个常识对于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政治思想建设,就更有说服力了;

  二是自由主义的普世原则在西方学说中,也不是单一纯粹的,要清醒认识到他们的各种主义也都有两个面向,即把各自的国家利益与一般价值捆绑在一起。中国的自由主义需要梳理中国的国家利益、人民共和与个人自由的真实关系,寻求其中的正义之道,这才是中国政治事务基本而持久的问题。

  本书中涉及的上述问题,如有关德国思想的认识,中国百年自由主义的论述,都显示出作者思想的敏锐,但可惜的是,并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观点。

  重读自由主义,面对中国问题,寻求思想提升。本书从多个层面为我们理解自由主义提供了一个很有启发的文本。

  关于中国的政治思想,既可以很“厚”,也可以很“薄”,作者以他的分析哲学功夫,展示了中国语境下“薄”的自由主义,我们可以从中捕捉到作为个人底限的正义标准,并以此考量我们是否活得幸福与有尊严。在我看来,这是人之为人的基础,缺失了它,其他各派哲学告诉我们的所谓“好”生活,都是不着边际的“乌有之乡”。

  《重读自由主义及其他》,徐友渔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